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向军:以敬德之心,育先生之魂

时间:2024-09-06 浏览:82

图片

海淀区上地实验小学党委书记、校长 毛向军


敬师徳


每每谈到“师德”,我总会想起十年前听到的一个小故事,同样我也想以这个故事为引子,开启今天在敬德书院的分享。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因为感冒突然打喷嚏,鼻涕流了出来,一个老师一边拿出纸巾帮忙,一边关心地看着学生;另一个老师看到孩子的鼻涕,拿出纸歪过头给孩子擦掉了鼻涕。这个小故事给了我们深深的思考,都是擦鼻涕,区别在哪里?擦鼻涕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发自内心的对孩子的理解、关心和帮助。我想第一个老师,不仅从行为上表现出师德的高尚,更是让人看到他内心崇高的师德。“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愿受其教”,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敏锐的精灵,他不仅会从你的动作,更会从你的眼神、你的语气和脸色,乃至一个微小的动作中,来看出你是不是真的喜欢他,是不是他“亲”的对象。为人师表,师爱为魂,只有我们老师具备真善美,真正做到育人育情育心,才能够真正成为学生“亲”、师德高的好老师。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师德的优良传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阶段,我们党也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例如,2019年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致力于构建师德师风制度体系和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既然师德如此重要,那师德具体指什么呢?它是指包括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等在内的教师道德。认知、情感、行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情意行,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包含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行为准则,还包含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如果说行为尚可以被规范,观念可以被教导,那教师的情操和品质又该如何去直接要求呢?老话常讲“知行合一”,但其中让“知”和“行”能够一致的“情感因素”经常在字面被我们所忽略。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的教育中,如果我们始终能够怀有一颗悲天悯人之心,那么很多不合理的行为就不会产生,也就自然可以成为师德高尚的好老师。


育师德


可是老师们情和感都不是无水之源,如何浇灌老师们情感之花,让老师们在教育实践中的悲天悯人之心不枯萎,我想每个基层教育工作者都在做自己的探索和尝试,上地实验小学也是如此。在教育实践中,我一直坚持以情育情,以心育心,坚持用“两情一心一感”去培育具备良好师德的老


图片


(1)家国情怀


成为具备良好师德的好老师,第一要义是具备家国情怀。当提起家国情怀四个字,大家内心会想到什么呢?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岳母刺字”,亦或“留取丹心照汗青”?其实,不管各位想到了什么,传达出的都是中华儿女对家庭、对国家共同体的强烈认同感,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而不衰、饱经磨难而更强的重要秘诀。


图片


如何培养教师的家国情怀,把家国理念深植老师们的心中,我认为可以从重视家庭和心怀天下两条路径出发。一方面,我认为学校是一个大集体、大家庭,上地实验小学的老师们始终秉持团结互助的精神,组织了丰富的工会活动,还成立了行知学堂、青年雏鹰诸多教师互助团体,为我们教师营造温暖团结的集体归属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单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得以涵养的活水源泉。基于此,我们学校组织了诗词大赛、《听习爷爷的话》系列活动,引导我们教师充分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将中华美德创造性地转化为自身精神和内在涵养,以德养德、以德促行。广大教师有机会浸泡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自然也就发展出了更厚重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以培养国之栋梁为己任。


图片
图片
图片

单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2)教育情怀


成为具备良好师德的好老师,还必须具备教育情怀。何为教育情怀?是指“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一种深沉、持久、难以割舍的感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教师不是一般的谋生职业,它关系到年轻一代的成长、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兴衰。教师要帮学生“筑梦、追梦、圆梦”,自己首先就要有理想信念、要热爱教育事业、要有教育情怀。


说起教育情怀,我想谈两个问题:


图片


其一,如何激活自己的教育情怀?这首先要求教师们掌握一些教育规律,全面地了解、理解孩子。为此,这学期我组织学校的老师开展师德小班教学,观看了《合唱队的秘密》和《放牛班的春天》等经典教育影片,这些影片让老师有机会更形象地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发自内心的懂得公平公正看待学生的重要性。接着,广大教师还应该在实践中激活自己的教育情怀,努力将了解理解学生的想法转化为主动关心、帮助学生的实践。基于此,我们学校开展了《走进学生心灵》系列活动,邀请孩子们与任课教师、年级组长和校长等心灵相约,鼓励大家能真实“表达内心、表达困扰、表达希望”,老师也有机会更加了解孩子的需求,激活自己的教育情怀,在互动中成为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他人。



心灵相约——与食堂阿姨交流

图片
图片
图片

 单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心灵相约——与毛校长交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单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心灵相约——与老师交流

图片
图片
图片

单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图片


其二,如何坚守自己的教育情怀?教师的教育情怀和教育动力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既然我们的教育情怀源自爱学生,那么自然也可以在学生反馈中不断滋养自己的情怀。基于以上思考,我们上地实验小学开展了《为老师点赞》和《育人故事征集》等活动,学生有机会表达他们对教师的感激之情,以及理解和支持,教师也不再局限于单线程的教学工作,而是接受学生最及时的正向反馈,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对学生的影响和意义,用学生爱的回应反过来激励、启发和滋养自己,由此形成师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成长的双螺旋结构,实现师生共育。当然,活动预期效果远不止于此,我希望我们的教师在活动结束后能继续“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从双向互动中不断反刍优秀教师的共有特质,并能在学生的反馈中维持自己的教育情怀,使师生共育的效力发挥延续作用。另外,我们学校还进行了建设心灵咖啡屋、组织工会活动等一系列活动,关注教师的点滴需要,以实际行动使教师获得尊重和对学校的主人翁意识,从而使教育情怀得以延续。


