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中的子思学派文献及相关介绍

时间:2022-06-09 浏览:1015

郭店楚简出土之前,子思思想的研究,主要依靠传世的《子思子》佚文。后人对子思的文献多有整理,如宋汪晫所编《子思子全书》有辑录《孔丛子》及《礼记》等书中关于子思的言论。清人黄以周辑《子思子辑解七卷,其中共整理了至清末时期所见《子思子》佚文。

其中所整理的《重见》一篇,列举魏晋以来学者著书所引《子思子》内容颇可证《中庸》《表记》《坊记》《衣》四篇取自《子思子》一书。综而言之,《中庸》《表记》《坊记》《衣》取自《子思子》一书,这四篇文章,属于《子思子》已基本成为定论,可作为研究子思思想的重要文献资料。

 

《孔丛子》中有关子思的文献资料

郭店竹简的出土,不仅使我们接触到了更多的先秦文献,而且其中的内容也证实了历史上有关子思的传说,是有着历史依据的。如《鲁穆公问子思》篇,证明历史上关于子思与鲁穆公的事迹并非出自后人的编造,而是有一定历史依据《孔丛子》一书中有不少涉及子思的材料,篇章中对于子思性格和事迹的描写很多都能找到依据,需要我们重新加以审视。

《孔丛子》一书,共三十一篇,记叙孔子及其家族后裔子思、子上、子高、子顺、子鱼(即孔鲋)等孔家人物言行的书清人臧琳认为此书乃魏王肃伪造。今人黄怀信先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对于此书提出了新的看法,通过分析孔子、子思、子高三部分文章,认为其内容必有原始材料依循,其文字基本上属于采辑旧材料加工而成。杨朝明先生亦有类似观点。《孔从子》一书中有六篇与子思有关,黄怀信先生认为有三点证据可证明其原始材料出自《子思子》一书。若与郭店简文相联系,有更多的证据表明《孔丛子》一书中的子思材料有原始依据,今试举如下

(1)以黄怀信先生的第三点为据,今依郭店简可作补充。《孔丛子·公仪》载穆公谓子思曰子之书所记夫子之言,或者以谓子之辞也。子思臣所记臣祖之言,或亲闻之者,有闻之于人者,虽非其正辞,然犹不失其意焉。’”从郭店简的《缎衣》《成之闻之》以及上博简的《从政》篇可知,《公仪》篇所记非虚,确实存在子曰或是闻之的语词内容。

 

2在《孔丛子·杂训》篇以及《居卫》篇中多次提到子思对尧舜之道的向往如《居卫》云“‘尧舜文武之道,可力而致乎子思曰彼人也,我人也。称其言,履其行……恶有不至者乎’”郭店简《唐虞之道》对尧舜禅让之道的大力推崇,可证《居卫》《杂训》篇所记,确实符合子思的思想。

3《孔丛子》一书中有多处记录子思的用人观念。如《居卫》载卫君曰吾知其材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以故弗用也。’”《公仪》又云穆公问子思曰吾闻庞栏氏子不孝,其行何如对曰臣闻明君之为政,尊贤以崇德,举善以劝民,则四封之内,孰敢不化若夫过行,是细人所识。不治其本,而问其过,臣不知所以也。’”此事亦载于《韩非子·难三》中且语句基本一致,仅缺少不治其本,而问其过一句,可知此事古已有之。子思在思想上一向重本、重源,如《成之闻之》云是故君子求诸己也深。不求诸己而攻诸其末,弗得矣。《中庸》云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微诸庶民。其体现在用人观念上则是赦其小过,不拘泥于小的细节,注重其本质。《孔丛子》中所描述的子思用人观是符合历史事实子思的思想特质

 

 

4《抗志》篇记载子思与老莱子的对话,若从历史逻辑来讲,实属荒谬,其中展现的子思形象与历史记载相符。老莱子曰不可顺子之性也。子性惟太刚而傲不肖,又且无所死亡,非人臣也。’”这其中描述了子思刚强不屈的性格特征。抗志》篇所记子思性格与《万章下》所记不无二致。老莱子与子思所言虽不合逻辑,但是内容是有历史依据的,并不是无根游谈。

《忠信之道》

《忠信之道》与《唐虞之道》的竹简类型及字体相同,应同出一源。简文大忠不说,大信不期,不说而足养者,地也。不期而可遇者,天也。似天地也者,忠信之谓此。其中不期而可遇者,天也与《穷达以时》中的天道观相类似,表达了的观念。

