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日作》唐·权德舆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唐·白居易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二十四节气歌》所说的便是自古的历法——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太阳的运行规律反映的气候变化而总结得出来的,用来指导农业活动。其所反映的气候规律往往极少偏差。比如惊蛰有春雷乍响、万物始动,利于......
端午节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又名重午、端五、重五、五月五、五月节等。此外,端午节在不同的地方还有端阳、蒲节、天中节、诗人节、女儿节、龙舟节、粽子节、苦瓜节、医药节、地腊等称呼。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虽然名称不同......
01《浣溪沙·端午》宋·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02《端午》唐·李隆基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03《谢人......
今天,我们迎来了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这个如孩子般娇憨可人的时节,带着初夏的芬芳,暖暖地扑面而来,别有一番滋味。小满小满,麦粒渐满。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小满节气是万物稍得盈满,但未及全满的小满时节。小满,带着将熟未熟的甜蜜,亦包含着对盈满的期许。小满的“满”是......
今天是立夏,也就意味着春天过去了,接下来就是漫长的夏季,那么我个人是比较喜欢夏天,记得儿时每当到了这个季节,时常会一个人去村前的小河里游泳,有的时候可以一个上午,或者是整个下午都呆在水里,这种快乐只有在那个年纪才能够享受;长大了之后,尽管也时常回到故乡,可是再也不可能去到河里游泳,这着实是让人怀念。......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11月22或23日,即太阳到达黄经240°时。“小雪”是反映气候特征的节气。小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 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意思是,“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
不风不雨正晴和, 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 一壶新茗泡松萝。谷 雨Grain Rain时节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谷雨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
清明时节知多少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此日太阳到达黄经15度,又名“三月节”或“踏青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
“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十四节气中最生动的就是惊蛰,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惊蛰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