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以文化人 铸魂强师 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时间:2024-11-27 浏览:73

图片


11月24日,由北京市教育学会、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第四届北京市基础教育发展论坛暨北京市教育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北京一零一中成功举办。


围绕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以文化人 铸魂强师”为主题的教师专业发展分论坛。本论坛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引领广大教师深刻领会教育家精神的精髓要义与价值内核,把教育家精神内化为教书育人的专业能力,以实际行动投身教育强国建设。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熊红,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吴颖惠,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旭东,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程方平等领导、专家学者与学校校长、教师代表共同参加分论坛活动。


一、笃行教育家精神 成为终身学习者


图片

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吴颖惠


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吴颖惠在主题报告中谈到,从古今文化传承来看,教育家精神植根于中华传统师道文化,以爱国主义精神为一以贯之的价值理念和根本原则。基础教育教师应当爱党、爱国、爱教,热爱人民,具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品质。因此,我们必须突出师德建设,既要坚守教师职业底线,促进教师强化职业自律。同时,还要树立师德高线,在价值层面弘扬“正”的精气神,引导教师自觉追求高尚境界。另外,弘扬教育家精神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政治与文化相统一、传统与现代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治学与弘道相统一。


图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部部长 朱旭东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的主题报告以“教师作为学习专家的身份建构:践行教育家精神”为题,他认为教育家精神中“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是教师自我成长的关键所在。教师要做终身学习者、研究创新者、求真实证者,不仅要学习教育理论,还要将所学应用于课堂教学并持续观察、研究,探寻教育教学规律。教师应成为学习专家,成为学习理论的学习者、实践者、创新者,变革教师文化与学习方式,推动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养。


二、育人先育师 强校先强师 


图片

中国科学院第三幼儿园园长、幼儿园高级教师 刘乐琼


中国科学院第三幼儿园园长、幼儿园高级教师刘乐琼的经验分享以“倾听发现 育师强师”为题。他认为倾听与发现对幼儿教育至关重要,而只有幼儿园能够倾听发现老师,老师才会倾听发现孩子。中国科学院第三幼儿园以儿童生长为本,努力让每个参与者喜欢上教育事业,让他们被尊重、被发现从而热爱教育事业,让教职员工在专业自信的不断进阶中收获职业幸福。


图片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实验小学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 王梅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实验小学以“四力”教师赋能学校发展、引领教师队伍建设。学校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王梅在分享时表示,学校以教育家精神为灯塔筑牢师德师风建设之基,并且立足实际、多维度发力,探索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注重提升教师的健康力、亲和力、行动力、创造力。学校采取多种方式唤醒教师成长内驱力,注重提升教师素养、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为教师发展提供有效路径。


图片

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 刘艳萍


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刘艳萍将家庭、学校、社会比喻为学生成长的“三重门”,由此展开对教育“为”与“不为”的探讨反思。她认为,学校教育获得感的判定方在学生,作为方在教师,因此面对教育,学校不能自嗨、老师不能自夸,为了给学生成长更多的可能性,应当管理退后、教育向前。教师唯有回归对学生成长的敬畏,散播热爱、支持与期待,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应对、并教会学生应对来自“三重门”的种种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挑战。


三、深入育人实践 彰显教育情怀


图片

海淀区七一小学附属实验幼儿园教师 何奕昕


北京市海淀区七一小学附属实验幼儿园教师何奕昕讲述了她的育人故事,她朴实而真切地说:“作为一名普通的幼教实践者,我知道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教育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选择坚定地走在这条道路上,怀揣着教育的初心,怀揣着对孩子们成长和发展的期待,守望幼儿教育闪光的明天。”


图片

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美术教师、特级教师 林秋伶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美术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林秋伶以“丹青启智 以美润心”为教育理念,旨在以小学中国画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借王冕《墨梅》题画诗悟其精神、赏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叹其技艺、析黄荃《写生珍禽图》体会认真态度,拉进学生与中国画的距离,提升学生文化自信。


图片

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生物学科原教研组长、

特级教师 安军


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生物学科原教研组长,北京市特级教师安军以“立德树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教”为题进行了育人故事的讲述。她认为,生物课能够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并助力健康生活,让学生理解生命、认识生命,从而热爱生命。学生毕业后获得的绝不是只是一个高考分数,更是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她将自己的教学特色归纳为:把握学科本质,着眼学生未来,用学科思想统领课堂教学。


四、坚持“两个结合” 回应教育的时代之问


在专家点评环节,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熊红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程方平给予了参与论坛活动的校长、老师们极高的评价。


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程方平


程方平教授提到,我国的教育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强调学习的历史,不会学习的教师,不可能教出会学习的学生。因此,教师也有“五育”的问题,也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在教育理论、心理理论、脑科学等研究领域,国外仍走在我们前面,中国的教师应当积极探索、不懈求真,寻找教育规律,同时学习、反思我们的传统,在学校管理与教师发展方面走出自己的道路。


图片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熊红


熊红副院长在总结中指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是“两个结合”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更是对时代的回应。本论坛尤其突显了教育家精神中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三点。希望在未来,广大教师能进一步推动教育家精神的落地践行,让教育家精神成为搭建教师精神的灯塔、柱石与力量源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