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俊玲(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海德格尔在阐释德国古典诗人荷尔德林的诗以后,“人诗意地栖居”成为他栖居观的著名命题。诗意应该是指对自我生命的超越,这个超越来自于如何处理自我与天地外物之间的关系,这个超越是需要一个超越者的,这个“超越者”在西方文化中是指神,而在中国文化中可以理解为是传统的儒......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敬德书院学术委员 韩星以“礼”为支柱的治人之学实际上就是孔子的治国思想。孔子继承了西周以来把礼作为治国之经纬的思想,认为礼是治国之本,形成了以礼乐教化治国安邦的总体思路。_以“礼”为支柱的治人之学_1孔子对周礼抱着很尊敬的心态,而在实际上又有所损益在继承中创新,目的是为了救世。孔子......
编者按:《中华文化教师素养读本》是敬德书院推出的“敬德文丛”系列著作之一,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由数十位国学名师专篇推荐,精选历代古文名家名篇,打磨出八十篇精彩导读,适合各科教师深入阅读,以期解决传统文化学习及教育困惑,提升中华文化综合素养。本期与您分享鱼宏亮老师推荐的《道德经》(节选)。《道德经》(......
作者:赵海军(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学校)优美的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古典诗词教学如果一味以应考为目的,那么古典诗词的美和活力就会丧失。当我们抛开考试再去探究古典诗词,那么学习的意义又会是什么呢?《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敬德书院学术委员 韩星《论语》中以“仁”为支柱的修己之学与以“礼”为支柱的治人之学,被以“中庸”为基本原理的“中和论”有机地结合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中修己是治人的前提和条件,治人是修己的目标和归宿;而修己和治人两大部分思想内容的构建又是以“中庸”为基本原理的,“和”是完成整体构建......
编者按:《中华文化教师素养读本》是敬德书院推出的“敬德文丛”系列著作之一,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由数十位国学名师专篇推荐,精选历代古文名家名篇,打磨出八十篇精彩导读,适合各科教师深入阅读,以期解决传统文化学习及教育困惑,提升中华文化综合素养。本期与您分享楼宇烈老师为您推荐的《周易•文言传》(节选)。天......
作者:吴建英(人大附中第二分校)《文心雕龙》由南朝刘勰所著,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一部巨著。全书共分为五十篇,内容广泛,见解卓越,其中《神思》篇是《文心雕龙》的第二十六篇,集中探讨艺术构思的关键性问题。刘勰把艺术构思列为创作论的第一个问题,“神思”为创作论的总纲,是“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具有举足......
作者:王培友(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我们讲的“诗歌呈现”,主要指的是两宋理学家在诗歌题材、内容、主旨及表达方式等方面,所呈现出的“清淡”审美理想。通过对两宋理学家的诗歌作品及相关文献留存来分析,两宋理学家“清淡”审美理想的诗歌呈现,可以从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来分析。两宋理学家之“清淡”审美理想,很容易在其......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敬德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冷卫国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一诗,见录于《白氏长庆集》,全诗作:_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_该诗明白如话,不事雕琢,以浅近的语言表达了对好友元稹无尽的牵挂和思念。但在白行简的《三梦记》中,其首句却作“春来无计破春愁......
作者:王霞(中关村第二小学教师)我喜欢孩子,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喜欢。在学校里看见漂亮的小姑娘,我就会想起女儿,她上小学的每一天,我都没有缺席过,现在想来真是幸福。如今她出落的亭亭玉立,独立、有想法、成绩优异。我知道,她的优秀不仅得益于母亲的关注与陪伴,也得益于小学阶段老师细致耐心的教育。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