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打造历史的书院文化宣传
书院的宣传工作是引导海淀区广大干部教师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干部教师在本职岗位上拼搏向上、励精图治的一项重要工作。宣传思想工作是书院密切联系广大海淀干部教师的桥梁和纽带,是书院的喉舌,承担着把书院的重大举措、活动、课程以及国学实践成果输送到基层的重任。宣传思想工作开展的好与坏、成与败,对于书院在海淀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影响力与公信力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发挥书院宣传工作的重要性,真正把此项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就能起到“一石击起千重浪”的效果。由于建院时间不长,建院困难重重,我们没有历史,便要打造历史;我们缺乏文化,便要打造文化。
书院的宣传也是基于此而显得尤为重要。宣传工作,特别是对大型活动、重要人物、讲座的宣传,对书院各项工作的安排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学员教师富有教育意义的重要事件、先进人物的先进范例、成功经验,通过宣传报道后,都能引起强烈反响。又由于书院是一所现代性质的书院,因此宣传手段和方式也务必要紧跟时代,贴合时代发展,力求将传统与现代的表现形式完美融合。
2015年度,海淀教育书院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关怀下,在广大基层教师的参与支持下,在书院全体工作人员的艰苦建设下,一步一脚印,稳健发展,逐步建立起具有书院自身特色的宣传工作体系。
一、编辑《海淀敬德书院学刊》
《敬德书院学刊》最初名为《敬德书院学报》,2014年9月28日,随敬德书院的落成而创刊。几经专家讨论,于2015年5月19日正式命名为《敬德书院学刊》。
此刊由中共海淀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主管,由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海淀敬德书院承办,属内部交流刊物。值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世,敬德书院本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以尊重学术为前提,切实提升中小学教师国学素养为目标,以“传承中华文化精萃、凝练民族教育精神”为办刊理念,为广大专家、学者、学员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学术交流与合作创新的平台,提供一方学习国学与切磋教艺的园地。
本刊为季刊出版,每期围绕当季重要专题讲座设计内容,体现纪实性与新时代国学精神,鼓励教学相长与独创意识。下设大小10余种栏目,如本期热点、院长寄语、文化视点、礼乐文明、诗韵词心、翰墨书香、风雅诗经、院务大事记等。学刊主要收录每季度内的大事要闻以及专家学者抑或优秀学员的稿件作品。
学刊是书院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更是总结、展示书院成果的阵地。本年度春夏秋冬四季刊物全部编写完毕。字数总量上达375909字。学刊作为书院大型活动与对外交流的重要媒介,以其无声,胜其有声。有热心读者在网上留言:“最近一直捧读《敬德书院学刊》,甚是喜爱从而受益,文品质皆佳,……圈点勾画,反复揣摩,多多欢喜……”此外,书院的学刊也成为对外交流的馈赠礼品之一。在厦门筼筜书院的学术交流会上,作为书院的品牌与形象参与了交流。
二、编撰培训课程文集
2015年度,书院前后共开设了5门长期课程,负责这些课程的业务人员陆续组织编撰了课程结业文集。据统计,中华·敬德读书会、诗词赏析与创作、礼乐文明培训、《诗经》导读、书法欣赏与创作等长期课程共编辑印制了培训文集、手册11本。
三、拍摄宣传画册《木铎德音》
书院自身所具有的天然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清式建筑院落,吸引着来访的各地各界人士观赏品味,驻足流连。它以其高雅宁静的姿态迎接八方宾朋,本身就是对自己无声的宣传。书院四季分明,花木种类名贵,四季景色各有韵致,我们为此专门拍摄了一组春夏之交时节的宣传画册,用真实的镜头从不同角度不同场景记录并诠释了其多方位的美,以供广大参访者赏读。阅览者见后无不称赞其制作之精美而爱不释手。
四、网络媒体宣传
书院一年发布各类微信233余条。文字量上达5万。公众号早已被圈内乃至全国教育行业系统关注。书院的培训及教学效果显著,得到了学员、学校的高度认可和欢迎。
(一)利用书院微信公众号宣传
书院伊始,构建了“读经、会讲、研修和学术”四类课程体系,因此宣传工作的重点也是基于这四类课程的宣传,并且这是书院不依赖其他媒体的自我、独立的宣传。通过每日发布微信及时宣传课程学习情况、研修活动情况以及重大事件的特别报道。据统计,2015年全年发布微信有:读经25条,研修34条,会讲20条,学术134条,其他20条。比例如下图分布:
