会讲是传统书院的重要学术活动方式。利用书院得天独厚的幽静环境、丰富多元的学术资源,针对当今教育领域种种时弊,围绕大家共同关注的教育主题,汇聚多方学术观点,吸收多元建议,以包容的心态聚焦教育热点问题,展开深入讨论,逐步形成一种具有代表性学术思想,不......
“敬业源流洙泗长,德行化雨助芬芳;会将贤圣千秋事,讲与神州万学堂。”2015年12月26日,“中国教师?敬德会讲”继续在敬德书院明德讲堂召开第二讲。第二讲主题为“乡村教师与乡土文明”。 乡村的三尺讲台,事关广大乡村孩子的命运,更关乎整个民族的未来。在新的形势下......
敬德书院于2014年9月28日正式落成并开始运行至今, 一直得到来自教育部、市、区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和帮助。在书院发展思路、功能定位、文化建设以及课程体系构建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指导、支持和帮助,北京市委常委、教工委苟仲文书记;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
教育部于2014年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全面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由于各种历史及现实原因,中小学传统文化师资匮乏,这已成为制约传统文化教育深度开展的瓶颈。海淀区师资当前遇到的最大困难即是缺乏经典......
2015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时,引用了《诗经》中的句子:“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表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努力。《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有观点认为,......
书院的宣传工作是引导海淀区广大干部教师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干部教师在本职岗位上拼搏向上、励精图治的一项重要工作。宣传思想工作是书院密切联系广大海淀干部教师的桥梁和纽带,是书院的喉舌,承担着把书院的重大举措、活动......
一、课程目的 研修课程是书院四类课程之一,课程性质是国学普及型,培训对象是海淀区所有中小学教师。由于长期以来国学教育的断层,许多成年人的国学知识储备几乎是零,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小学教师的国学素养也普遍缺乏。许多一线教师也非常迫切地希望能通过进修学习了解国学知识,但普遍的情况是在学校承担的......
礼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是炎黄子孙代代相承的文化基因。《荀子》有言:“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始乎诵经,终乎学礼。”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说,中国文化之大旨在礼。礼究竟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我们怎么践行礼等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在传统文化振......
遵照教育部2011年8月发布的《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精神和2013年1月下发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敬德书院依托海淀区域内高校优质专业资源,精心规划和设计了 “海淀区中小学教师书法赏析与创作”培训班课程,2015年4月......
一、课程目的 格律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但大部分教师往往只停留在欣赏层面,不能在很好掌握格律及音韵用字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究其原因,一则格律诗的平仄是一道不大不小的门槛,知识性的介绍很多,但往往在实际运用时有种“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