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德学刊
冯沪祥:中华文明与家风家训
习总书记2013年11月26日到曲阜访问,他明确地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现在中国大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提炼开始加强,但是,对于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崇高地位恐怕很多人还不是那么的清楚,所以今天第一个部分向各位介绍的是孔子,还有中华文化在全世界的崇高地位,这是了不起的,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的。这种尊崇、这种尊敬,是我们所谓的文化基因,是我们的文化荣耀,也是今后值得我们大力传承、继续发扬的。
我特别举几位大家都比较熟识的世界上先进国家的大师、大哲,或者大文豪,他们对中华文化,对孔子十分推崇。第一个介绍的是罗素,一位英国大哲学家,他在1922年应邀到北大,还有南大几个大学巡回演讲,回去以后写了一本书,叫做《中国之问题》,分析当时中国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中华文化如何才能复兴,中华民族怎样才能解决自身问题实现伟大复兴。他强调:中国需要优先注重的就是文化上的爱国主义,作为中国人,你们要爱自己的文化。他作为一个旁观者,清楚地看到中华文化有三大方面值得国人重视,它们在全世界都是优秀的,都是第一名。
第一个,中国字。中国的象形文字优于西方的拼音文字。我们讲山,它来自山的形象,逐渐成为山;讲水,是根据水的形象。但是英文里面跟实际的实体完全两码事。所以中国文字有很多内在的道理。尤其是中国的书法乃是全世界文字里唯一公认的艺术,而英文、法文、拉丁文等则没有被当做书法。所以他说中国文字世界第一,值得很好的珍惜。
然后是儒家以人为本的传统胜过西方的宗教神学。我们到欧洲、美国看到了很多高大的教堂,一进去很宏伟,但是人就显得很渺小,整个西方的文明基本上是尊天、尊神,但是对人是鄙视的,认为人有原罪,认为人性是黑暗的。但是以孔子为主的儒家文化强调人性本善,人性向善。而佛学里面则强调人人可以成佛,即是儒家所谓人人可以成圣贤。我们教育的目的是激发每个人内在的良知,肯定每个人有这种潜力和潜能,所以教育才伟大。所以罗素说这个以人为本,胜过西方的宗教神学。道家强调宇宙有四样东西很伟大:道大、天大、地大、人大。中国的儒释道三家都肯定人性的伟大,这就是中华文化很重要的特色。
第三个,儒家强调学而优则仕。念书是为了服务社会,是为了服务人民,学而优则仕,无论多穷多苦的家庭,只要你孩子肯读书、肯上进,通过国家考试,都可以进入政府来服务社会。很多人批评科举,说什么呆板、僵化,但是它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公平,所有的好孩子,无论多苦你都有公平的机会。这个胜过西方的贵族世袭制。西方的贵族世袭制,就是只要你是贵族的后代,无论你多笨、多蠢、多懒惰,你还是贵族。但是你如果是奴隶的小孩,你出身自奴隶,无论你多聪明、多天才,你还是奴隶,所以很不公平。罗素很清楚地了解西方文明史的优劣,他提到这三项是中华文化胜过西方的三个重点。
跟英国罗素齐名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怀特,他明确强调,当我们越了解中华文化,越了解中国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就越钦佩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就越钦佩这个民族。很多西方备受推崇的大哲学家、大文豪,他们都是推崇中华文化的,尤其是在1988年,有75位全世界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聚会,共同讨论怎么样才能让21世纪更和平幸福。他们得到了共同的结论并签名,结论是要向中国2000多年前的孔子学习,学习中国孔子的智慧和精神很可惜我们到现在还并不完全了解孔子的智慧, 并没有充分的学习。所以21世纪还有灾难,还有灾祸。