然在上篇《唐虞之道》中亦有古者尧生为天子而有天下,圣以遇命,仁以逢时,未尝遇石贤。这种思想上的相同性可作为《忠信之道》与《唐虞之道》同出一源的证明。另外,《忠信之道》心疏而貌亲与《礼记·表记》情疏而貌亲相似,只不过一个以,一个以

 

人的行为若不从真情发出,那么还不如心中有而未见行动。是需要培养的,有在的地方,自然也在,更为根本。《荀子·正名》言情者,胜之质也。”“都能影响的发挥,进而影响人的向善之心。《忠信之道》与《礼记·表记》的这种微观上的同一性且与其他子思文献多有相通之处,表明《忠信之道》的作者应为子思一派。

《六德》

《六德》一篇与《性自命出》《成之闻之》《尊德义》的竹简形体和字体结构相近,书法结构具有丰中首尾锐的特征应该同抄于一卷。简文以六位为主,由六位六职再到六德的伦理思想在先秦著作中并不多见。考察其中的思想,《六德》一篇与郭店简其他文献有不少相通之处。

《六德》的主旨在于论述六位六德,阐发君主的选贤任能之道,其标准就是《成之闻之》中的君子慎六位,以祀天常中的六位,以及由六位所推衍的六职六德。其次,《六德》与《成之闻之》可以说是如出一辙。上述两点表明《六德》与《成之闻之》很有可能出于同一源,为子思一派。

 

另据徐少华先生所言《六德》中的六位、六德之观念在早期儒家经典典籍中有所论述,相比较而言,《六德》比《论语》更为全面、细密,所论多在《论语》的基础上加以发挥并系统化,其间的渊源关系十分清楚,而与《孟子》的思想内容、论说方式最为接近。这种思想上承孔子下启孟子,在学术上多有相通之处者,应为子思,《六德》一篇应划为子思一派的文献。

《尊德义》

《性自命出》《尊德义》《成之闻之》《六德》四篇在竹简的形制以及字体的书法结构相同,这可以帮助我们探讨《尊德义》一篇的作者。《尊德义》的主要内容是谈论为君者的治民之术,主张应教之以礼乐,使民从善而尊德义

李零先生言其内容与《六德》似有相承。本篇据陈来先生考证有三处与其文献相通,其中一处是与《孟子·公孙丑上》相通。此外简文中凡动民必顺民心,民心有恒,求其永。又与《孟子·梁惠王上》中的有恒产者有恒心思想类似。在前面的篇章中我们不止一次提到孟子与子思思想上的相通,至此我们可以说《尊德义》一篇,极有可能出自子思之手。

 

《尊德义》一篇对于为君之道强调尤多,为古率民向方者,唯德可。德之流,速乎置邮而传尊命。其载也无厚焉,交矣而弗知也,亡。德者,且莫大乎礼乐焉。治乐和哀,民不可惑也。反之此,枉矣。

为君之人若是想获取民心,最主要的就是,也就是《五行》中的型于内。无德之人所缺乏的就是礼乐的教化,这与《性自命出》中对的认识类似,这应当是《尊德义》出自子思学派的重要证据。这种对的拔高,甚至高于的地位,是子思一派重要的思想特色。

《穷达以时》

《穷达以时》一篇中论述孔子困厄于陈、蔡之事,又可见于《荀子·宕坐》《韩诗外传》《说苑》等。简文所探讨的天道”“天命是先秦时期各派学者探讨的终极关怀的大问题。在《论语》一书中孔子对这一问题的阐述并不多见,仅有的几处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与《穷达以时》篇中的天人观类似。

 

遇不遇,天也。动非为达也,故穷而不「怨」”“从意志化转为客观化,强调了天的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并非就此消极怠世。动非为达也,故穷而不「怨」不怨以后就要反省自己,反诸自身,故幽明不再,君子敦于反己。简文言性与天道,其最终的目的在于劝解那些不达之人,敦于反己。在此,我们采用廖明春先生的观点,《穷达以时》出于孔子之手。

结语

因此说,《孔丛子》一书中的子思部分内容,虽然荒谬,但其内容则有本源,而且符合历史上子思的形象。《孔丛子》一书中的相关子思材料用来研究子思学派的思想是可以借鉴和引用的,并不能因为是伪书,而完全否定其学术价值。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