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读诗倡议书

时间:2025-03-18 浏览:16

图片




 海淀区各中小学校: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中春天的第五个节气,不仅是自然时序的重要节点,更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在这气清景明、莺飞草长的时节,让我们承继郊游踏青、赋诗言志、扫墓祭祖的传统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永恒魅力。


现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向全区中小学校发出如下倡议:


1


探寻文化根脉,厚植家国情怀。以清明节为契机,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筑牢家国情怀。积极开展诗词诵读活动,让中小学生在经典作品的字里行间,感悟慎终追远的人文情怀,领会天人合一的生命智慧。


2


感悟文化内涵,赓续民族传统。帮助中小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通过学习清明节的由来、习俗和意义,深入领会其背后的文化精髓。培育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与传承之志,让民族传统在新一代中得以赓续。


3


怀先辈颂新生,提升人文素养。鼓励中小学生在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经典诗词中,缅怀先辈的丰功伟绩,歌颂蓬勃的新生力量。通过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丰富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


4


亲近自然生活,体悟诗意律动。引导中小学生走进自然、贴近生活,亲身感受时令之美与劳动之乐。通过放风筝、郊游踏青、制作青团等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体悟生命成长中的诗意韵律,让心灵与自然和谐共生。


5


发挥教育合力,营造诗意氛围。积极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活动,完善协作机制。让老师、家长与孩子们携手度过一个诗意盎然的清明节,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6


创新教育载体,拓展传承路径。鼓励创新传承方式,推进先进科技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充分运用数字技术,让清明节的文化与诗词以更生动、更有趣的方式走进现代生活,让传统文化在创新中焕发生机。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2025年3月20日



图片

十首清明佳作

读诗正当时



寒食夜有怀


(唐)白居易

寒食非长非短夜,春风不热不寒天。

可怜时节堪相忆,何况无灯各早眠。


推荐语l

寒食节在清明前几日,有禁火的习俗,因此诗人无灯可点。寒食与清明关系密切,要探寻清明的文化源流,不可不知寒食。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推荐语l

千古绝唱,清明的细雨与牧童遥指的瞬间已定格为中华民族永恒的文化密码。


清明


(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推荐语l

诗人的清明节无花无酒,他从邻家乞来新火,在晓窗下点亮读书灯,以书为伴、以灯为友,于孤寂中坚守学识,于清寒中追求精神的富足。


图片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宋)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推荐语l

清明时节,西湖畔柳绿花红、车水马龙。这首词展现了北宋的热闹与富足,传递出清明踏青的惬意与美好,让人沉醉于春日的无限生机与活力之中。


木兰花令


(宋)苏轼

与郭生游寒溪,主簿吴亮置酒,郭生喜作挽歌,酒酣发声,坐为凄然。郭生言吾恨无佳词,因为略改乐天寒食诗歌之,坐客有泣者。其词曰: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路,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推荐语l

苏轼此词由白居易诗作《寒食野望吟》改编而来,唐诗宋词中的清明歌哭,是说不完的纷飞纸灰与飘零落花,是道不尽的春草古墓与生命轮回。


图片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宋)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推荐语l

女词人以细腻笔触勾勒出寒食的物候特点与节俗,满是生活意趣,词境恬淡闲雅。


清明日对酒


(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推荐语l

在清明这一天,个体哀思凝聚为民族的集体记忆,这首诗描绘了清明祭扫的景象,同时表达了人生短暂,应珍惜当下的感慨。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推荐语l

清明,并非只有缅怀先人的哀伤泪水,更有踏青赏春的欢快笑声,这一天融合了追忆与新生,承载着古人对生命的敬畏与对自然的热爱。


图片


壬戌清明作


(清)屈大均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推荐语l

诗人借清明之景,倾诉对故国的眷恋及复明无望的悲慨,以落花、啼鸟、风雨等意象,表达了深沉的亡国之痛和壮志难酬的无奈。


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

鲁迅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推荐语l

此诗是鲁迅为悼念“左联”五烈士而作,表达了深沉的悲痛与愤怒。诗中透露出对逝者的怀念,对时局的愤慨,以及面对黑暗现实仍坚持斗争的勇气。


图片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