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包岩进入元明清,“青衣”开始成为戏曲中正旦角色的代称,并且逐渐地成为了专有名词。图为京剧演员张火丁饰演的青衣角色青色,是大自然的颜色。无论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还是“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抑或是“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都为我们描绘了一抹令人悦目舒心的色彩。也正因为如此,......
作者:芮明一年一度的高考就要到了,相信广大考生都做好了应试的准备。也许有些考生会想着考前拜拜“考神”,以求保佑自己金榜题名。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代“考神”苏东坡的“高考”故事。1苏东坡的“高考”往事苏东坡是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春天在东京参加的“高考”。这一年的“高考”可以说是北宋乃至中国千年科举史......
作者:孟霄然(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北京四合院凝聚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既讲究风水禁忌,又体现了强烈的伦理尊卑的含义和隔绝内外的功能,以宽敞端庄而又不失曲折含蓄的风格形成了一片静美的小天地。一年四季,四合院成为北京人最富有诗意的栖居空间,充满了雅致恬淡的生活情韵。 01伦理秩序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苏轼热爱文学写作,且才气横溢,曾自称:“某平生无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逾此者。”(参何薳《春渚纪闻》卷六)苏轼作诗,无论身处何种场合,无论面对何种题目,都是随意挥洒,一气呵成,时人对此无不叹服,试看几个例子。黄庭坚回忆苏轼说:“元祐中锁试礼部,每来见过,案上......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凝练的物化形态”的中国书法艺术(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钟明善语),正是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将中华民族的性格、品质、观念、文化传达得淋漓尽致。奔流不息的笔墨长河于波光水影间呈现出一派元气,在书法传统根脉的找寻中反思,中国书法艺术何以穿凿千年贯通古今?何以在时序变迁......
清词中兴,词家济济有众。叶恭绰编选的《全清词钞》收录作者逾三千,纳兰容若就是其中最杰出的词家代表。近代词论家况周颐(1859—1926)盛赞纳兰为“国初第一词人”;王国维(1877—1927)以境界论词,指出“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
管仲,名夷吾,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被齐桓公尊为“仲父”,曾辅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其思想言论主要集中在《管子》一书中。该书共有二十四卷八十六篇,体系整饬,内容宏富,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等多个领域,是研究先秦政治制度、社会治理、军事谋略、思想文化的可靠文献,其......
历史上许多花成为时代精神文化的象征,魏晋时期人们对木槿花的描写很多,目前学界对其中意义关注不够。木槿是原产于我国中部地区的一种落叶灌木,花朵硕大,花冠钟状,有单瓣、复瓣、重瓣多种,颜色艳丽多样,有淡粉、淡紫、纯白、紫红等,树冠分支较多,绽放时一树繁花,十分美丽,是我国夏秋之交的重要观花树种。魏晋时期......
异代知音是文人墨客经常吟咏的内容。与同代知音相比,异代知音更有一种多层面镜像投射的意味:历经千载,偶像已在诸多次被奉为经典的历程中,发生了较大程度的理想化重塑;而眼下的心灵契合,又是一次以自我认识为中心的镜像投射。也就是说,当跨越时空的两个心灵发生契合,并非是相对于二者的平等真实的心灵契合,而是以引......
赏《步辇图》 见大国之策——问题关注——1.观察《步辇图》表现了什么内容2.观察画中人物禄东赞和唐太宗表现的神情3.为什么用弱不禁风的小宫女抬着步辇4.迷人的丝绸尽显古代高超的制作工艺5.《步辇图》的绘画创作特点6.《步辇图》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内涵赏读作品全貌 感受作品内涵作品名称:《步辇图》绢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