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20日海淀区教科院发布《清明读诗倡议书》后,海淀区中小学、幼儿园以诗为媒,在杨柳青青的时节展开了一场传统文化教育实践。让我们透过这些浸润着诗意的校园场景,感受新时代青少年对传统节气的文化传承。
清明诗韵浸芳辰,少年雅诵续文脉
——北京一零一中矿大分校清明读诗写诗活动
为响应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清明读诗倡议书》,北京一零一中矿大分校的同学们积极参与清明读诗活动。他们缅怀先辈遗志,感悟自然生机,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优秀文化。同学们仿佛乘着诗歌的翅膀,遨游在唐宋的清明时节,能在纷纷细雨中看到牧童遥指的杏花村,在清寒孤寂里体会诗人精神的富足,于春日西湖畔放眼无限生机,在寒食节俗中体验生活意趣。典雅优美的清明古诗词如春风化雨般沁入同学们心田,带来心灵的触碰与生命的回味,唤起慎终追远、热爱生命的人文情怀,也让同学们对中国生命哲学有了更多思考,对中华古典诗歌增添了更多喜爱。
(1)诗海扬帆——学生读诗节选
张泽羽诵读《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浣溪沙
宋·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杨佩达诵读《清明》
清明
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高琪婧诵读《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采桑子
宋·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2)诗心绽放——学生诗词创作节选
张洛宁创作《清明絮语》
清明絮语
作者:张洛宁
嘀嗒 嘀嗒
雾青色的水滴落下
泛青的石碑前形成水洼
袅袅轻烟延伸至云下
沙沙 沙沙
烟青色的柳枝垂下
褪色的碑文渗入雨痂
点点纸烬团聚成白花
簌簌 簌簌
冷白的杏花裹着旧话
苔痕在香烛光晕里发芽
潮湿的念想漫过春峡
景麟创作《作业本上的名字》
作业本上的名字
作者:景麟
晨读声漫过国旗的褶皱时我看见红领巾在胸前凝结成血粉笔在黑板上写着今天的日期而纪念碑的名字永远停在昨天
升旗仪式的钟声撞碎朝霞我的影子在队列里站成枪杆那些被我们写进作文的英雄此刻正在泥土里默读我们的誓言
陵园的柏树比数学公式更高大扫墓的队伍像移动的小数点当我们把纸花别在碑文的缝隙发现每一道裂痕都在生长年轮
暮春的雨丝斜穿过教室的窗棂我忽然读懂课本里褪色的标点那些作业本上被橡皮擦去的名字正在我们的笔尖下重新生根
程兰芯创作《清明》
作者:程兰芯
清明如丝 缝进生活的门扉
缝进回忆的思绪
穿过生活的欢声笑语
缝制成一条条遗憾
清明如花 绽放在自然的交流
绽放在丝丝细雨
开放在自然的生机勃勃
绽放成一朵朵春意
清明的点点滴滴汇聚成小路
构建了人的遗憾
冲刷了冬的伤感
又绽放出一切蓬勃希望的花朵
花开清明日,遥祭英雄时
——北京市21世纪学校举办第九届清明诗会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中华民族付出3500万同胞牺牲的巨大代价,换来了正义的胜利与和平的曙光。历史的记忆深刻而沉重,从卢沟桥的烽烟到平型关的凯歌,从百团大战的壮烈到抗日根据地的坚守,无数英雄用生命铸就了民族精神的丰碑。北京市21世纪学校初高中学子怀着崇高敬意,以“铭记历史,讴歌英雄”为主题,举行第九届清明诗会。他们追溯峥嵘岁月,用赤子之心致敬不朽英魂,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在这春和景明、国泰安康的当下,孩子们从古诗中感受春的美好,汲取传统文化的甘泉,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学校每年一届的“清明诗会”,鼓舞着孩子们带着满满的文化自信,走在英雄期望的目光里。
童心缅怀英烈 红色薪火相传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小学
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
清明,既是思念的时节,也是奋进的时节。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小学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围绕“清明祭英烈”主题开展了系列红色主题教育活动,旨在通过精神洗礼,让英烈精神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此次系列主题活动构建起“历史——现实——未来”的教育闭环,升旗仪式搭建起触摸历史的桥梁,诗词诵读完成对文化根脉的溯源,实地祭扫与参观让孩子们亲身感受红色精神的传承力量,而贯穿始终的爱国教育则点燃了面向未来的火种。在这个春天里,进修附小的孩子们将以英烈精神为帆,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的光芒。
天朗气清 润泽童心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幼儿园(厢红旗园)
清明节主题活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幼儿园的孩子们放风筝、玩蹴鞠,沉浸在欢声笑语中。教师们巧妙地以古诗、儿歌为切入点,带领孩子们缓缓走进那诗意的世界,一幅幅唯美的清明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浸润着孩子的心灵。
在这个万物清明的时节,海淀教育人以诗教为载体,将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英勇不屈的民族气节,化作滋润青少年成长的春雨。当经典诗词遇见童声朗朗,当传统习俗碰撞天真童趣,文化传承的新力量正在这片教育沃土上蓬勃生长。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