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兄子严敦书》(节选)汉代:马援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这段话的大意是:龙伯高为人忠厚诚恳,办事周密谨慎,所说之话也无人可以指责。同时他又具备谦和勤俭的......
好的家风推动好的民风,好的民风又影响着好的家风。近日,山东省淄博市一个有着约600年历史的小村庄“捷报”频传,凭传承至今的良好家风家训,一年吸引了上万游客,成为远近闻名的“家训村”。“这个周末又没得休了。”11月17日,周村区王村镇苏李村党支部书记王延健感慨。这对苏李村的很多工作人员来说,已经成了常......
“没有祖国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我们要永远跟着共产党,守好边、护好防……”8月下旬,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域内瓦罕走廊,年过六旬的牧民龙吉克·卡德尔在一块三人合抱、刻着一颗五角星的石头前,教导自己的后辈。这块石头是当地有名的“家训石”,见证了龙吉克·卡德尔一家四代接力守边护边的感......
中国家训源远流长,蕴藏珍宝。历史上有名的家风家训很多,南北朝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是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训之作,为历代所推崇,开家训著述之先河。此后,自宋至元明清,家训著作大量出现,传世作品也很多,影响较大的有宋司马光《温公家范》、袁采《袁氏世范》,清朱柏庐《朱子家训》、张英《聪训斋语》等。论古代家训......
编者按:国无廉不安,家无廉不宁。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兴国安邦之源。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刚正不阿、廉洁自律的仁人志士,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清廉故事,在中华文化中已成经典。“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文山州学习平台联合推出“廉史今读 清风常存”系列策划,以音频的方式讲述我国自古流传下来的清廉故......
深秋的小雨淅淅沥沥,给宁绍平原上的余姚泗门古镇蒙上一层薄雾,这座有着8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镇显得静谧而古朴。 泗门古称第四门,在其西南原有汝仇湖,水面达10万亩,汝仇湖堤东开四门以便放水灌溉,四水为泗,故称泗门。历史上,王阳明、黄宗羲等名人学士与泗门结下不解之缘,黄宗羲更留下了“不妨长作四门人”的......
西夏文是宋辽夏金时期西夏王朝创制的文字,记录西夏统治民族党项族的语言。西夏灭亡后,党项族与其他民族融合的步伐加快,于明清之际消亡,融入汉族以及其他民族之中,西夏文便成为无人能识的死文字。20世纪初以来,在内蒙古黑水城遗址,甘肃武威、敦煌,宁夏贺兰山等处陆续出土了大量西夏文文献。百余年来,国内外专家不......
叶圣陶是中国现当代卓越的教育家、文学家与出版家。1894年,叶圣陶出生于江苏苏州,他的父亲叶钟济是一名账房先生。叶钟济薪水不高,勉力养活全家七口人,但他仍尽自己所能,多带孩子外出游历。他希望叶圣陶不要“死读书”,在注重学业的同时也要了解社会现实。1912年,因家庭贫困,叶圣陶中学毕业后就参加工作。他......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被称为“田园诗派之鼻祖”,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陶渊明一生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躬耕田园,这种清高耿介、勤劳朴素的品格与其家风熏染是分不开的。陶渊明的高祖母湛氏被誉为中华“四大贤母”之一,其子就是陶渊明的曾祖、晋代名臣陶侃。《晋书》记载了两则陶母教子的故事......
魏源及其所著《海国图志》 网络图片翻开中国近代史,“师夷长技以制夷”七个大字便会跃入眼帘,这句话开启了国人“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成为近代知识分子探索国家出路的先声。然而,它既非陶澍、林则徐等经世名臣之言,亦非郭嵩焘、曾纪泽等出国使臣之论,而是出自湖南邵阳偏僻山区的知识分子魏源之笔。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