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这首诗虽冷门,但意境绝美,宛如画卷,令人心醉

时间:2023-02-09 浏览:82
图片
图片

非烟亦非雾,幂幂映楼台。

白鸟忽点破,残阳还照开。

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

谁会山公意?登高醉始回。

图片
图片

图片


古诗词中的“野色”,大多是指野外的景色,一般分为春色,和秋色,春色。

秋色有一种荒凉之感,例如王勃的“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这是他在送别好友时所写,表达了浓浓的惜别之意;

李贺的“野色浩无主,秋明空旷间”,也是一首送别诗,意境看似阔大,实则抒发了作者的孤寂之情;

还有贺铸的“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表达的是一种羁旅天涯、人生迟暮的愁苦情怀。

而春色不一样,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郊外踏青的好时光。

所以春天的野色更多的是凸显作者对于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返璞归真的淡雅心境。

范仲淹这首诗便是如此,诗人通过对郊外野色的描写,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乐观、旷达、闲静的情怀。

图片


“非烟亦非雾,幂幂映楼台”,诗歌首联便营造了一种朦朦胧胧的意境,引人入胜。

远远望去,楼台掩映在一片烟雾中,可是走近一看,却仿佛又不是烟,也不是雾。

诗人能感受到它在空气中浮动、荡漾,但是它到底是烟还是雾亦或是其他的,却无法分辨。

这样难以捉摸之物是很难用语言描摹出来的,但是诗人一句“幂幂映楼台”却仿佛让我们看到了这缥缈虚幻之物,这便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白鸟忽点破,残阳还照开”,接着的颔联诗人又通过白鸟和残阳这两个参照物,来描写看不见摸不着的“野色”。

忽然飞来一群白鸟,打破了这片宁静;一道残阳斜斜地照射着,仿佛一把利剑,将这野色剖开。

原本诗词中“残阳”是很凄凉的意象,但是诗人却用“照开”来修饰,少了那种迟暮的伤感,反而有一种拨云见日的壮阔之感。

诗人旷达的胸襟由此可见。

图片


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颈联用了一连串的动词,再次突出了“野色”的存在感。

它怎么可能会随着芳草的黯淡而消逝呢?我看它倒像是追随着远处的帆船,一步步逼近。

王维曾言“随意春芳歇”,给人一种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的感觉,而范仲淹这里的“肯随芳草歇”却显得更加豁达。

诗人看似写“野色”,实际表达的是自己广阔的胸怀。

谁会山公意?登高醉始回”,最后一联诗人以“山公”自喻,翻进一层,字里行间展现出一种潇洒、旷达的姿态。

多么希望能日日登高望远,沉浸在山光水色中,大醉而归。这样如“山公”般的野趣,又有谁能体会得了呢?

想起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自号“醉翁”,而范仲淹自诩“山公”,表达的都是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图片


这首诗虽然很冷门,不如《岳阳楼记》、《苏幕遮》来出名,但整体而言,意境绝美。

诗人以烟雾、楼台、白鸟、残阳、芳草、远方几个常见意象,共同组成了一幅朦胧而唯美的画卷,令人身临其境,如痴如醉。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