法国自由主义大师伏尔泰曾很明确地强调,孔子是他心目中的偶像。他说,孔子有句话应该成为每一个法国人的座右铭,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将心比心,能够换位思维,尤其是在政府服务的人,如果都能够苦民所苦,把自己曾经受过的苦一直记在心里,千万不要让老百姓再受这个苦。能够做到这些,他就一定是个伟大的领导人。这句名言同时也是习总书记的家训。曾经有个杂志叫《中华儿女》采访习总书记,问道您家有没有留下什么家训,他就讲了这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伏尔泰曾说欧洲人凭什么资格到中国传教,应该让中国的孔子、儒家到欧洲传教,他对西方文明批判得非常中肯,认为能够拯救西方文明的主要是中华文化,尤其是孔子。现在基督教徒占世界8000万之多,跟党员一样多,他们很多不知道中华文明。今后把中华文化和基督文明共同融合,变成有中国特色的基督文明,这也将是一个重要贡献。
另外一位是德国大哲学家莱布尼茨,他曾说,从前我们绝不相信在这个世界上竟然还有比我们德意志民族更进步的民族存在。他是大哲学家,也是大科学家,计算机之父。现在的计算机是他发明的,二进位。他就是从德国耶稣会传教士所翻译的《易经》里面发现,中国的《易经》老早就有二进位的重要数据原理。可能大家不知道,《易经》是很严格、很严谨的科学系统、数学系统,它不像一般的江湖术士所说的那种迷信。为什么《易经》是64卦,不是63卦,65卦?我们如果用A+B的6次方代表一阴一阳两种元素,形成6画卦,乘出来,所有系数加起来等于A的6次方,代表6个都是阳,这是一个卦,B的6次方,6个都是阴,阴的卦是一个。所有系数加起来,不能多也不能少,就是64。所以《易经》里面讲,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就是二进位。所以莱布尼茨曾经很明确地写了封信给当时的康熙大帝申请加入中国籍,可惜当时康熙大帝别的丰功伟业很多,唯独缺乏包容,认为他来自蛮夷之邦,没有准他。他以一生没有做成中国人为遗憾写在日记里。我在美国波士顿大学教书的时候,波士顿有一个很著名的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出版了一本书叫做《莱布尼茨与<易经>》,反而是很多欧美的著名大学出了很多这种书,我们自己却不知道。所以,莱布尼茨从前以为德意志民族世界第一,但自他从《易经》中看到很多中华文化的成就后,便很明确地相信中华民族世界第一。
还有一位德国大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写过一部《大哲学家》,其中包括西方的苏格拉底,也包括中国的孔子、老子,印度的释伽牟尼,对中国文化有同样的肯定。很多人觉得儒家可能只讲伦理,只讲道德,缺乏法治,缺乏民主。大家如果有空到美国看,美国象征最高法律崇高地位的最高法院,在东边门的门墙上有两座浮雕:一个是摩西,另外一位就是孔子。所以我们千万不能有这种误解。
众所周知,著名的马一浮先生,他是介绍《资本论》进入中国的第一人,也是介绍《莎士比亚全集》进入中国的第一人。他对西方文明特别了解,但是他在那个时候很明确地感叹:今人舍弃自己无上之家珍,而奉西洋人为神圣,岂非自愚而可悲。另外,我在台湾台大哲学研究所的时候,恩师方东美先生也有同样的感慨,他特别提到今天大学教育最重要的危机就是忘本。这个本就是中华文化,身为中华儿女,我们的来源,我们的文化基因是什么,我们的文化为什么这样昌隆,很多中国儿女都不知道。方先生当时特别感慨,上课时愤慨的神情我现在还记得— —他说现在的年轻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艺术,不了解自己的文学,不了解自己的哲学。法国的艺术大师毕加索,当他碰到很多中国留学生想要跟他学习时,他很明确地告诉他们,你们向我学什么,向法国学什么艺术,你们中国自己最好的艺术为什么不学?然后他说,你到巴黎只有堕落,好好地回去学中国的艺术,中国的书法如何欣赏,中国的雕刻、诗词如何欣赏。北大著名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一生很坎坷,哲学史翻写了很多遍,但他最后留下这段话很有意思,他说今后哲学必定大放异彩,尤其要注重《周易》的哲学。他的那本《中国哲学史》,尤其是简史翻译成了很多国家的文字,影响了很多人的心,其中的韩文本影响了一个小女生。这个小女生的家事非常悲惨,小时候她的母亲被仇家开枪打死,五年之后,她的父亲被最好的朋友用枪抵着太阳穴打死,她的妹妹天天只会哭,她的弟弟天天只会酗酒。她想到这样下去不行,她一定要找到黑暗中的光明。她去了很多教堂、很多寺庙都没有用。最后,她找到了一本书,韩文本的《中国哲学简史》,她说她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她从这么多的哲学家的智慧里面找到了人生的方向。这位就是最近排除万难到北京参加阅兵的韩国总统— —朴槿惠,可以说是女中英豪,她的智慧来自于中华文明。
