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切磋琢磨的《诗经》课程
2015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时,引用了《诗经》中的句子:“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表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努力。《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有观点认为,经过孔子“删诗”的修订后,《诗经》成为儒家经典之一。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诗经》作为古代士子的必读书目,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使五经之一的《诗经》在海淀的中小学扎下根来,进一步促进教师对《诗经》的理解,完善课本中关于《诗经》的教学设计,从而准确有效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2015年10月8日,海淀区中学干部教师《诗经》培训班在敬德书院明德讲堂正式开班。“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该班由《百家讲坛》主讲嘉宾、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山全程授课。学员是来自十一学校、理工附中等32所学校的50位干部教师。在书院工作人员的周到服务下,教授和学员从第一讲开始,就感受到了书院的魅力和热情。自此,教授教得顺心,学员学得开心,整个诗经班始终洋溢着其乐融融与好学不厌的氛围。
敬德诗经八讲,每讲都精彩,每讲皆动人。为了全力保证讲座的顺利进行,在每次开讲前,班主任都会提前联系教授,安排接送车辆。由于书院地处山脚,气候多变。在开讲前一天,会向教授和学员告知天气、温度、路况等信息,提醒大家注意保暖。如遇潮湿低温天气,会提前打开空调,准备好吸水的垫子和纸巾。如遇雨雪天气,会提前备好防滑垫子,准备热茶热水。在开讲前,书院的老师们会提前备好专家休息室,让专家能够在课前得到休息和调整,能够以更好的状态登台开讲。书院的老师们还会准备好电脑与显示屏,调试照相录音设备,调整录课系统,检查话筒音箱,上传电子横幅,备好暖瓶开水,备齐茶叶纸杯,放好讲义纸笔,同时备好签到簿、考勤表。此外,《诗经》的字词,对于部分学员来说,存在较大难度。因此,书院的工作人员会在课前对讲义进行校对和排版方面的处理。有时候,班主任还要准备好学员所需书册以及落下的个人物品。在课前,书院会为学员播放齐韶新乐、传统古曲等音频,让学员在舒缓交通疲劳的同时,能够在音乐声中宁静心神,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教授开讲后,学员可以专心听课,班主任等书院工作人员则是一心多用,时刻准备着为学员传递话筒,为教授调整音箱,随时打水添水,还要在授课需要时,帮助扶黑板、擦黑板,调节显示屏,竭尽全力,保证授课顺利进行。在遇到停电、停水等特殊情况时,书院工作人员保持镇静,按部就班,从而感染学员,让学员能静心听讲,教授能安心上课。在每次3个小时的授课过程中,书院工作人员始终与教授和学员在一起,保证随时了解教授和学员的需求,随时尽快解决教授和学员的问题,努力在细节方面为教授和学员提供最优的服务。比如,李山教授讲课时爱喝水,但是多次加水又会影响到学员的注意力。所以,在教授上课前,书院就会在讲桌上多备一杯茶,并盖好盖子,防止散热。
在讲座结束后,书院工作人员会与教授和学员道别,将他们一一送至门口。然后,对讲堂进行整理,收齐各种器具,打扫卫生并检查学员是否有掉落物品。离开讲堂后,书院工作人员还需整理本课照片,修改学员作业,并提交本讲的微信宣传稿。
2015年12月10日,《诗经》班正式结班。在结班仪式上,吴颍惠所长和李山教授为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和优秀证书。很多学员最大的感受是:诗经听不够,书院来不够,研修学不够。他们纷纷多次索取《诗经》结班文集,希望给更多的领导、老师进行分享。大家期盼,能够参与敬德书院的更多课程,能够与书院工作人员展开更多的互动,能够接受更多的传统文化培训。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