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德文丛
郭巧玲:传统节日在特殊教育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郭巧玲(北京市健翔学校)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和精神纽带,作为人类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长期的文化积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伦理道德、哲学思想、审美意识、价值观念等,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由于智力低下、认知困难、局限思维、理解能力差、情感发展缺陷等,他们能力参差不齐,对自己的行为好坏不能做出正确判断,常常做出不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因此,传统节日内涵与价值可以成为特殊教育班级管理的有效助力,在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活动中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体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在活动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关爱他人、尊重传统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班级管理更加和谐、有序,为特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一、传统节日在特殊教育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传统节日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国有“孟母三迁”的典故,亦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训,都充分说明环境这门隐性课程对人成长的重要性。班级文化建设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班级内部成员共有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思想态度,是班级内部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复合体。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则为其物化反映。
(二)设计与传统节日相关的主题活动
开展传统节日相关主题活动有利于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民族团结和凝聚力,在共同的文化氛围中找到归属感和自豪感,在参与过程中学习传统节日的内涵、习俗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欣赏。此外,传统节日主题活动还能搭建起师生、生生、亲子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增进家庭成员、亲朋好友之间的亲密关系,营造温馨和谐的社会氛围。
二、传统节日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案例
春节期间,以美文祝福的方式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陪伴,由于特殊儿童的特殊性,每年除美文祝福外,还开展视频网上“面对面”祝福、拆红包送惊喜祝福、班主任变魔术送祝福,一次次祝福后我收获了多重障碍儿童用五指都伸不开的小手录制的手势舞新年祝福,那一刻我哭了,感动得哭了,我的孩子们长大了,懂得了祝福,感受到了节日氛围和节日要做的事情,这些年的坚持也值了。除此之外,我们开展过春节期间贴窗花、包饺子、扫房子、拜新年、家庭聚会打卡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享受了快乐的新年,收到了父母的夸赞,家长们也逐渐从忙碌的工作回归到生活,一次次仪式感的活动让家长们开始意识到生活不仅仅有“康复”“自闭”“干预”……还有“快乐”“幸福”“感动”……
元宵节,鼓励家长带着学生走出家门,逛庙会赏花灯,原来不敢夜间出门的唐氏伟不仅走出家门,还手持花灯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寒假期间开展环保行动从我做起活动,学生和家长一起用红包制作环保灯笼,亲子商讨中让学生意识到了红包的多样用途,有了环保意识,收获了新玩具,感受了元宵节的快乐。
脑瘫嘉嘉用自己颤抖的右手抄写出一首完整的元宵节古诗时,妈妈激动得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感叹于儿子长大了,感谢于班主任老师开展的一次次有意义的传统节日活动,让孩子无论是能力还是情感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找到了拥有美好生活的动力。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也是传统节日。主题班会上班主任借用英雄事迹,让学生了解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用默哀、鲜花、遵守规则、强身健体、热爱学习的方式致敬英雄,虽不能感同身受,但连续四年的致敬教育,学生从了解到知道、从懂得到参与、从尊重到爱国,学生逐渐有了尊重英雄、爱国、爱党、爱身边人的思想意识。
端午节,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首先我们利用微课的形式,先让孩子们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历史故事和人物,引导学生在端午节模仿端午安康表达方式,语言表达单一的小宝在自己鼓足勇气数出123后说出了“端午安康”(认真听都听不太清的“端午安康”),即使这样,我们也能够深深感受到孩子的变化,一个无主动语言的学生能够在引导下说出这句话,已经是非常大的惊喜。后来我们开始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包粽子、品尝粽子,终于在又一次端午节的时候,吞咽困难的亮仔鼓起勇气吃下了一小口粽子,那一刻姥姥激动得老泪纵横,多少年了,一直被饮食困扰的亮仔对自己有了新的突破。端午手工深受学生喜爱,大家用不同种方式制作了各种各样的粽子,有绘画、有超轻粘土、有折纸还有缝纫。
中秋节,是一个充满快乐与幸福的节日。每年中秋,学生都有不一样的收获,第一年我们用知识武装自己,大家一起了解了中秋节的来历、传说故事,还相约晚上一起赏月,大家都尝试用手机留下了最美的月亮。第二年我们品尝月饼,美食总是能够让学生快乐翻倍,我们相约来年自己做月饼。于是今年中秋节,我精心准备了做月饼的食材、工具,学生和我一起开展“别样中秋手中拿”的月饼制作活动,活动后我们将月饼送给老师和家长,将快乐传递给大家,度过了一个幸福的中秋节。
重阳节,一个可以让学生学会爱老敬老、感恩家人的节日。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能力水平,我们班级活动从端水开始,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行动不便的小美,看到大家都能够给家人端水,她也努力尝试,尽管三分之一的水都撒在了地上,但奶奶灿烂的笑容里散发出了浓浓的幸福。从知道到感恩的形式开始到行动结束、从被动要求到主动参与,家长也从最初的简单参与到感动得热泪盈眶。今年的重阳节,班级开展了“爱在重阳,从我做起”活动,在以往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了打卡手册,学生回到家后按照手册图片提示完成感恩活动,家长们纷纷夸赞孩子们长大了。正是这份感动和夸赞让我们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意义,相信学生在一次次传统节日活动中储备了生活能量,逐渐有了情感表达意识。
三、应用效果评估
(一)学生参与度与兴趣提升
传统节日就像一扇扇通往奇妙世界的门,当学生们踏入这个世界时,他们被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所吸引。这些节日充满了故事、传说和神秘色彩,让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渴望去探索、去了解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活动,都像是一场充满惊喜的冒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乐此不疲。制作传统美食、制作手工艺品、参与庆祝仪式等活动,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这种亲身经历使他们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油然而生。他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成为传统节日的积极参与者和传承者。
传统节日的欢乐氛围和集体参与的特点,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大家一起分享喜悦,合作完成任务,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和团队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参与度达到了新的高度,对传统节日的兴趣也愈发浓厚。传统节日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让他们在其中收获了无尽的乐趣和成长。
(二)班级凝聚力增强
为了让传统节日活动更加成功,同学们共同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在制作传统美食、布置节日场景、才艺展示等活动中,不断交流和沟通,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促进了关系的融洽,同学们相互协作、互相帮助,有了共同的经历和回忆,这些美好的瞬间将大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信任和依赖,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厚情感让同学们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有了更强的归属感,大家更加认同班级这个集体,从而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三)对学生行为和情感的影响
(1)行为方面
在新年联欢活动筹备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在制作传统美食、手工艺品等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亲子活动中,学生积极体验了贴春联、包饺子、拜年、赏花灯、做月饼、为老人做家务等活动。
(2)情感方面
通过传统节日知识传授使学生了解了节日背后的故事和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同理心。独特的氛围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如欢乐、温馨等。体验传统节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认同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共同参与活动使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更加紧密,增进友谊。
四、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坚持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传统节日活动,虽会遇到学生认知理解差异、沟通障碍、身体限制、情绪问题等多方面挑战,但可以通过个性化教学、多感官体验、简化活动、加强合作与资源整合、促进家校合作、设计多样化活动、创设环境来加强传统节日教育,加深学生理解,有效提升特殊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参与度和理解度,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促进班级凝聚力的提升,同时也有助于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
未来,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传统节日活动可以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支持的持续增加,我们可以期待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的活动设计,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辅助教学,让更多的特殊学生能够深入体验传统节日的魅力。同时,加强与社区合作,共同推动传统节日在特殊教育领域的蓬勃发展,为特殊学生创造更丰富、更有意义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本文刊于《敬德书院学刊》<2024秋刊>)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