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朝晖:对学生认知水平是衡量老师师德的尺度

时间:2024-04-29 浏览:69

作者:储朝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


图片

储朝晖


教师职业是应学生的需求而产生的,不少人对师德做过众多的诠释,但师德的根基和必要参照是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状况,检验一位教师师德的是他所面对的学生的德行成长状况。

可是,受评价影响,当下不少教师把关注点放在知识体系上;现代学校的主要功能也确实是在给学生传授系统知识,于是越来越多的教师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在教书上,较少关注学生;教书能有及时、明显的绩效,认识、了解学生,尽心育人的绩效需要若干年后才能显现。靠什么实现二者的平衡?要靠师德,靠教师心中的那杆秤。

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中的正事——育人常常受到各种“进校园”的杂事袭扰,一些人竟然靠做杂事也能成为名师,颠覆了教育的基本价值,荒废、伤害了学生。

因此,学生成长的需求和社会环境都需要教师坚定一个认识:师德建立的必要基础是一位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学生的认知是有效教育的前提。教师了解学生确实如同一位老师在演讲中所说是“平凡的事,讲不出感天动地、气壮山河……”尊重、认识学生也不是口号,教师可能在漫长的教育过程中会看到因为注重对学生认知而对学生德行产生的影响,对自身德性修养的提升,这是对有效教育生成的感动和美好回馈,但也可能在教师职业生涯的自然轮回中见不到任何外显的消息。

同理,师德的提升主要靠对教师所面对的具体、鲜活、个性化的学生认识水平的提升,这方面永无止境。


图片


(本文刊于《敬德书院学刊》<2024春刊>)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