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子思

时间:2016-09-19 浏览:1478

中庸.jpg

    

        孔子的儿子孔鲤学问并没有太多的建树,但是孔鲤的儿子孔伋却是了不起的圣人。孔子去世前,把孙儿孔伋托付给曾子,曾子把孔伋培养成了一代圣人。孔伋,字子思,被后人尊称为“子思子”、“述圣”。子思师从曾子,孟子是子思的再传弟子。可见子思在儒学道统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子思塑像也在各地文庙大成殿中位列“四配”之一。济南文庙的《四子赞碑》有赞云:“於穆天命、道之大原;静养动察、庸德庸言;以育万物、以赞乾坤;九经三重、大法是存;笃恭慎独、成德之门;卷之藏密、扩之无垠。”


       子思之所以位列圣贤,跟一本重要的儒学经典有关,这就是《中庸》,据说就是子思所著。《中庸》是“四书”之一,“中庸”思想也影响中国文化深刻久远。由于文化传承的问题,“中庸”思想也被歪解误读,甚至认为“中庸”就是“取中”、“不左不右”、“做老好人”,实则不然。儒家认为中庸是最高明的思想,中庸大概就是“执道用中”的意思,所谓“执道”就是“把握真理、尊重规律”,所谓“用中”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适用”。“执道用中”需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对“道”进行了论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中庸》还讲了“中和”: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还以孔子之言论述了“强”: “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