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就入冬了吗?你入冬我就入冬了吗?一文帮你搞清楚
今天是立冬节气,是不是这一天来了,我们就进入冬季了呢?其实,这个认识是错误的,立冬并不意味着就是入冬了。
01什么是立冬?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开始。立冬之后,气候开始由秋季的少雨干燥向冬季的阴雨寒冻过渡。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逐渐减少,但由于地表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初冬时期通常不会很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立冬意味着万物开始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农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开始准备冬眠。
02什么是入冬?
关于入冬的划分,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节气法”与“气温法”两种。节气法界定的入冬以二十四节气的“立冬”作为冬季的起始。气温法界定的入冬以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至10℃以下为冬季的开始,侧重于实际的气温变化,能够更直观地反映冬季的寒冷特征。这种气温法更加科学,在气象学领域被广泛应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立冬并不代表入冬。
03你入冬我就入冬?我国各地入冬时间各不相同
我国各地入冬时间因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及每年具体的天气状况而异,有些地区较早入冬,有些地区较晚入冬,还有些地区则介于两者之间。
比如,东北大部分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北,气温下降较快,因此平均入冬时间通常较早。特别是在一些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如大兴安岭等地,可能在秋季末就已经入冬。
再如,新疆地区由于地处内陆,气候干燥,因而入冬较早。北疆地区在11月上旬入冬,南疆在11月下旬至12月初入冬;而西藏地区由于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入冬亦较早。不过,这些地区的平均入冬时间也往往受到每年天气状况的影响。
又如,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南,气温下降较慢,因此平均入冬时间较晚。这些地区的平均入冬时间往往在小雪节气之后,甚至更晚。特别是在一些低纬度地区,如海南岛等地,可能全年无冬。
有些时候,还要根据具体的天气情况来定,比如一次寒潮来袭,当地出现大范围的降雪降温天气,入冬的时间会因为此次天气过程而提前。
04立冬之后,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不同的节令,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立冬之后,我们需要注意保暖、调整饮食、适当运动、调节作息、预防疾病以及关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
◎随着气温逐渐下降,要及时增添衣物,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更要注意防寒保暖。出门前可关注天气预报,根据气温的高低适当增减衣物,特别注意手部、头部、脚部的保暖。
◎白天穿较厚一点的袜子和鞋子以抵御寒风。
◎多吃蔬菜水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抵抗力。例如菠菜、芹菜、南瓜、苹果、梨等。
◎坚果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纤维素,可以增加身体的热量和能量,并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例如核桃、杏仁、花生等。
◎冬季人体需要更多的蛋白质来保持身体的正常运转,瘦肉、鱼类、禽肉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秋冬季节天气干燥,人体极易缺水,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热水不仅可以保证机体需要,还有助于调节体温、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消除疲劳、排出有毒物质和预防感冒。
◎换季之时要注意增强锻炼,适当的户外运动如快走、跑步、骑自行车、跳绳等,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但要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体育项目,量力而行,并注意运动前做好热身活动,降低受伤风险。
◎立冬后白天短夜晚长,要适当调整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过度熬夜会影响身体健康,应尽量避免。
◎老年人多有高血压,寒冷天气容易使血压升高,增加中风风险。因此,老年人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并遵医嘱控制好血压。
◎寒冷刺激可能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除了防寒保暖外,室内温度要适宜,外出不宜过久,并注意防风保暖。同时,可遵医嘱服用相关药物进行预防。
◎冬季天气阴沉,人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的情况。要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心理健康,及时沟通、疏导负面情绪。
来源:学习强国公众号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