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 侯杰颖
侯杰颖,中共党员,高级教师,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教学主任。海淀区兼职教研员,海淀区语文学科带头人。一直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和实践,多次承担国家级、市区级研究课和经验交流。
让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成长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语文课程标准都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应该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促进学生和谐发展,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带进学校、走进课堂,融入学生生活,特别是在教育“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更好的做到“减负提质”已经成为学校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关键。以此为目标,我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教育活动,并相应研发了配套课程及学习资源。
一、深化教材:以语文教材为蓝本,激发学习兴趣
案例一《书海乐园品国粹,翰墨文香话西游》——《西游记》阅读
1.推荐不同版本《西游记》,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需要考虑到全体学生的参与度,在阅读方面,孩子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在进行阅读推荐的时候,推荐了两个版本的图书,一个是青少版《西游记》,白话文,对于任何一个孩子阅读起来都没有障碍;另一个版本是人民出版社版,属于古典白话文,能力强一些的孩子,可以阅读这个版本,分版本推荐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所有孩子阅读的兴趣。
2.设计系列活动,和学生一起走进《西游记》
阅读《西游记》——《我读“西游回目”》——制作西游人物卡——微演讲“我心中的西游人物”——西游诗词欣赏——制作《西游记》速查手册。纵观6个子活动,具有进阶特点,为学生整体设计制定一整套智力动作,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一步一步将学生的阅读引向深入。
案例二《学写题画诗,感悟生活的雅趣》
利用假期编制了古诗课外诵读读本,绘画制作了《诗境的秘境》一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抄写、绘画中积累诗词,寓教于乐。以此达到积累诵读、培养诗歌语感、激发对诗歌的热爱的目的。借助教材中“题画诗”内容,开展《学写题画诗,感悟生活的雅趣》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受题画诗的特点,尝试创作题画诗,形成初步的诗画鉴赏能力。
活动一:学习题画诗,感受其“诗品、画品、人品”的和谐统一。
活动二:学写题画诗,寄情于画中。回顾诗文、画作交流、借画题诗、融诗入画,通过以上四步,紧密围绕诗与画搭配这一主题,梯度教学,层层递进,始终诗不离画,画不离诗。将抽象的诗与具象的画相结合。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调动学生深度思维的参与。
活动三:欣赏兼评价,佳作编辑成册。学生创作完后,全班交流分享。听取同伴建议,修改完善自己的诗画作品,最后将学生作品编辑成册。
活动四:融诗于生活,提高学生底蕴。本项实践活动的目的并不是停留在掌握题画诗创作的技能上,而是将诗歌文化得以传承,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的素养和底蕴。
除此之外,我引领学生开展了《民族之花》《“丝绸之路”学生讲坛》等主题实践活动。深入钻研教材,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所蕴涵的传统文化因素,搜集查阅相关资料,整合教育资源,开展适时适度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受到教育与感染。
二、研发课程:以“字课”课程为载体,筑牢文化根基
汉字作为传统文化结晶,每天都与学生见面。“字课”课程的开发,旨在以汉字为载体传播汉字文化,教师借鉴汉字学的相关理论,如汉字构型学、汉字文化学、汉字与思维、汉字学习心理研究等,基于学生学情,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识字、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产生对汉字文化的热爱之情,引领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最后能够写出雅正文章。“字课”的研究主题有三:其一,指向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提升。其二,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指向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其三,通过综合性活动,指向汉字文化传承。“字课”研究,历经了几个阶段:
(一)探路
《竹韵中国风》课程用与“竹”相关的汉字为线索,穿针引线地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和教材文本间建立起联系,从竹的植物特性出发,探索植物之竹、饮食之竹、日用之竹、艺术之竹等,逐层推进,乃至中国文人最为推崇的竹文化,再上升到“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二)前行
《敢问路在何方》有机地与六年级毕业课程相结合,采用“飞行棋”的形式,以设计飞行棋步骤为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探究与“脚部动作”相关的汉字,并勾连学生在小学阶段语文学习中与“脚步动作”相关联的内容,达到一举多得的教学、教育效果。
(三)提升
《字里“人”生》课程,基于学生学习中呈现的真问题开发,目的在于引领学生经历古文字,体会祖先造字的智慧,传承中华文化。进而,学生利用纸质版朋友圈记录本节课的学习心得,在心中埋下研究汉字、推广汉字文化的种子。
三、丰富活动:以趣味活动为契机,营造育人氛围
我积极开展特色活动,寓教于乐,如“飞行棋”趣味游戏、“揭榜背经典”、校园诗词大会等活动。
“飞行棋”趣味游戏:从汉字入手,依托汉字背后的“故事”, 将棋盘中游戏的规则和汉字知识有机对接,这不仅是玩具也是教具,在游戏过程中传播汉字知识。
“揭榜背经典”活动:确定背诵篇目若干,以“张榜”的形式,在学生中间招募每首诗文的“钦差”,学生们自主选择挑战篇目,每学期对名列前茅的同学表彰奖励。
校园诗词大会: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之美,领略中华文化魅力。
此外,还积极开展校园铃声文化建设。走进石油附小,不难发现每节课的铃声都与众不同,我们以古诗文诵读作为课前两分钟的预备铃声。每节课伊始,孩子们踏着悠扬的诵读声走进教室,准备开始新的学习。学校会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精选相应的诗文篇目,分三个校区制定低、中、高段三套不同的铃声内容,定时更换,营造诵读古诗词的氛围,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积累诗词的习惯。
多年的实践探索,深深感受到我们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博大精深的文化长河中撷取那一瓢,将它转化为有意义的教学内容,并赋之以生动活泼、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在校园落地生根,不断绽放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