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方妍前言5月17日,“弘扬教育家精神,照亮教师生命自觉”主题研讨会在海淀敬德书院举行。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方妍进行了主题发言,她指出,教育家需具哲学思辨,惕守教育去世俗化、庸俗化。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激发教师内生动力,构建 “家国情怀、崇德仁爱、求真务实、内驱成长” 四位一体的......
作者:王杰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他读书勤奋,才华横溢,笔耕不辍,在文学上有极高的造诣。《诲学说》就是他在茫茫史籍中,结合自身的人生经验,留给他的次子欧阳奕的精神财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中学部主管校长 闫振前言5月17日,“弘扬教育家精神,照亮教师生命自觉”主题研讨会在海淀敬德书院举行。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中学部主管校长闫振进行了主题发言,她以怀特海“浪漫——精确——综合”教育节奏理论为切入点,围绕“在浪漫与精确的交融中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生命自觉”展开,......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张冬梅前言5月17日,“弘扬教育家精神,照亮教师生命自觉”主题研讨会在海淀敬德书院举行,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张冬梅进行了主题发言。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于2024年提出建设智慧化、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学校发展目标,制定了新时代具有附小特色的学生培养目标,即“全面发展+......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谢维和前言5月17日,“弘扬教育家精神,照亮教师生命自觉”主题研讨会在海淀敬德书院举行。清华大学谢维和教授进行了主题发言,探讨了教师与教员的区别及教育家精神的特质,强调自觉是教师的重要特质,并引用梁漱溟、夏丏尊等学者的观点,指出教师应超越“教员”角色,成为真正的“教师”。教师不......
梁漱溟(1893年-1988年),中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一个人缺乏了“自觉”的时候,便只像一件东西而不像人,或说只像一个动物而不像人。“自觉”真真是人类最可宝贵的东西!只有在我的心里清楚明白的时候,才是我超越对象、涵盖对象的时候;只有在超越涵盖对象的时候,一个......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吴颖惠前言本文从师德传承、修己成人、以身示范和养心育德四个方面入手,深入探讨了教育家精神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及其蕴含的丰富内涵,强调师德提升主要靠教师不断提升道德底线和品德追求。师德养成是一种自我修炼的过程。好老师应该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成为学生成......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如果当小学教师 我如果当小学教师,决不将学校里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得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不然,我就够......
作者:刘强(同济大学教授、敬德书院学术委员)如果说,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其教育理念,而最为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有哪些呢?首先,最为人所称道的便是“启发式”教育: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孔子说:“不到他心欲通而未得时,就不去开导他;不到他口......
夏丏尊(1886—1946),教育家、作家、翻译家、出版家,“白马湖作家群”领军人物,中国最早提倡语文教学革新的人之一。无论如何种类的教育方法,说它有益固然可以,说他有害也可以。严师固然可以出高徒,自由教育也未尝不可收教育上的效果。循循善诱,详尽指导,固然不失为好教育,像宗教家师弟间的一字不说,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