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武:何谓“浩然之气”?

时间:2025-07-14 浏览:6

作者:吴国武(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敬德书院学术委员)


何谓浩然之气?过去有两种讲法,一种讲法是汉代儒者的“天气”说,偏物质性。另一种是宋代儒者开始讲的“天人一气”,比较偏精神性、道德性这方面。一般来讲,我们还是觉得宋儒讲的更加清楚明白,也更加准确。程颐说“有道有理,天人一也,更不分别”,就是说天人不完全分别。“浩然之气,乃吾气也”(《孟子·公孙丑上》),我每次都强调这个“吾气”是很重要的,浩然之气不是你在别的地方找一个气来,而是你自身固有的气。“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一为私意所蔽。”(《孟子·公孙丑上》)你如果过分讲究自己的私心物欲,私欲太多那当然就会为它所遮蔽,这样的话你会变小气。这里面是有养气功夫的,教大家如何来养气做功夫的。


朱熹有一长段话,我觉得从今天看都是很有思想冲击力的。朱熹《孟子集注》曰:“浩然,盛大流行之貌。气,即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他说,浩然就是盛大流行之貌,气不光是大,还不停地运行,在你身上,在别人身上,在天地之间;“气,即所谓体之充者”,是指你的身体本身就充满着气,但是你不一定用眼睛能看见,你用你的心能感受到;“本自浩然,失养故馁”,特别强调你需要去养你的浩然之气,不是在外面找,是你自身固有的气可能馁了,没劲儿了。我经常说《孟子》是我们民族提振精神最重要的一个思想资源。“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就是你的本性善的地方才能够恢复原貌,回复到你原来的不忍人之心,所以朱熹说:“至大,初无限量,至刚,不可屈挠。盖天地之正气,而人得以生者,其体段本如是也。惟其自反而缩,则得其所养,而又无所作为以言之,则其本体不亏而充塞无间矣。”(《孟子集注》)你要把你自身固有的气与天地之气浑然一体,不是局限在你个人身上,这是很重要的。“至刚,不可屈挠”,就是不受到各种私心利益的影响,而是刚直之气不被屈折。“盖天地之正气,而人得以生者,其体段本如是也。”也就是讲,天地的正气是从天地中间来的,生长在你身上的。“惟其自反而缩,则得其所养”,这里的“缩”即“直”,意思是你还要正直,而不亏于道义。“又无所作为以害之,则其本体不亏而充塞无间矣。”意思是你不要天天故意拔苗助长,浩然正气本身不亏欠,否则可能对你原有的至大至刚会有影响。从这里面,朱熹提出了“天地之正气”,这就是文天祥《正气歌》的来源。

图片


孟子接着讲的一个寓言故事,大家在中学应该都读过了,叫“拔苗助长”。前面讲过“心勿忘,勿助长也”,这句话后孟子接着说:“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战国时期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包括《庄子》也是,当时的人好像特别喜欢取笑宋国人,一举反面例子,总是拿宋国人来说。宋国有一人担心自家的禾苗不长,却发现别人家的禾苗长得挺好。这个人怎么办呢?他就把禾苗拔高一点,“茫茫然归”,意思是拔累了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赶快跑去看禾苗,禾苗却都枯萎了。天下人没有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这里就出现了耕耘的耘,相当于养气的养。也就是说,你的气你不去养,而是发现自己的气馁了,就想跟拔苗助长一样,干脆拿个打气筒来给自己打点气,这不行,孟子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意思是这样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所以不能这么去养气,而应该时时刻刻都养好自己固有的浩然之气。


最后,给大家讲讲孟子的“存心养气”。孟子经常讲“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孟子·公孙丑上》)孟子的意思是先要得你的心,你要先知道自己是有仁义之心的,是有不忍人之心的,你才去求你的气。如果光求气,只是练你的力气了。谢氏(谢良佐)曰:“浩然之气,须于心得其正时识取。”又曰:“浩然是无亏欠时。”(《孟子集注》)这句话的意思是你要时时刻刻察觉到你自己的心,有不忍人之心那一刻的时候,你要去不停地理解自己的浩然之气。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存在不忍人之心,然后你用它来不停地存养这个不忍人之心,你就能够养好你的浩然之气。这是孟子讲的非常多的地方,也是我们的精神传统过去讲的不够的一些地方。


还要给大家讲讲所谓的“立志养气”。孟子《养气章》讲完“存心养气”后,接着就讲“志”的问题,这是我们今天讲志气的来源。孟子讲“志”是什么,“夫志,气之帅也”,帅当然是统帅,就是你的意气是跟你的心志有关系的,是心志引导你的意气走,而不是意气引导你的心志走。所以每个人其实都是心志引导的,比如说你想吃好吃的,不是你的嘴巴想吃,是你的心里想吃;你想听好听的,不是你的耳朵让你去听,是你的志向、你的意志要你去听的,所以孟子说“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关于心与气的关系,我前面也讲过,心跟气是心为主,气次之。你有了心志,你有了真正的不忍人之心和仁义之志,你才会有浩然之气的存养。所以,南宋很有名的理学家陆九渊特别讲:“人要有大志。常人汩没于声色富贵间,良心善性都蒙蔽了。今人如何便解有志?须先有智识始得。”我想这句话讲得非常的直击人心,当年陆九渊在书院讲学的时候,也是讲得听者痛哭流涕。我们需先立志,要先学立志,有了这个志向才能够存养浩然之气,这是非常重要的。



图片


(本文来源于秦红岭主编、林青副主编《建筑与人文:名家通识十一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5年1月)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