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歆洁:做语文教育路上永远的行者

时间:2023-09-12 浏览:68

作者:康歆洁(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


图片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五十岁这一年我迎来了人生中的又一次挑战——参加海淀区第十届“世纪杯”小学市区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教学基本功展示活动。在这次比赛中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欣喜的同时,很多往事也不由得浮现心头。


情怀与坚守


在30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满怀热情,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就深深爱上了这三尺讲台。对教育的热爱是由衷的,更是真切的。回首来时路,年轻时的自己,意气风发,朝气蓬勃,老一辈名师用她们对教育事业特有的情怀深深地感染着我,教导着我。三十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跨越了两个区,历经了两所名校,更置身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历程中。

 

新时代、新要求、新征程。教师只有对新课程的正确认识与角色定位,才能让自己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好地前进,更好地创新。特别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聚焦新课标,站在单元的视角下,尝试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设计单元的学习任务是为了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

 

在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主题的单元设计中,我根据语文要素设计了单元的主题任务,制作一个“作家笔下的动物”口袋书。这个口袋书最核心的问题,是抓住动物的特点怎样写好编者语,从而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于是在学生学习三篇课文《猫》《母鸡》《白鹅》的基础上,又拓展了几篇写小动物的文章。并设计了主题任务下的学习活动。编目录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抓特点,从文章结构、语言风格等从不同角度进行编排。写编者语是为了让读者特别想看你推荐的文章。从篇章更精彩的语段中再深入感受作家的描写以及情感,分不同层次呈现,实现了本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教师在角色的转变中,必将引发教学行为、教学方式的改变。也必将激荡起学生思维和思想的火花,从而使语文课堂实现心灵上的沟通、精神上的碰撞,释放出真诚、自然、鲜活的天性,闪耀着生命的光华。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历程中,我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中以科研带教研,开展了许多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形成了开放、灵动、合作、自主的课堂教学风格。

 

图片


榜样与引领

 

学校为老师们的深度发展搭台铺路,助力助威!2020年为我成立了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一小教育集团“康歆洁语文名师工作室”。希望我能坚守初心,坚持努力,更好地带领一个团队和年轻教师坚实的成长!我深知自己肩负着更多责任和学校的信任。

 

学校的平台让我有了更高的起点。在中年级教学时我以“中年级学生深度课内外阅读的策略研究”为课题,带领教研组里的老师们,结合中年级自主识字、成语接龙、借助信息写片段、从课内得法课外延伸写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高年级教学实践中,我带领青年教师们开展了“一篇带多篇”,阅读“人物传记”的策略研究等。特别是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和课题组老师申报了市级研究课题《指向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研究中,我们循着单元与整体的逻辑起点,立足语文教学发展的历程,梳理教学实践的探索过程,去发现学生习得语言文字的过程,找到学生思维的生长点。而这个过程让我们越来越沉淀,由最初指向于对课堂的研究,进而指向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研究。我们撰写出一篇又一篇科研论文和教学案例。在学校教育集团论坛大会上和老师们交流、分享。

 

在和老师们的探索中,亲历探究的艰辛,收获体验成果的喜悦,“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深知只要努力,成功就会不断接近。

 

图片


团队与沃土

 

作为多年的海淀区语文学科带头人,参加了历届骨干班的培训学习。在项目式学习专题中,我认真梳理了相关主题内容,以《跨学科任务群视域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为成果进行了汇报。在和全区骨干教师的交流中,我身在其中感受着老师们志同道合研究的快乐,是海淀教育这片沃土让我在学习、反思中不断成长。

 

在全区教研活动中,我也勇挑重担,很好地为区教研室和学校、老师之间搭起了一座教研的桥梁。指导年轻教师备课、做课,助力年轻教师成长;自己也多次承担区教研课、展示课,以及接待来自全国各地老师听课、代培等任务;在青海省小学省级骨干校长培训班进行专题讲座;曾在北京市教委组织的教育对口支援区域银川项目中指导青年教师跟岗学习;在“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金种子”培养项目中做指导教师;在“遵义市教育系统高端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中赴遵义实地指导教学;在“给乡村孩子的最美传统文化课”大型公益活动中,面向100所中西部边远地区的中小学学生进行直播教学,获得广泛好评。

 

作为新时代的老师,不能仅停留在自己的成绩中,还需要更多的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现有的知识体系,思想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只有把个人的生命融入到国家与民族发展的时代洪流中,只有把个人的生命传承于学生生命成长中,教育生涯才更有价值。我愿为“教师”这一神圣职业而奋斗终生!


图片


(本文转自公众号“海教思维”)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