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芳:取法自然 归于清雅——读《文心雕龙》有感
作者:徐芳芳(北京市海淀区稻香湖学校) 作为一名理科老师,对于文章书写,可以表达得逻辑较为清晰,但是在语言词采上却不擅长用华丽的辞藻。自学习《文心雕龙》以来,我逐渐有所感悟,认为文章书写,可以归于八个字:取法自然、归于清雅。 “自然”,意味着写作时表达要流畅,语言要贴近生活,让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接受。“清雅”则是指文章应该简洁、优雅,避免冗长和繁复,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一种清新和愉悦。文章书写不应该仅仅是平铺直叙,还要在追求自然的同时,多一些清和雅,让人读来赏心悦目,道理逻辑通透。 如果要写出自然而清雅的文章,需遵循如下几点: 1 《文心雕龙·神思》篇有言:“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意思是说,文学作品的构思过程,要求作者的思维能够跨越时空,同时又要清晰有序。《文心雕龙·附会》篇中的“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虽然文学作品中包含的逻辑和道理可能很复杂,但作者应该能够把它们安排得井井有条,不出现混乱,这体现了刘勰对文学创作逻辑性的重视。因此,文章的结构首先必须有条理、逻辑清晰,让读者能够顺畅地跟随作者的思路,知会其所要表达的要义。 2 《神思》篇中的“文以载道,道以文传”,以及《体性》篇中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都表达了写作时要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和观点,不要刻意雕琢或刻意模仿他人的风格,要投入真心、融入真情。 3 《辨骚》篇中的“辞约而旨达,文简而义深”,这句话强调了简洁的语言可以传达深远的意义。《神思》篇中的“文贵约,意贵丰”,这句话直接表达了刘勰对文学语言简洁性的追求。《事类》篇中的“文以简为贵,辞以明为上”,这句话同样表明了“简洁和明了”是文学语言的重要标准。可见,写作时应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生僻的词汇,做到言简意赅,字字珠玑,是极其重要的。 4 《情采》篇中的“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这段话强调了情感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认为情感是文章的主线,言辞是表达这一主线的工具。只有情感真挚,言辞才能流畅,这是建立文学作品的基础。借用《神思》篇中的一句话表达:“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写作过程中应充分进行思想和情感的深入挖掘和反复思考,以达到作品的完善。在写作中注入情感,让文章有温度,才能够触动读者的心弦。 5 刘勰在《夸饰》篇中提到:“夫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神道难摹,精言不能追其极;形器易写,壮辞可得喻其真;才非短长,理自难易耳。”意思是说,道是抽象的,器是具体的,“道”难以用语言完全描绘,而“器”则可以通过语言来表达其真实。文章写作既要追求真实,亦要适度修饰,既要有文采,又要有实质内容,两者要相得益彰,以通清雅。 6 《序志》篇记载:“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群言雕龙也?”“雕缛”可以理解为对文章进行精心雕琢和修饰,体现了反复打磨的精神。整句可以理解为:好的文章往往需要多次修改和润色,通过不断的打磨来提升文章的质量。 最后,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序志》篇的精妙论述并以此段作为总结:“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群言雕龙也?夫宇宙绵邈,黎献纷杂,拔萃出类,智术而已。岁月飘忽,性灵不居,腾声飞实,制作而已。夫人肖貌天地,禀性五才,拟耳目于日月,方声气乎风雷,其超出万物,亦已灵矣。形同草木之脆,名逾金石之坚,是以君子处世,树德建言,岂好辩哉?不得已也!” 写作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过程,多读、多写、多思考,写作技巧和风格会逐渐成熟,在精心构思、真情投入、不断修正中取法自然,归于清雅。 (本文来源于敬德书院2024年《文心雕龙》研读班课程文集)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