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人类快速迈入数智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烈冲击着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生活模式,成为产业变革强有力的支撑力量。教育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需要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人才,积蓄力量,培养后备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我国在技术进步与创......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光明社教育家”(ID:jyjzzwx)作者:余国庆(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月泉中学校长)走进某重点中学的语文办公室,李老师正专心致志地用AI系统批改作文。屏幕上的红色批注如激光般精准,迅速标出每一处语法错误和拼写问题,然而,它对文章中“第一次为母亲梳头”所蕴含的情感表达却无动于衷。这一......
作者:杨曙明(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聘研究员)蛇是一种古老的动物,不仅出现较早,而且分布较广。据考证,蛇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距今1.3亿年前,全球各地几乎都有蛇的踪迹。“蛇”在甲骨文中作“它”。《说文解字》载:“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又说:“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这个“它”是“蛇......
经典原文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成语讲解《诗经》学中有一个重要问题叫“风雅正变”,意思是二百多首风、雅诗创作的年代有所不同,有的诗属于正风、正雅,有的诗属于变风......
(转载自中华读书报)经学,也就是研究阐释儒家经典的学问。儒家经典最初有“五经”:《易经》《书经》《诗经》《仪礼》《春秋经》。这是我国存世最古老的几部典籍。西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经典以及权威的阐释,成为最高学问、治国纲领、是非标准。直到辛亥革命第二年,1912年教育部宣布取消经学学科,......
张勃,山东定陶人,现任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地北京学研究基地副主任。兼任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北京地方志学会副会长等职,主要从事历史民俗学和北京学研究,尤其注重节日与礼俗研究。一、春节是复杂的符号系统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传统节日,当人们提到春节时,很容易就想到中国,想到......
//作者:张继海“不苟为,唯贵当。不刻意,顺自然。不执着,且随缘。”这是楼宇烈先生“三不堂”的堂训。楼先生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而这个堂训,用三句话分别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释三家关于为人处世的精髓。今天只分析第一句话,即“不苟为,唯贵当”,用《荀子·不苟》篇的话来作为儒家的代表。楼先生说:《......
作者:周根红(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孕育了灿烂多彩的中华美学。古典文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闪耀着熠熠生辉的中华美学精神。《诗经》中“风雅颂”“赋比兴”并称的“六义”,以《离骚》为代表的“屈骚传统”,魏晋风度,建安风骨,盛唐气象,唐诗宋词的韵外之致,元明戏曲的当行本色等,都为中华美......
作者:徐勇(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敬德书院学术委员)无论是在历史文献中还是在现代语境下,“师道”都是一个有着多重含义的概念,但其核心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为师之道,二是指教师的地位、作用以及尊师的风尚。在这里,我仅就前一个内容即为师之道来谈“师道”,探讨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特质,......
对于理想人格,若把它置放到伦理学的场域中来考量,其指的是一定的道德理想,也指某种最高的道德范例或典型,它以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作基础,是这种原则和规范的集中体现。如果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那么理想人格就是要做一个什么样人的问题。“君子”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元素,儒家文化塑造的最有代表性的理想人格范式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