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读经课程介绍

时间:2025-01-17 浏览:0

经典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高度凝结。研读经典则是理解、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基础。敬德书院成立伊始,便与中华书局合作创办“中华·敬德读书会”,以读书会为平台引导海淀中小学教师开展系统的经典学习,通过经典研读准确把握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理念和思想体系。

 

敬德书院邀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知名教授担任读经课程导读专家,钱逊先生、杨立华教授、李山教授、韩星教授等学者都曾在书院讲授“四书”。

 

读经课程提倡回归原典、深耕细读,通过建立和完善《中华·敬德读书会管理细则》逐步形成了由自主初读、学者导读、深入复读、自注品读、常行践履五个环节组成,循环往复、学思共进、知行合一的“五步读书法”。

图片2.png

敬德书院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主要内容实施读经课程。

 

1.《论语》研读:《论语》始为孔子之书、儒家之学,终为万世之书、天下之学,“子曰诗云”的古训,“修己安百姓”的古道,“仁者不忧”的气象,“斯文在兹”的精神,孔子的文化世界、中国人的文化传统莫不在此。学《论语》不仅是学孔子,也是传习中华文化和古典学问,还是承续人类文明的正途。《论语》研读课程鼓励教师抄写和背诵《论语》,通过篇章研读掌握《论语》的核心思想,在提高经典阅读素养的同时,引导教师省察自身和社会,反思中国和世界的未来。

 

2.《孟子》研读:《孟子》堪称“世道人心”第一书,对于儒家传统和中国文明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孟子本人,上承周公孔子之道,下启朱子阳明之学,向内独善其身,向外兼济天下,以其思想人格的双重力量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从发现“不忍人之心”开始,标举“仁义”,倡言“性善”,专注“养气”,劝行“王道”,归结于“格君心、正人心”,这些正是《孟子》一书的精髓和价值。自省的中国人,有《孟子》而能立志,有《孟子》而能立人,有《孟子》而能达人;自强的中国人,有《孟子》而可养浩然正气,有《孟子》而可辨是非善恶,有《孟子》而仁者可无敌于天下。《孟子》研读课程鼓励教师背诵名篇名段,深刻理解《孟子》文句和思想,读其书想见其人,进而反思身家性命的出路和天下国家的未来。教学过程中既注重“句句而求之,昼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则圣人之意可见矣”,也留心“以字通其辞,以辞通其道”。

 

3.“学庸”研读:敬德书院将《大学》《中庸》两部经典的研读组合成“学庸”研读课程,引导教师理解和领会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与理念。《大学》论述原始儒家学说的核心理论与价值,在历史上影响深远,读懂《大学》就读懂了原始儒学的要义。《中庸》为孔子之孙子思所作,是战国早期儒家的重要典籍,它上承曾子,下启孟子,是儒家的传承标志,对后世影响极大。《大学》与《中庸》深刻的哲理、睿智的视角、凝练的阐述、高明的境界,不仅仅是古代儒家思想的高度概括与要妙心法,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修身处世的思维方式与行为准则。“学

”研读课程致力于引导学员精细研读文本,鼓励抄写和背诵原文,配合学者的

系统梳理和专业阐发,有助于教师深刻和全面地领会原始儒学深邃的思想内涵。

 

敬德书院以“中华·敬德读书会”为平台,常年循环设置“四书”研读课程。采用“学者+班主任”模式推进课程,即学者负责全程经典导读,班主任全面承担班级管理、成果总结工作。读经过程中,导师重视引导教师依循教育原理与学科特点,在理解与体悟的基础上“解经”,通过“解经”的过程准确理解经意及其内在蕴含的教育价值。

 

读经课程五年的“四书”研读,循环推进、螺旋上升,引导教师精读文本,努力体察文字背后古圣先贤的微言大义。书院组织相关人员陆续编辑完成8本课程文集,文集内容包括专家授课讲义、学术文稿、学员研修体会等丰富的内容。为支持学员课后自学,书院还在课程操作过程中精心制作配套音频课程,时长近5000分钟。

 

由于长期以来没有对教师的中华文化经典阅读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和举 措,导致相当数量的中小学教师对经典缺乏足够的理解和认识,直接影响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续传承。因此,深入开展教师的经典研读已迫在眉睫。读经课程作为书院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帮助教师掌握核心思想理念,理解中华文化精神,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读经课程实践证明,要实现对文化经典的准确理解与内化,一方面需要专家学者指点、启发,另一方面需要教师自身努力学习、积极体悟。同时,学校必须给予教师相应的学习空间和保障。有了资源的支持、空间的保障与个体的努力,相信教师完全可以做到“左手读经,右手教学,边读边用,学以致用”。

p2.jpg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