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具有建设性的潜在的力量。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应用于学生积极品质塑造,形成发展性的班级建设模式,已经成为当前班级建设的趋势。学校活动作为一种喜闻乐见、内涵丰富的动态教育形式,我将以承办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第十二届科技节活动为例,探索积极心理学在学生活动中如何发挥育人实效。
科技节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与前沿科技紧密结合的活动。每年科技节都由高一学生策划和承办,这是学校历来的传统。承办一次大型活动,班主任要承担太多的角色,包括策划、摄影、美术、技术、化妆等。如果班主任能把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调动起来,并将这些角色分配给学生,而自己充当导演,那么我认为,这样的活动是具有育人功能的。
在活动策划期,班主任引导学生从自身接触的生活中提炼有价值的活动主题。在选择主题时,应尽量尊重学生意见,老师从多角度为学生提供参考方案,每一届学生都会对此次活动充满期待。
活动的创意其实是对活动的包装,能让活动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本次科技节的创意:主题为筑梦之梯,简写为T字母,对应三个子主题,Truth——探寻真理,颜色为红色,意味着真理用鲜血换来;Technology——创新科技,颜色太空蓝;Tomorrow——畅想未来,颜色是充满希望的绿色。
本届科技节的会徽科技感十足,中心是绿色的T 型飞机,体现学校飞行班办学特色。会徽一侧是红色的原子核结构,另一侧是蓝色的卫星太阳能帆板,分别对应真理和科技主题。本次科技节的入场券名为Ticket,外形为T字型。以上这些设计灵感均来自学生,他们的创意远超老师,但由于缺乏经验,仍需筛选、磨合。作为老师,我注重发挥每个学生在自身发展中的主动性,召集他们集中讨论,让每个设计成员都阐述想法,并对其他同学的想法提出建议。
心理学有一个词叫团体动力,对于一个团体来说,团体凝聚力是其发展的核心与关键。在团队合作中,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同伴教育,并体验幸福的精神乐园。通过建立正向的自我认知和积极的自我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心理潜能的激发、健康情趣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形成,充分发挥教育的正能量,实现对学生“积极人格”的深度影响。
活动伊始,班主任需要第一时间挑选出能力、精力和热情出众的同学组成核心团队,明确责任分工,形成最初的项目领导框架。本次活动的核心团队最初由5名同学组成,根据个人的不同特点确立了角色分配,包括:总负责人、各项目负责人、开幕式负责人、场地规划、桌椅统筹、费用统计和展板负责人等。
随着活动深入,整个流程设计得更加具体,各环节更加细化,新的项目负责人也在不断产生,但每个项目的负责人都被清晰划定责任,可谓各司其职。之后,不断有同学以不同形式申请加入活动中心组,直至最后发展成20多人的团队。
科技节当天,班级42名同学全部参与到活动组织中来,充分体现了活动对班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团队合作中,学生的情绪是快乐的、幸福的,人际模式是正向的、积极的。通过这种心理体验所获得的积极品质如果能够巩固下来,学生今后的人生体验也将会是正向阳光的。
真诚和宽容是人际交往中重要的原则,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社交能力的重要时期,老师应引导学生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促进他们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在科技节活动开展过程中,活动中心组成员之间不可避免会产生矛盾。这时,班主任需要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和人员调整。这个环节十分重要,如果没有做到位,那么不仅完全起不到活动的育人效果,反而会让学生产生消极心理。
本次科技节的筹办也算“好事多磨”,活动后期,中心组同学之间出现了严重矛盾。起因是活动总负责同学在平时言行中过于专横,引发其他同学不满,各项目之间协作出现巨大阻力。观察到几位同学情绪异常,我及时和他们谈心,找到问题原因和解决方法。这时,需要班主任老师做的就是号召同学们以全面客观的方式评价身边同学,以豁达宽容的心胸去接纳身边同学。
每个学生都有内在最大的潜能,这影响着他们的未来发展。老师和家长应积极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积极的心理品质。
高中生的成长受多种因素影响,仅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学生的成长,学校教育有一定局限性,只能局部引导和教育。班级建设者应积极联合学生家庭,形成教育管理合力,及时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美德。
中考后,小A从外校考入本校高一年级。他平时作业态度不认真,也没有集体意识。在科技节筹办初期,他委托小B提出加入活动策划组的申请。于是,小A以场地设计负责人的角色被吸纳进中心组。没想到入组后,小A一直闷闷不乐。原来,他觉得被分配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想把任务完成好又不知如何开展。我鼓励他:“中心组是群策群力、团结互助的一个集体,大家会一起帮助你完成分配的任务。”
瞬间,小A如释重负,备受鼓舞。他在空余时间用皮尺反复测量操场,规划各项目的场地位置和面积,设计平面图。最终,他设计出科学美观的项目位置图,并以此进行了科技节的全部项目的场地布置。活动后,小A发生了一些改变。他的作业按时上交了,上课状态很好,班级跑操时声音也最洪亮。
积极心理品质存在于每一个个体身上,学校心理教育的关键在于要让教育对象学会自己发现潜能,并学会运用这些优势资源积极学习和生活,体验成长的快乐与价值感,从而实现让每个学生都发光。我们要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客观的认知风格,以善良和利他心态去解读周围环境,较多关注“拥有”,较少在意“失去”。
我想,这些积极心理品质将会成为师生终生享用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