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红:探索一刻钟价值,让课间成为学生“成长空间”

时间:2025-06-16 浏览:14

 作者:梁小红(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西二旗分校校长)


图片

(梁小红校长) 


课间活动是学生一日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减少学习疲劳,还因户外活动的体育锻炼及光照对其身心健康起到促进作用。课间延长的背后,提醒教育者不仅要关注课间活动本身,更要从儿童需要、育人规律、培养目标等角度来审视和理解课间价值。


认识到课间延长的本质价值之后,学校管理者要跳出课间看课间,跳出管理看管理,从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优化学生课间体验,满足学生成长需要,落实立德树人培养目标。基于此,我们积极探索一刻钟价值,以学生智慧解决学生问题,与学生一起重构适宜他们成长的时间秩序,共同探索15分钟里的学生自治与成长。





转换学校传统管理视角


首先,我们转换传统管理视角,把握角色定位,缩小“管”字,放大“理”字,以理性引导与激励为核心,理解学生需求。


我们明确了课间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需要做的是:一是提供多样化的选择,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实现身心的有效恢复,使课间成为“成长空间”。二是做好引导与激励,使课间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三是强化课间活动的教育功能,提供课间实践场景,培养学生契约精神,使课间成为“行为实践基地”,促进养成教育。


在明确教师角色定位的基础上,我们生成了相应的教师行动指南。一是理清活动区域,让课间活动更安全、可开发。二是理解学生需求,让课间活动更适合、可创意。三是理顺活动规则,让课间活动更有序、可遵守。四是理顺组织流程,让课间活动时间分配更合理、可调整。五是理解学生反馈,让课间活动效果反馈更及时、可改进。六是理性引导与激励,让课间活动更高效、可应对。





落实学生课间主体责任


从尊重儿童需要的角度出发,我们不直接代替学生作出时间分配的决策,而是从影响学生时间分配的内部需要出发,做好课间15分钟的辅助支持,让学生真正成为时间分配的主体。


我们与学生座谈,一起理清学生如何成为课间活动的设计者和受益者。


首先,在主体角色定位上,学生围绕“安全、舒适”的课间活动原则,自我管理、自我设计。


其次,在课间活动目标制定上,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制定课间活动目标。学生自由组合,可以自主制定个人、伙伴、小组、班级课间活动目标,满足自身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成长需求,让课间动起来、玩起来、笑起来,朋友多起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约定,以校训“我是一面旗”作为自我行为的精神引领,将“旗帜少年”作为形象标签,通过行动树立精彩有序的“旗帜少年”课间形象。


在此基础上,学生生成了课间行动指南。一是做行为的管理者,让课间行为美起来。二是做真实问题的研究者,让身体和头脑动起来。三是做实践的探索者,让朋友多起来。四是做愉悦的分享者,让自己笑起来。






让课间成为学生“成长空间”


课间不只是一项活动,更是一个育人与成长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学生们学会了安排自己的时间,增进了社会交往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做行为的管理者,实现自主管理


我们倡导全校各班自主设计课间活动公约,并有效对接学校评价机制。凡是能做到自觉遵守公约的班级或个人,就可以获得学校旗帜评价中的“诚”字旗或勋章。在此过程中,学生体验自主与决策,学会自主管理。例如,学生们建议,把学生自主录制的行为习惯温馨提示及新课标中的必背古诗词作为课间铃声,获得一致认可。


(2)做真实问题的研究者,实现自主探究


围绕自主探究实践,学生努力做真实问题的研究者。学校里的有机资源再生中心、“旗”趣书屋、篮球场等场景全开放,为学生提供充足、多元的活动空间。借助课间15分钟,学生可以在相关活动区探索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例如,由学生发起并研究的课题有:“小松鼠如何过冬”“校园水系的治理问题”“城市与乡村的星空差别”“开采石油为什么会带来污染”等。这些自由探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好奇心、求知欲,并培养了他们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科学素养。


(3)做实践的探索者,实现自主活动


在课间15分钟,学生自主设计有意思的活动项目,形成各自班级的课间文化。比如,三年级学生发布适合室内活动的体力挑战赛。五年级学生发起益智玩具召集令活动,实现智慧众筹、快乐共享。六年级学生发布“三减三健”挑战赛,分别有“减盐小厨师”挑战、“减油餐盘秀”挑战、“一周不吃糖”挑战、“健康口腔小明星”挑战、“健康体重跑步者”挑战、“健康骨骼计划”挑战。这项挑战赛吸引了其他年级的积极参与,二年级一个班,在班主任带领下全班出动,挑战六个项目。利用15分钟,学生自主设计利于身心发展的活动,吸引其他班级、年级参与,实现了同伴学习,跨龄互动。


(4)做愉快的分享者,增进社会交往


结合学校特色校本课程“故宫Steam”,同学们自主开发了课间益智游戏——故宫桌游。学生自主设计课间蹦跳类“地面跑酷”游戏,五彩的地面图案,引导参与者蹦蹦跳跳进行闯关,这充分增加了儿童课间身体活动量与社会交往。微电影社团策划了课间马里奥拍摄方案。面对学生们天马行空的创新想法,学校要做的就是支持学生的创意,指导学生把想法落实。


当我们把时间交给学生,也是把信任与担当放进学生手中。学生们就在一个又一个的15分钟里找到自我、找到自信、收获成长。老师们也在一个又一个的15分钟里发现无限可能。课间一刻钟的价值,不仅是休息空间、放松时刻,更是促进和谐师生关系、伙伴关系的实践场。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海教思维”)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