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语杰: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中培根铸魂
作者:焦语杰(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小学 )
导读语: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立德树人成为中小学教育发展的新方向,为了有效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当尝试将思政课一体化教育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丰富多彩的学科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引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科实践活动融入思政课一体化角度,进行了实践与探究。 2022年11月4日教育部又发布了面向基础教育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创新德育工作途径……要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重要纪念日等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感染力强的教育活动,加强升旗、入团、入队等仪式教育,不断创新德育活动载体。”语文课堂的延伸是课下的德育实践活动,为了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培根铸魂的教育,巩固思政教育的成果,我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学生活动,积极创造环境和条件加强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加强学生对传承传统文化的兴趣、热情,让学生乐于参与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和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源流,从而把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自觉传承下去。 传统节日承载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社会精神的重视。春节之喜庆、清明之缅怀、端午之追忆、七夕之乞巧、中秋之团圆、重阳之敬老,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瑰宝。 在此基础上一套大型的传统文化书籍《我的家在中国》掀起了班级学生的阅读高潮。这是由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主编的系列图书。 《我的家在中国》,檀传宝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 为了让这套书深入每一位孩子的内心世界,我决定每个传统节日都开展三个活动,“中秋节”开展“月亮的别称”“月亮的诗句”“辨认月饼”三个知识问答活动,“端午节”开展画鸡蛋、做香囊、包粽子三项手工活动。按照大家的商讨结果,同学们都按照活动规则积极行动了起来,场外的家长们也纷纷参与其中,积极地准备了香囊、鸡蛋、糯米、粽叶及各种香料。画鸡蛋活动中,快乐的笑容始终洋溢在孩子们的脸上,一颗颗画好的鸡蛋就像他们的一颗颗童心一样感受着节日的快乐。做香囊活动中,同学们制作出了颜色多样的香囊,最后香囊案上摆上了200个颜色艳丽的香囊,香料也是多种多样,有茉莉花、玫瑰花、薄荷叶、艾叶、丁香等。包粽子是学生们参与率极高的活动,家长们准备了北方人喜欢的小枣,也准备了南方人喜欢的腊肉等食材。欢笑声,交流声,一浪高过一浪。这次活动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有学生这样评价本次活动:我在活动中了解了不少祖国的知识,如服装文化、饮食风俗、山川大河、历史演变等。我不禁为中华民族而赞叹,为祖国而赞叹,更为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我喜爱祖国的河山,祖国的历史,祖国的人民,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 我也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祖国贡献力量! 一位参与活动的家长写道:理工附小开展的“美丽中国”校园之旅,秉持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精神,家校合作共同为学生打造文化与科技结合的精神盛宴。活动通过现场包粽子让学生们感受端午节文化,强化爱国情怀;通过知识问答学习古代诗词,重温经典文学;通过民族服饰真人秀,让学生们了解民族风俗,增强民族团结意识;通过机器人表演、航空航天模型展示,让学生们掌握科技发展趋势,等等,校园之旅的每一环节都在力求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增强民族复兴的责任与担当。 这些活动不仅引导学生们亲自参与、亲自设计、亲身实践,而且这种灵活的组织形式和教育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元素,引导学生传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还讲好了中国故事,在寓教于乐中培养了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奋进,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的精神品质,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这一实践不仅能让学生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启智润心,培根铸魂,还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伟大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文章节选自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焦语杰《语文课程融入思政课一体化的实践探究》一文)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