楼先生特别提到今天我们讲家风家训,不只是讲家庭,往上是国,往下是个人,代表儒家文化的经典《易经》在这里面对中华民族的训诲也可以落实到每个家庭,落实到每个学校、每个个人,很有助于我们借鉴。其一,是忧患意识。
孔子看到 6 4 卦的时候非常感慨的讲, “ 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这是中国最早出现“忧患”两个字。后来孟子更进一步延伸,叫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90后,或者是现在正在上高中的同学,由于经济发达了,生活安逸了,便开始只顾到吃喝玩乐,只顾到安乐,这样就糟糕了,他忘掉了时代使命,忘掉了社会责任,忘掉了人生重要的目标在哪里,因为他没有那个忧患的意识。比如《义勇军进行曲》,最早挑这首歌的时候有很多人反对,说抗日已经结束了,不再打仗了,为什么还要用这首歌。徐悲鸿强烈建议坚持用它,因为他知道《马赛进行曲》对法国的影响,后来周恩来总理同意,毛泽东主席也加以认可。这是代表忧患意识的最好的典型。那么今天年轻的朋友可以高枕无忧了吗,可以觉得天下太平了吗,可以觉得今后统统可以享乐了吗?错了。我们中国儒家强调的天命之为性,人生的意义在于完成天命,每个人都要有这种使命感。所以,我这里特别给大家引述了这段事情,希望我们不要忘掉中华民族虽然和平崛起,相当的富相当的强,但是,日本军国主义随时虎视眈眈,美国霸权主义在背后撑腰,很多国际反华人士看不得中华民族站起来,看不得中华民族好起来,我们要有忧患意识,要有紧迫感。因此我们要时时刻刻有警惕心。做企业要有警惕心,要胜过这个领域内超过你的,国家要有警惕心,家庭也要有警惕心。有警惕心之后坚忍至强,所以《易经》的前两个卦乾卦与坤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就是中华民族的家训,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族训。
其二,和谐团结,也就是太极图。它不是把一个圆一劈为二,而是白中有黑,黑中有白。最好的一个典范就是家庭。所以我们讲家和才能万事兴,《易经》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你看我们祖先那个时候就知道金子很硬。后来总书记经常用这句话讲两岸关系,两岸兄弟同心,两岸互补,互乘,就可以成为世界第一。所以和谐团结绝对是胜过冲突矛盾。林语堂先生是厦门大学国学院的创办人,国学大师,写了很多重要的小说,专门有一本英文写的《孔子的智慧》,我也建议敬德书院买来看。他晚年回台湾,有人问他你的婚姻这么幸福,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明您是如何做到的。他说:少说一句话。就是先生开始生气了,开始抱怨,太太就不要认为是挑衅,就不要跟他计较,太太心情不好,那么先生要再多说三句,不断地往上升高到最后就不可收拾。少说一句话,相互尊重,相互忍让。当然两者一定是相爱的才会走到一块,但是双方一定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爱好,因此要尊重彼此、理解彼此。这是中华文化里对国家、对家庭很重要的警示。
力行实践,千言万语不如身体力行。所以孙中山先生很了解日本,他特别提到,为什么日本明治维新能成功,因为日本学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力行实践,说了一定要做,而且要做彻底。去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打败了清朝海军,回到东京后,明治天皇开庆功宴,问他是用什么打败了中国。他只深深一拜,说我是学了王阳明的哲学。所以孙中山先生讲日本人学了中华文化变强大后欺负中国,而我们自己却忘了本国文化,真是可耻可痛。因此,王阳明给我们最大的启发就是知行合一,它应该变成民族每一个家庭的家训。比如家里面擦一张桌子,扫地板,角落里都要干干净净,做事实实在在。