(二)利用社会网络媒体宣传
一年中的春秋两季论坛,属于书院会讲类课程体系中的重镇,是书院宣传工作的重点与核心,也是书院首次独自承担的大型会讲类项目。本年度两季论坛主题以“儒家文化与家庭教育”为核心,联合中国日报、中国青年网、中国教育信息网、现代教育报等14余家主流网络媒体及报刊,相继报道或转载了论坛活动的盛况。此举大大提升了书院在社会范围的知名度,引起首都媒界的广泛关注与普遍赞誉。甚至收到热心读者的电话询问投稿等。(具体见附件)本年度另一种大型会讲主题是以“教师发展”为核心,与中国教师报合作承担,连续设计了“仁爱之师与师德建设”、“乡村教师与乡土文明”两个会讲主题。
首次会讲在11月10日,围绕师德建设,就“仁爱之师与师德建设”进行深入讨论,这是对自去年习总书记在北师大提出“四有教师”的深刻理解和实践解读。人民网、腾讯网、中国教育新闻网、现代教育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中国教师杂志》特地为此活动作了题为“德者,师之本也”的专题报道。
第二次会讲在12月26日,围绕乡村教师的生存发展状况,以“乡村教师与乡土文明”为题,谈未来乡村教师和乡村文明的走向与出路。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在线、新浪教育以及地方学校网络微信平台均从不同角度做了细致、深入地报道。
本年度的教师会讲,由于选题和立意的不凡,接以现场名家的发言,内容有高度、形式具高端,因此吸引了不少媒体争先报道并持续关注。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此外,本年度书院承办了海淀区教科所全国中小学传统文化活动的部分接待与宣传工作。宣传方面涉及教育书院的内容前后共发布新闻稿25篇,囊括了光明网、新华网、腾讯儒学、中国教育报、网易教育、搜狐教育等,覆盖面广泛。
通过论坛活动,书院结识了许多从事文化教育的媒体新闻人。为了有效提高报道质量,争取报道时间,每次都要提前一周撰写新闻稿,供媒体参考咨询。除了与《中国教师报》的默契配合外,《中国教师》杂志社也十分积极主动,来信来电采访,热情参与报道。还有现代教育报、腾讯儒学、人民日报、海淀报等多家媒体记者已然成为书院的老朋友,通过策划版面、交流稿件、主动采访等形式,扩大了书院工作的宣传面,使得书院宣传工作得以顺利展开。
五、精心打造书院视觉形象的“名片”
专题视频宣传片是打造敬德书院全方位、立体化外宣形象的重要一环,是宣传品牌,塑造形象,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书院的社会影响力与满意度的重要举措。体现了书院宣传方式由被动变主动、由平面向立体发展的整体思路。
2015年书院结合自身发展阶段的特点,与央视制作团队密切配合,围绕办院宗旨和治学精神以独特是视角对书院发展理念、环境建设、课程体系及教师培训等方面的工作成绩与进展进行了全方位展现,精心打造了“斯文在兹”“木铎德音”系列宣传视频。该系列视频与先期制作的“敬德书院赋”一起构成了完整的书院视觉形象系统,全面反映书院宗旨理念、环境营造、课程建设、培训效果与社会影响力,为书院打造了一张独特而靓丽的视觉艺术“名片”。
六、建设基于互联网+的现代书院宣传、推广平台
随着全球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信息技术已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继而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思想与观念,“互联网+”就是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被提出来,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领域创造的一种新生态。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敬德书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为己任,作为传统书院的现代翻版,进一步的发展与建设必须基于这个时代的大背景整体规划和设计,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与手段,加快书院在网络空间的建设,探索和实践基于互联网+的新形象塑造、新功能拓展、新课程建设、新方式培训、新宣传推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高到新的水平、拓展到新的空间、创造新的形式。
2015年敬德书院基于互联网+的要求,开展了一系列创新设计与工作实践,完成并开始实施“敬德书院互联网+一期工程”。一期工程着眼于构建较为完整的互联网信息存储、发布、检索平台;避免系统功能简单叠加,努力实现不同平台的系统整合;结合当前信息传播特点以打造基于移动互联的应用平台为重点。未来“二期工程”将会着眼于互联网+模式下学习方式的创新,进一步改建体验感受,引导用户积极参与书院在线学习,形成完整的“线上——线下”整体学习体验。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