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性质 书院的五类课程都各有针对性。面对海淀众多学校,如何能极大地满足学校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需求,需要一种相对普及性强、可选择性大的课程。同时,对于究竟什么是传统文化,怎么认识传统文化,在相当多教师群体中还属于盲区甚至存在误区,比如对礼教的认......
敬德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重视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提升课程的建设。2014 年与中华书局合作创办中华·敬德读书会,持续组织海淀中小学教师系统研读经典四书,至今已历时四年。四书研读课程先后培训教师学员400 余人。一、课程开设的目的 &nbs......
会讲是书院的特色课程。《东林会约》有言:“会以明学,会以明道”。为了崇道明学,敬德书院从建院来,就以春、秋论坛和“中国教师·敬德会讲”的模式,为海淀区教师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奉上了一场又一场的思想盛宴。春季论坛 &n......
学术是书院的生命之源。开设学术课程,帮助学员老师进行学术研究与学术创作,不仅能够催发浓厚的讲学氛围和燕游风气,而且能进一步提升海淀教师的文化素养。敬德书院始终把学术课程作为工作要点,并作为充分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阳明心学》课程......
敬德书院成立以来,逐步形成了以“读经、会讲、研修、学术、游学”为基本架构的修学、实践课程体系,通过课程引导广大干部、教师成为接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坚力量。敬德书院兼具知识与实践、传统与创新的课程备受各界人士赞誉,敬德书......
敬德书院在建立自身课程体系的同时,积极与国内高校、研究机构,政府相关部门合作开展国学培训和项目研究,进一步提升书院的办院品质。 2018 年,书院先与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华诗词研究院联......
一、海淀区中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实施研究 “海淀区中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实施研究”群体课题项目以文化为引领,立足塑根立魂,通过联系专家和教师,讲授“非遗”技艺和身边的教育故事,表达“中国人独有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教师对“非遗”的热爱,鼓励......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2017 年初中办、国办就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印发文件,凝聚共识,明确任务,更是把......
经区教委本年度对书院档案规范化建设的资金支持,主管领导的大力推动以及档案管理项目团队两个月的共同努力,已使书院档案管理取得显著成绩,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现将具体工作进行如下总结与汇报: 1. ......
一、研修背景 1. 学习和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从中华民族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