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与策略
王开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价值认同,长期以来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那些能够反映中华民族道德精神、文化修养、民族基因特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推动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高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元素,通过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从内容丰富、课程优化设计、育人理念与模式创新等角度展开融合性教学,对贯彻落实“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以文培元”的教学理念,引导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其对思政教育的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数不胜数。从文化发展态势及其特征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很多内容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契合性,可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比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思想可以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相结合,“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可以与培养大学生的奋斗精神相结合,“人无信不立”可以与培养大学生的诚信精神相结合,“仁者爱人,厚德载物”的儒家文化可以与培养大学生的仁爱精神相结合,“节用谨时,因时制宜”的生态文化可以与培养大学生的环保意识相结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则可以与培养大学生的包容心态相结合,这类有利于塑造大学生思想精神、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有很多,高校思政教育需要进一步打开格局,力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纳入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体系,以期实现对大学生人才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培养。同时,在育人方法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许多重要思想也能够为当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一定的启示。比如,“言传身教”启发我们要拓宽思政教育教学的实践渠道;“因材施教”启发我们不要千篇一律,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教学;“知行合一”启发我们要注重考察大学生平时对思政教育理论的践行表现;“克己内省”启发我们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大学生自我反思,以臻至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理念与原则
从融合理念来看,一是要通过文化育人着力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要持续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精神情感、道德品行的塑造作用,坚持“以文化人、以文铸魂、以文培元”,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教化作用。二是要通过“协同育人”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这包括教学主体的协同、多元文化的协同、教学方法的协同和教学模式的协同,通过补齐短板,形成思政教育合力,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三是要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性应用。要想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育人价值,必须对其进行适当的创新性转化,使其能够更加适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需求和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认知心态。
从融合原则来看,一是要秉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原则,夯实文化自信基础。既要本着保护的心态去继承,也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尝试创新,尽可能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育人价值。要让大学生在系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论、积极参与对外文化交流传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创新实践中不断坚定文化自信。二是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塑造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人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否能转化为切切实实的育人成效,不能仅从思想文化理论维度去评价,还要从实践的角度去衡量。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均有所体现,坚持人才培养的多元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建设。首先,要从高校课程教材的内容丰富层面拓宽融合路径,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属性的不同,筛选出不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其中,为开展文化思政教学奠定基础。其次,要利用课程思政充分发掘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媒介,弥合两类课程的教学鸿沟,推动非思政课程的思政化转向,构建以“大思政”格局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最后,要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形式,统筹利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模式,赋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生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
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队伍建设。一是要提高思政教师和非思政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增强教师开展文化融合思政的教学能力;二是要加强党建引领,发挥高校党组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统筹协调作用,提高校领导决策能力;三是要培养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和自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格局。一是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二是要提升主题实践教育活动质量,不断发掘思政文化实践教学潜力;三是要夯实教学基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手段,着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扩大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与自豪感。
(作者系重庆对外经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来源:中国文化报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