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婷婷“诚”,是中国传统道德哲学思想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说文解字》解释说:“诚,信也。从言,成声。”乃诚信、诚实、守信之意。其起源于甲骨文的“成”,形如同斧钺斩物,意为“完成”“成就”,本义与战争征伐有关,是在祭祀仪式上经常使用的礼兵器。《周易》有言“修辞立其诚”,指君子要注重自己的文化教......
白 慧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承担着记言录史、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是中华民族世代守护传承的文化瑰宝。近年来,书法的学科地位不断提升,“美术与书法”正式成为一级学科,“书法热”特别是“书法教育热”不断升级,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深入挖掘书法艺术......
前 言:“气”是一个非常具有中国特色、中文特性的概念。一个人或者一个物的形象本身所透露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就是我们说的“气象”。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员吴国武认为,孟子的思想具有开创性、现代性,孟子气象与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有着深刻的联系。气的精神传统对我们国家民族的过去和未来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也是我们的......
作者:吴颖惠(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院长阅读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是学校育人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方式。实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促进学生读好书、好读书、善读书,是当前中小学阅读教育实践的重要指向。而读后感的写作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路径,读书征文活动则是其落实的具体举措,在读写......
作者:刘强(同济大学教授、敬德书院学术委员)前 言:中国传统的教育之道亦可称作为师之道。为师必先为学,故教育之道自然以为学之道为始基。换言之,师者必从学者来,一个好老师首先一定是好学生。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才配称作“师者”,儒家的教育之道又是怎样的呢?这个话题似小实大,下面我们就结合经典文本,择要做......
作者:李乔中华文明以独特的伦理智慧构建了绵延五千多年的文化传统,其中“君子文化”作为核心精神标识,既是中华文明的价值密码,也是当代文明对话中的重要思想资源,君子文化始终在与时俱进中焕发着生机。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君子文化进行重构,形成了多元阐释体系。孔子将“君子”从贵族身份符号转化为道德人格概念,完......
作者简介:钱逊(1933年-2019年),清华大学历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儒学、中国古代人生哲学。“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概念。追求“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和实生物”是中国人对世界的根本看法,是一种宇宙观。“和为贵”是由对宇宙的上述认识而派生出的中国文化的根本......
“四氏学”是在曲阜阙里特设的专门教诲孔子、颜子、曾子、孟子后裔子孙的学校,是历代朝廷优待圣裔的产物。“四氏学”发轫于孔氏家学,宋真宗时期准许孔氏家族就庙建学,改称“庙学”。后来准许颜、孟子孙入学,明初改其名为“三氏学”,并将其纳入到国家的地方教育体系中。明万历十五年(1587)又添入曾氏,改称“四氏......
作者:李文文在孔子看来,老年人安享晚年,朋友间信任交往,年轻人怀抱理想,化行俗美,民生和乐,这是理想世界应该有的模样。让天下成为对人类而言更美好的所在,参与政治就比其他一些事务更紧急、更有必要。唯有建构有序、和平、稳定的政治体系,才可能真正改善人民的生活,为百姓的幸福安康提供最直接、最根本、最长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