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颖惠:直面真实学习的课堂教学变革

时间:2024-09-06 浏览:44


编者按:8月30日,海淀区教科院集团办全体人员齐聚中法未来实验学校,参加学校暑期专题实训。乌卡时代,教师如何面对课堂教学变革?海淀区教科院院长吴颖惠从四个方面对全体与会人员进行了培训。


图片

(吴颖惠院长)


  当今,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复杂多变,充满人工智能技术的挑战,而未来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中小学教师直面真实学习的课堂教学变革。




了解学生是怎样学习的




不同的心理专家对于“学习”有不同的观点。课堂上的学习以思维为支撑,是人在与外界事物作用下通过思维加工获取经验的过程。教师主导下的学生学习是积极的思维活动,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统一的学习任务。


针对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开展有意义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教师通过任务分工、小组合作来激发学生自愿完成,并在完成学习任务中促进与同伴之间的分享、交流,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知道教学是怎样进行的




“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中小学教师要知道教学是怎样进行的。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具备自主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思维方式、社会情感、社会责任、交往沟通与合作能力、可持续的学习能力等。教学的本质是教师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为学生梳理各个概念原理之间内在联系、逻辑性、系统性和连贯性,使前后知识内容相互蕴含、自然推演、自然迁移,形成具有生命力的思维活动。


教学活动是教师带领学生走向知识的海洋,教师“教”的方式可以有万千样态,但最终必须能够激发学生作为主体的学习动力。教师要依据学生学情进行知识“转化”,教学目的就是增长学生的智慧。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每一节课,教师要明确学生发展的方向、路径和目标,把握学生现有水平与发展目标的差距,提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路径和方法。课后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要注重跨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在应用中,培养学生有勇气、有担当、有正确的价值观,有为人类福祉工作的意愿、能力与毅力。




教学需要什么样的变革




教学要促进学生知识“内化”。粮食需要消化才能提供养分、生长为人的血液、肌肉和骨骼,知识只有经过学生的消化才能变成学生精神成长的能量,变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品格、价值观。什么样的知识值得学习?对于学生智力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而言,普遍适用的、强有力的、结构化的理论知识,以及掌握学科基本观念、基本结构的知识都值得学习。


与读死书、死读书不同,只有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形成学科的基本观念,才能把知识运用于陌生情境,去理解或解决新问题,建立起书本和生活的联系。教学要通过各种活动与对话引导学生进入理性思维世界,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建立起有意义的学习场景和知识之间的关联。跨学科的主题学习,有学科依托也有系统进阶,既横向关联相关学科,又能实现学科内容的纵向贯通,有通盘考量和系统规划,还能确保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实的发展。




为未来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教育系统正广泛使用如智能答疑辅导系统、个性化学习指导系统、教学分析与评估系统等AIGC工具。人工智能+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变革的发展方向,教师可以通过模型帮助自己更好地工作,如利用AI写作工具,能够快速生成文章,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图片视频类AI工具,可以快速帮助教师进行智能剪辑、特效添加和内容优化,让活动设计变得更加有趣,如设计AI图片签名和吉祥物等。大模型可以支持物理探究学习、项目式学习、制作单元思维导图等。


教育是历史与未来的桥梁,未来虽然不能预知,却可展望、想象。对未来的想象和追求,是教育存在的根据,也是确定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重要依据。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是教育的目标与责任。未来的人才,只能用已有的内容和方式经由当下去培养。培育创新人才既是教育的重要追求,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而这个任务的实现离不开系统的、全面的科学知识学习。


(本文根据吴颖惠院长发言整理)


来源:海教思维公众号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