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英: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文心雕龙·神思》对写作教学的启示

时间:2025-05-30 浏览:20

作者:吴建英(人大附中第二分校)


《文心雕龙》由南朝刘勰所著,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一部巨著。全书共分为五十篇,内容广泛,见解卓越,其中《神思》篇是《文心雕龙》的第二十六篇,集中探讨艺术构思的关键性问题。刘勰把艺术构思列为创作论的第一个问题,“神思”为创作论的总纲,是“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神思篇》的研读,我深感其内涵丰富、意蕴深远,对文学创作和鉴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教师的写作教学多有启示,对辅导学生进行构思写作存在巨大价值。

 


发挥联想和想象,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

 

作文必先构思。艺术构思首先要发挥联想和想象。刘勰在《神思》篇开头就指出,“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神思指人们进行创作时的思维活动。人们在进行思维创作活动时,思路异常开阔,神思超越时空,具有一种身在此而心在彼,由此及彼的联想功能。构思时“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思维仿佛脱缰的野马,奔驰到遥远的地方。“神与物游”“物无隐貌”,头脑中展现出自然界鲜明生动的形象并考虑如何运用美妙的词语加以表现,“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

 

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开始写作时,往往没有思路,不知如何下笔,教师如何启发学生打开思路呢?一种方法是运用发散思维,让学生自由联想,从古到今,由内而外,由此及彼。从时间到空间,从正面到反面,从少数到多数,从个别到一般,使用各种联想方法,比如对比联想、接近联想、相似联想、追忆联想、因果联想、推测联想、连锁联想等,使学生打开思路,文思泉涌。第二种方法是小组合作头脑风暴。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想法,大家集思广益,贡献想法,这样可以征集到许许多多写作创意。两种方法都是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神思无碍,心灵自由奔放。

 

“神思”一词,涵盖了文学创作的全过程,从灵感的激发到作品的完成,无不在“神思”的范畴之内。刘勰认为,文学创作的本质在于“神思”,即作家的心灵活动。这种心灵活动既包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观察和体验,也包括对历史、文化、艺术的借鉴和吸收。在“神思”的引领下,作家可以超越现实,达到对人生、宇宙的深刻认识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神思,通过联想和想象,触发灵感,并深入思考,找到自己写作的主题和内容,为写作打下良好基础。


图片



调动生活经验,激活旧有知识,

解决写作素材贫乏问题


刘勰还强调了“神思”与“辞令”的关系。他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应当做到“神思”与“辞令”的统一。所谓“辞令”,指的是作家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刘勰看来,语言不仅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更是展现“神思”的载体。只有做到“神思”与“辞令”的完美结合,才能创作出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作品。

 

神思的特点是“神与物游”,即想象活动与头脑中的各种形象相伴随,它体现了心物同一的思维过程,这就要求作家一方面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另一方面,要把这些纷繁杂乱的形象转化成可见可感的语言文字,这就需要深厚的艺术积累。当两方面的条件都已具备,二者相辅相成,就能够“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显然,这就是“神居胸臆”“枢机方通”之后所达到的必然结果。

 

因此,刘勰认为,为神思的到来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准备。一是“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为了保证构思顺利和富有效果,必须保持虚静的心理状态,头脑清醒,精神贯注。“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

 

二是“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平时注意积累,在积学、酌理、研阅、驯致四方面做好准备,提高写作修养,这样写作起来才会顺利通畅。

 

教师的写作教学,想要取得成效也非一日之功,平时的积累和训练必不可少。还要为学生提供好的写作氛围,让学生在放松状态下写作,以达到“神与物游”的境界。学生写作文,为了做好构思工作,也要懂得注意积累知识,辨明事理,善于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训练自己情致的道理。

 

学生写作,除了注重平时训练,常练笔常写作,锤炼语言,提高写作能力之外,在课堂作文进行构思时,教师也要帮助学生补充写作素材,将学生的生活储备拿出来,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活过去学过的知识。让学生感觉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图片



布局谋篇,博而能一,主旨鲜明


刘勰结合前代名家的创作情况,说明由于人的才性不同,文思迟速,差别很大。但不管迟速,均须注意平时的博练。还强调平时须博学多见,积累材料,下笔时就不致感到贫乏,他强调“难易虽殊,并资博练”,“博而能一”是其根本。他并不特别注重创作思维过程的快慢迟速,无论是“造次而成功”的“机敏”,还是“愈久而致绩”的“虑疑”,都给予了充分地肯定。因为“人之禀才,迟速异分;文之制体,大小殊功”,作家的个性才能和作品的体制大小都会影响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而速度快慢并不能说明问题。刘勰真正看重的是才学的有无,“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他强调“博见”和“贯一”的能力。总之,无论作家构思的快慢难易如何不同,除都需要经常练习写作外,更要努力增进见识,在构思中抓住重点。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创作的成功。

 

构思写作时,怎么让丰富的材料合理地运用到作文中,教师就要教会学生取舍,围绕中心选材。方法就是刘勰说的“博而能一”。“临篇缀虑,必有二患:理郁者苦贫,辞溺者伤乱,然则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矣。”根据写作素材,提炼主旨,写作时要善于剪裁,使文章主旨分明,避免头绪纷繁。

 

图片



好文章需要琢磨加工


刘勰强调艺术构思的作用,提出艺术加工的必要性,即“视布于麻,虽云未贵,杼轴献功,焕然乃珍”,其中的复杂微妙的情况是无法用语言说清楚的。他认为临文情况复杂多端,有时会出现文不逮意的现象,这还得靠多多琢磨加工。构思中某些微妙的纤旨曲致,难以用言语表达,但掌握了至精技术的人(如轮扁),虽然不能说清楚道理,但通过长期的实践,还是能把纤旨曲致表现出来。“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应。刻镂声律,萌芽比兴,结虑司契,垂帷制胜。”心神通过物象产生了思想情感,并通过语言声律、文字修辞来经营将其物化,便可以创作出好作品。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辅导学生构思文章,要将思想感情与物象结合,形成意象。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想象等心理活动创造出独特的意象,经过构思琢磨将意象融入作品之中,营造美的意境,再加上良好的语言表达,最终使得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形成优美的具有魅力的文章。

 

《神思》篇对创作构思广阔丰富的特点作了具体生动的说明,并指出为了使构思富有效果,须注意平时要有良好的积累和学养,写作时要保持头脑的清醒和精神的从容不迫,文章内容要主旨分明,要重视日常的写作锻炼和实践,这些见解都是相当精当和切实的,对我们自身的写作和写作教学都有很好的帮助。

 

总之,《文心雕龙·神思》作为一篇文学理论经典,为我们揭示了文学创作的奥秘和规律。在今后的文学创作和鉴赏中,我们仍可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图片


(本文来源于《敬德书院学刊》<2025春刊>)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