(3)仁爱之心


刚才谈了“两情”是成为好老师两大要义,接着要成为具备良好师德的老师,第三要义便是有“仁爱之心”。“仁者爱人”,有仁爱之心是我国教育家孔子的核心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也将有仁爱之心作为“四有好老师”的重要标准,强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就像那个故事里的那位教师,虽然履行了一名老师的基本职责,但却少了一些对于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自然不能称之为“有良好师德的好老师”。真正的教育是来源于爱的,有了爱才有了教育,一个有高尚师德的教师要有悲天悯人之心,要在了解、理解、关心、帮助学生中给予爱、收获爱,领悟教育。


我常常这样告诉我的同事们:“作为老师,不要忽略孩子们的一点感受”,孩子们对于老师的敬重,来自于一种关于爱的信任;而我们对于孩子的影响,也是通过爱来达成的。在学校的《走进学生心灵》活动中,老师们积极主动的倾听孩子的心声,以真心、真情,真诚地对待学生,很多感人细节历历在目,我想这也正是仁爱之心的最好诠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单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说到这里,我也想给大家看一封二年级孩子写给我的信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对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信很长也很工整,孩子自己说,每天晚上都拿出一点时间写,写了一周,然后满怀期待的投到了学校与老师相约的信箱里。信中讲的是关于学校乐团相关的问题,孩子想建议学校增添小提琴乐器,我并不太懂,于是我找到负责乐团的专业老师,给她看了这封信,并了解管乐团设计的具体情况。原来管乐团和管弦乐团的关系并不是就可以合并的关系,如果增加了小提琴,那么原来负责这个音区的乐器的学生就会被撤掉,而学校一开始之所以选择管乐团,是因为相比于管弦乐,管乐学习的难度更适合孩子们,也更适合集体演奏,而我们的乐团选拨,是希望提供一个机会,让更多的孩子们通过学校期间的社团学习就能够和同学们一起登台表演,感受音乐的美妙。了解缘由后,我请负责乐团的老师一起,和这个孩子相约在咖啡屋,同她解释她的疑惑。这个过程中并没有一昧去满足孩子的要求,我只是尽力和她解释,但是孩子从这个过程当中感到被看见、被理解、被尊重,这个孩子在聊天的开始还有点害怕,声音小小的,后来走的时候特别开心,在楼道里是蹦跶着回去的,这个状态的变化也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里,时时激励着我。我觉得这个就是发自内心去关爱别人的善良之心,孩子也显然感受到了这种被关爱,于是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关爱孩子带来的变化又会持续的影响教师,以情暖心,以情育人。


(4)有为之感


那么各位教育同仁,只有情怀和仁爱之心,就足以让我们成为有师德的,合格的人民教师吗?学高所以为师,身正方能为范,我们的工作本质上是一份专业性质的工作,在这份专业工作中,离不开“有为之感”,而这个为,是指“有所作为”。一个教师必须拥有真才实学、拥有扎实的业务能力,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和认可,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成就感。有一句话说,基础教育的老师的艰难之处在于我们对于学生的影响,往往要在很多年之后才会被展现,童年的一个播种,长成成年后的绿茵,需要漫长的岁月,而在这漫长的岁月中,这种教育成果展现的滞后性很容易让老师们对自己产生怀疑,从而影响自己的教育热情。所以,让老师们在工作中有即时的成就感和效能感,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为此,我们学校成立了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不断完善硬件和软件支持策略,应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模型,我们致力于为老师提供支持性的成长发展的机会和平台,致力于满足老师们更高层面的爱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们首先为老师创设了同辈团队成长圈,行知学堂和青年教师研修小组等平台,使教师在同辈学习中获得支持与成长;丰富的工会活动开展使教师们相互了解,有所联结;其次,我们为教师们营造了专业成长环境,通过专家引领、培训学习、设立校区负责人等制度,完善教师在专业提升中的支持机制;最后,我们为教师提供了专业成长路径,通过提供申请课题、文章撰写和出书立传等机会,为教师在教育事业中自我实现提供更大的舞台。


尚师德


图片


在教育工作中,上地实验小学的发展目标是:让每一位教师都持续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位家长都充满希望。我们学校始终怀着两情一心一感,构建具备浓厚师德师风的校园氛围。于学生而言,上地学子积极参加班级建设和演讲竞赛等实践活动,“四自一乐”的学生发展目标正在有效推进,学生们逐步发展为更会自省、能自律、自主、自信和乐群的新时代小少年;于教师而言,上地老师不断提升自己的育人情怀和育人技能,在学科教学中领悟育人魅力,在师生互动中触摸教育本质,职业幸福感和学校归属感不断增强,了解了孩子的本质需求,有了职业情感,锤炼了职业能力;于家长而言,家校共育氛围愈加浓厚,在3600余名家长参加的家长会中,家长们的参与度和收获感高达95%,家长们对学校更加信任,并积极向学校寻求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敬发于心,德现于行”。我相信,当我们都怀着这样的心去和我们的学生互动,师德之风会自然的流动在我们的校园之中,呈现在我们教书育人的每个细节里,让我们共同以敬德之心,育先生之魂。


图片


(本文根据毛向军校长在“传承师道 成就良师——2023年敬德会讲暨海淀教师育人故事讲述系列活动”中的讲话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