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蕾:在传承中遇见 在传播中弘扬
// 作者:虞蕾(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小学) 虞蕾 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持续濡染。它与各项规章制度有关,却又超越具体制度,有着恒久的生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特指着传统文化中超越时空、具有传承价值的部分事物。它有着意蕴丰厚的内核,有着鲜明美好的外显,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魂魄,但也容易被日常生活消磨,被经济大潮冲击,被人们忽视。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虽然有这样的思想认识,但实践起来却有些杂乱无章,自己的学习也是想起哪本读哪本。然后毫无次第可言地领着学生们读背古典诗文,学生倒也从中有所获益。比如刚刚毕业的这一届,四年级接班就开始引导他们背诵唐诗宋词、《琵琶行》《论语》《陋室铭》《爱莲说》《笠翁对韵》等,然后又陆续背诵《小石潭记》《滕王阁序》《春江花月夜》《马说》《劝学》《大学》《诗经》中的部分篇目……但这样无序的学习,总觉得事倍功半。 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开始寻求各种学习机会。尤其是在 2016年 4 月参加了“海淀区语文骨干教师古诗文教学提升班”后,在传统文化教学这条路上,我终于找到了方向。同年,又参加了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国学教育学院和中国楹联学会国学教育促进会联合举办的“汉字体系与识字教学培训班”,和中国国学教育促进会举办的国学生“诗词体系与诗词教学”培训班。 我试着将吟诵的读书教学方式引入我的课堂,学生们在短时间内就接受了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这种读书方式。我们先是学习先生们的调子,找寻那平长仄短、平低仄高、入短韵长的感觉,学生逐渐找到了学习古诗文的兴趣,用这种全新的方式学习诗歌,尤其是认识了“入声”。同时,学习也使得他们对诗词的分析更有根据和自信。在学习《鸟鸣涧》时,他们就从“月出”这两个入声字分析到了“静”。还有《江雪》用入声韵体现了诗人入骨的孤独。也有同学因此爱上了传统读书方式——吟诵,只要读诗词就会用吟诵的方式,并把这种读书法传播给更多的人。家长开放日上,学生们把吟诵讲给家长,并带着家长一起吟诵;学校的角落课程里,学生们又把吟诵带到学校的每个角落,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吟诵;升旗仪式上,我们向全校号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遵循四声对五音、依字行腔、依义行调的原则,学生开始用自己的调子来吟诵,并配上吉他伴奏,对诗文有了更深的理解的同时,更加贴近了传统。 想带学生学习,就要自己不断提高。接下来我又陆续参加了海淀教育书院组织的“国学教育与课程改革”培训班。2017 年、2018年,连续两年参加“海淀区中小学骨干教师《中国诗词赏析与创作》专题研修班”。2018年参加了在敬德书院举办的“阳明心学”课程班。 在自己学习作诗的同时,将学生吟诗作对的热情激发起来。他们所创作的稚嫩、真挚的作品鼓舞了我,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热情。同时让自己的阅读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引导他们读经典。 我还带学生到博物馆里感受、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并带着学生们申请为志愿者,成立志愿服务小队,组织学生们参加志愿者活动,学习传统文化,通过志愿讲解,传播知识,传承文化。 我们进入社区,给社区的小朋友和家长讲解“古代人的吃吃喝喝”,结合即将到来的春节,讲述过年的习俗,并和社区爷爷奶奶学习剪纸,收获窗花的同时,对中国传统的年,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们走进汉字馆,探索汉字的起源与发展,研究它的演变与规律……并将自己的收获与观众分享。 我们走进家风馆,了解家风对一个人的影响,在他们的心里种下重塑家风的种子。 在2017年清明节到来之前,我们就通过中华世纪坛搭建的平台开始准备对中华四十先贤的讲解。从孔子、老子到蔡元培、邓稼先,学生在为这 40 位先贤写稿的同时,认识或重新认识了这些先贤,慨叹其伟大的同时,更坚定了向他们学习的信念。三月底,我们在学校里给二年级做了第一次讲解,很受小朋友们的喜欢。 接下来,我们在清明节当天正式走进中华世纪坛世纪大厅,开始向观众讲解这些文化先贤,从四月到五月,一遍遍的讲解,更加深了学生们对先贤的认识,以及对中华文化的认知。而在讲解时,与观众互动中发现的问题,又成了他们深入学习传统文化的动力。他们的讲解被录制成音频、视频,放在耳朵里的博物馆中,传递给了大江南北千千万万的小朋友。他们在这两个月里近先贤、传递知识、传承文化,提升自己。 在教育管理中,本着立德树人的思想,注重学生的理想教育、感恩教育、成人教育……在班级里成立多个部门,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承担一定任务,负责一些事情,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在母亲节到来之前,我又教孩子们编中国结,把自己编的手链作为送给母亲的礼物。类似的活动还开展了很多,旨在用中华文化精神育人,做成人教育。 在推动学校加入吟诵实验校的同时,所执教的班也申请为实验班,大力推广传统文化。所教班级学生,均能依照吟诵规律进行吟诵,经常在学校活动中进行展示。进入中学后,学生们也将传统文化的种子带在身上,撒向更广阔的空间。 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条路上,我还是刚入学的小学生;但我愿意带着自己的学生一起上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尽绵薄之力。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