包公特别注重清廉,凡是后代有贪官的不得进入祠堂。司马光特别对普天下的母亲强调:“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不知教也。”当母亲的不怕她不爱自己的子女,怕的是溺爱。东西方的情况是相同的。所以柏拉图强调:你要害你的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予取予求,就是要什么给什么,没有教育他,而是溺爱他。从《易经》的命理哲学来讲,一个人一生的福分是一定的。小的时候太奢侈,后面的福分福报有可能就用完了。因此我对一些企业家讲,不要给您的子女留金钱的遗产,要留福报的遗产。尽量行善尽量做公益做好事,当子女突然之间遇到意外,就有可能化险为夷。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固有一死,孔子教我们完成仁,孟子教我们执行义。“为其义尽所以仁至”,其实是说只有义尽到了,仁就会随之而来。因此,当文天祥面对岌岌可危的大宋王朝,那不是他一个人能救的,但他尽心尽力做到极致,形成了《正气歌》!这是家庭里可以重视的品德教育。张载,我认为他的《西铭》体现了最好的人生观与环保哲学。“民胞物与”,以孝顺父母的心来爱护天地,天地是父母,你怎么忍心破坏它的容貌呢?老百姓都是我的同胞兄弟。王阳明强调,先从避免毛病开始,人生大病只在一个“傲”字。家里有钱不能骄傲,家里有权不能骄傲,家里父母读的书多是高级学位,也不能骄傲。你不要讲我都懂,听不进逆耳的好的建议,跟群众脱节。去掉“傲”字,强调“谦”字。这是每一个人从小就要了解的。“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诸子家训,还有弟子规,简单地来讲都是勤俭两个字,每一粒饭都不能浪费,这是家庭里很容易做到的。写的字如果歪歪扭扭,代表你的心术不正,字如其人。弘一大师说“学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学佛”。不是说学佛了六根清净什么事都不管了。所以就像星云大师讲的要用出世的心神做入世的事业。你做各种事业非常恬淡,可是你不是全部都忘掉了人间的责任,你要做入世的事业。所以信佛不如行佛。很多人到庙里去拜,可是行为没有办法走入正轨,不如在行为上能够行佛的教诲,去掉贪嗔痴。
四十年前我的博士论文,写的是孔子与马克思的比较。我当时就在想,如果中国有出路,中国思想一定要先有出路,那么孔子和马克思中间一定要有融合。为什么中国佛教文化能够被大家接受,就是印度外来的宗教可以结合中国本有的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马克思文化也是如此。大陆很多优秀杰出的学者,在这方面有很多重要的贡献。前些年胡锦涛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三个核心灵魂,也就是说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启发。第一个,解放思想;第二个,实事求是;第三个,与时俱进。
这三个都跟中华文化完全能够融合。解放思想:就是开通的,通达的。《易经》64卦都强调没有止境,完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代表知行合一;与时俱进:根本是《易经》的原句。胡总书记当时是在纪念“三个代表”的座谈会里提出来的,没再讲阶级斗争,没有再讲无产阶级革命,没有再讲世界革命,那是从前的阶段,从前的内容。现在是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这三点可以作为今后重要的启发。当然,另外一个重要的代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即毛泽东思想。现在老外对习总书记路线搞不清楚,因为他一下引传统思想,一下引毛泽东的言论。他们应该好好地多深入了解,总书记在毛泽东120岁诞辰的时候代表中央讲的“活的灵魂”,同样跟中华文化完全能融合。第一个实事求是,就是儒家讲的知行合一,即知即行,实实在在;群众路线就是以民为本,就是儒家讲的民本传统;独立自主就是《易经》讲的自强不息。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到,也可以预判,未来一定是中华民族的复兴,如果在思想观念上取得大家的共识,那么未来可以非常得光明伟大。
