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是江西省地级市,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秋收起义的策源地和主要爆发地之一,也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萍乡历史悠久,其得名与孔子和楚昭王有直接联系,据《孔子家语》记载:“楚昭王渡江,江中有物,大如斗,圆而赤,直触王舟,舟人取之,王大怪之,遍问群臣,莫之能识。王使使聘于鲁,问于孔子。子曰:此......
过去学校里的课桌多是双人桌,所以口语中常用“同桌”称呼和自己同坐一张课桌的同学,这很好理解。但是用“同窗”称呼同学,这是什么原因呢?据文献记载,“同窗”在宋代就已经出现了,最早用作动词,指在一起读书。“同窗”一词的出现应该和书院的兴起有关。书院始于唐,兴于宋,指私人或官府设立的供人读书、讲学、藏书的......
福建福州高新区南屿镇的水西林121号附近有一块“拙斋书院”碑,右边竖字注“朱熹求学处”。朱熹(1130—1200),南宋理学家,鼎鼎大名,毋庸赘述,那他向谁求学呢?原来这拙斋书院的主人叫林之奇,生于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卒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字少颖、号拙斋,世称“三山先生”,著有......
位于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镇东郊的东坡书院原名载酒堂,最初是大文豪苏轼谪居儋州时讲学会友的场所,后世历经多次重建和修缮,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书院坐东北向西南,由载酒亭、莲池、载酒堂、东园、西园、东西厢房、奥堂龛等建筑组成,另有钦帅泉及碑刻、东坡居士像等人文景观。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
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教育机构,书院从唐朝到晚清持续了千余年,在学术研究、文化传播、文脉传承方面为中华民族的延续和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1980年代的“文化热”中,最不可忽略的文化团体之一就是中国文化书院。梁漱溟、冯友兰、张岱年、季羡林、任继愈、汤一介、庞朴……中国文化书院强大的导师阵容堪称“豪......
【书院文化传千年系列报道之二·智库答问】本期嘉宾: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 肖永明白鹿洞书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九江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吴国富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嵩山文化学者 宫嵩涛1.书院变迁折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光明智库:中国传统书院诞生至今,经历了上千年的岁月流转。作为我国著名的书院,岳麓书院、白......
游客在位于湖南永州道县的濂溪书院参观。新华社发游客在江西上饶铅山县鹅湖书院旅游观光。卓忠伟摄/光明图片【智库答问·书院文化传千年系列报道之三】本期嘉宾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 邓洪波韩国学中央研究院教授 丁淳佑日本福冈教育大学教授 鹤成久章美国哈佛大学博士、英国牛津大学前讲师 戴彼得......
清雍正元年(1723年),两江总督查弼纳考虑到“江南文风极盛,士子贫寒,膏火不给,无以专心学业”上书皇帝请求在省城建立书院,得到雍正批准,在省府江宁创建了钟山书院,并获得了雍正御批“敦崇实学”的匾额。道光九年(1829年),江苏布政使贺长龄筹款增修。咸丰三年(1853年)因太平天国兵燹被废。同治四年......
南宋时期,我国书院进入鼎盛阶段。位于江西贵溪的象山书院,是当时在全国最具影响的书院之一。一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时任浙江台州祠禄官的陆九渊,应学生彭世昌的邀请,来到贵溪应天山南麓,但见“两山回合其前如两臂环拱,臂间之田不下百亩”,简直就是一个天然学府大院。再登高远眺,蜿蜒的上清河以及南岸“层峦......
透过“道学之宗”匾额下的红漆木门望进去,两盏古朴宫灯各擎一朵暖光,静垂于“讲堂”檐下。一株枫树举着红黄纷披的叶子,高大的柚树将浑圆的柚实悬挂其上。岁月的苔痕布染于台阶与青砖地面,两三朵兰花绽放在幽静处。讲堂无疑是一座书院的核心之处,一场场考试,一次次升堂讲说,一轮轮答疑辩难,都像一次次有力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