简单介绍一下曾国藩家训。曾国藩的家书很值得大家多多去看。我们通常讲,富不过三代,贵不过三代,但是现在曾国藩的后代还是很兴旺,七个中央常委里还有一位是他的后代,第六代俞正声。曾国藩就是非常注重家训,非常注重家风。世家子弟特别容易犯的毛病,一个是奢侈,一个是骄傲。这跟王阳明讲的是类似的,如果家境好的家长一定要特别注意,校长很可以引用曾国藩的话提醒这些家长们,不要骄傲,不要奢侈。年轻人慢慢地,今后会有各种挫败,最怕就是台湾叫做“草莓族”,看起来很靓丽,一捏就碎了,经不起打击,经不起挫败,经不起各种考验。“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你是个人才,不能就此丧志,还要越挫越勇。现在西方很注重处逆境的情商AQ(逆境 商:Adversity Quotient),就是在逆境中你能不能克服所有人对你的误解,对你的诽谤。在曾国藩的家 训里也可以得到这样非常重要的启发。
简单地讲,曾国藩家训提到三个条件。一个 家族要兴盛,第一个要早起,叫自己家的年轻人早起,早起才有朝气;第二个做家务,自己整 理棉被,自己整理书桌,看起来简单,里面都包含着身体力行,他才能不断地兴盛;第三个读圣 贤书,不是去读专科技术的书,多学国学。《了凡四训》中载:“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有福报。曾国藩引用的《了凡四训》。我简单讲他的故事:有一位明朝的官员,叫袁了凡。他说 他年轻的时候本来想学中医,后来碰到一位相命先生,说你有做大官的命,几岁可以做多大官,几岁可以考到第几名… …他说我帮你看好,你这个命可以做到七品官县长,可以活到 5 3 岁,可惜没有孩子,你赶快回去念书。袁了凡后来真就念书考功名,果然一步步高升。有一天,他到南京栖霞寺遇到了一位住持,住持听过他的事情后说,你这是宿命论,是凡夫了。回去之后你可以造命,创造自己新的命运,行善可以改运,积德可以造运。功过自己每一天都写起来。当功积到一定程度,量变到质变,命就被你扭转了。因此,我们可以告诉学生每天写日记,做了哪些好事善事,一点点积累… …最后的情形是袁了凡做官做到二品官,成为帮助朝鲜抵抗倭寇的民族英雄,活到 7 4 岁,还修来一个儿子。这是曾国藩讲给子弟们的一个真实故事,引用里面两句话:“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命运操之在己,自求多福,自立自强,然后改变自己的命运。
最后,家风家训有什么功能,有什么帮助?它可以帮助每个家兴旺,这样就可以帮助国兴旺,帮助中华民族兴旺。我们“两个一百年”很重要,第一个一百年,大家知道是党庆一百年,国民经济翻一番;第二个一百年就是建国建政一百年,2049离现在34年,现在你教的孩子14岁,今后就是他们的舞台。到时候中国就会变成富强的、民主的、文明和谐的新中国。“两个一百年”提醒我们现在的青少年,未来他们将大有英雄用武之地,自己生在这个年代的中国就是要完成中国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以这个为天命,今后就能够得到历史上的一个完全使命以及自己生命上的充分发光发热。
当年19世纪的英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强国,虽然它只有很小的领土,比起我们差得多,人口只有5000万,怎么做到日不落国,全世界有它的国旗,因为它当时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是一位叫纳尔逊的海军大将所讲。这位海军大将在最后一战打败拿坡仑海军,奠定了英国的海权地位。他在殉国前说到:“英格兰期盼人人恪尽职责!”(England expects that every man will do his duty!)所以,虽然英国只有5000万人口,可是每一个人,无论是上将还是小兵,无论是部长还是员工都尽起责任,都尽心尽力,它就变成一个金刚钻。今天我们有13亿人口,我们有这么广阔的土地,有这么优秀的人才,这么优秀的智慧基因,中华民族盼望每一个人都尽起责任,这有赖于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校长、各位老师,培养我们的年轻人人人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两岸合作、两岸一家亲,就能够早日完成中国梦,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