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德学刊
儒家文化与家风家训
2015年9月28日,是敬德书院成立一周年纪念日,也是至圣先师孔子诞辰2566周年。窗外秋雨绵绵,明德讲堂内暖意盈盈,敬德书院在此举办以“儒学文化与家风家训”为主题的秋季论坛。本次论坛以“儒学文化与家风家训”为主题,体现了敬德书院一直秉承的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情怀。本次论坛来宾众多,活动丰富,可以说有六大特色:
一、高士云集,共襄盛举
本次活动邀请了教育界、文化界众多知名专家学者,也邀请到了海淀区政府领导和海淀区教工委、教委领导,同时,海淀近50所中小学的校长及教师参加。国内国学泰斗、敬德书院荣誉院长楼宇烈先生及郭振有先生、程方平研究员等书院第一批学术委员参加活动,楼先生做书院周年纪念致辞,希望能把学校打造成一个家,在这里传承家风家训。郭振有先生为下午敬德论坛主持人。来自台湾的学者冯沪祥先生也不辞劳苦,远道而来,带来了“中华文明与家风家训”的主题讲座。两岸学者共襄盛举。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付志峰先生也特意前来参加,关注海淀的教育,关注敬德书院发展。海淀区委常委傅首清、海淀区教委主任陆云泉、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王建忠、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朱兴东、海淀区高层次人才促进会常务副理事长张铁民及其他领导参加了活动,傅首清先生致辞。同时海淀知名中学的校长——人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翟小宁校长、101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程翔副校长带来学校鲜活的经验与理论与大家分享。在论坛活动举行同时,王大川等六位书画家在书院学术委员吴安春女士的陪同下,在书院翰墨斋丹青作画,水墨寄情。各界各级人士的参与、支持和帮助,必将提升书院的影响力与凝聚力,进一步提升海淀教育的公信力。
二、高校合作,提升品质
敬德书院一直肩负着研究、培训、管理的职能,致力于海淀中小学教师国学素养的提高。过去一年,书院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为板块设计,共开设有学术课程、读经课程、会讲课程和研修课程,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近2000余人在书院进行各类课程的学习。为进一步提高书院的品质,从学术研究及培训主体方面提升,敬德书院与在京4所高校签署了研究或实践基地合作协议,分别是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礼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同时,从管理及培训对象方面提升,书院与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党校签署了培训基地协议书。活动当天五所单位代表向 敬德书院授牌,书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书院执行副院长吴颍惠女士接牌。同时,书院还聘任了11位在京高校国学研究专家担任新一届学术委员。国学研究基地、实践基地及培训基地的成立,新任学术委员的加盟,必将会提高敬德书院的学术研究品味、培训品质及管理品格,提升书院的文化底气。
三、祭孔仪式,规范庄严
书院的成立日也是孔子的诞辰日,祭祀是古代书院的一大功能,祭拜至圣先师孔子代表着后学的敬畏与诚敬之心。敬德书院一直在完善祭孔殿堂及祭孔仪式的规范。本次活动,书院特别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张立文先生的后学刘增光老师作为祭拜赞礼人,刘老师为书院祭拜孔子专门写了祭文,在祭拜前诵读,并且领礼四拜礼。在深揖四拜之后,参加祭拜的学者、领导等来宾还诵读了孔子教诲。儒学是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体系,主张建立“仁者爱人、以德立人、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道德体系,注重发挥文以载道、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教化、家族传承和国家治理紧密结合起来,是师者内心的沉静谦和与儒雅高贵。
四、礼乐表演,诗弦雅诵
9月28日中午,秋雨点点,敬德书院内宁静雅致。在至圣堂前,与会人员观看了诵唱《诗经》的礼乐表演,同时在书院琴室也有古琴演奏活动。中国文化的核心是礼乐文化,孔子删诗,定礼作乐。古时春秋习礼乐。表演人员身着汉服,给与会者讲解,然后边弹奏边吟唱《诗经》的《关雎》篇和《丰年》篇。在苍松翠柏掩映的至圣堂前,在仲秋午后细雨的静默中,在弦歌雅乐中,来宾们感受雅乐的熏染,品味《关雎》的家庭伦理、《丰年》的丰收回馈,似乎回到了礼乐社会,进行了一场心灵洗礼。礼乐教化,诗教之本。敬德书院不仅课程育人,也十分注重环境的育人功能,培育学习者的儒雅之气。
五、坐而论道,起而行之
下午的敬德论坛会讲,共有四位学者主讲:程方平研究员、黄鹤春研究员、翟小宁校长、程翔校长,他们或讲故事或谈实践,或哲理思辨,在郭振有先生风趣幽默又深蕴哲思的主持连接中,给听者提供了丰盛的接地气的有关家风家训的讲座。参会的校长、老师们与台上专家互动,提了许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互动十分热烈,直至会讲时间结束,大家仍意犹未尽。
这次会讲不是坐而论道,而是有许多积极的经验分享与理论思考,吴颍惠女士在总结会讲时谈到,儒家教育和家风家训教育都是希望孩子学善行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是不变的品行修养。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的基础,希望大家各自总结自己的家规家风家训,去思考这种家风家训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学儒行儒就是要有一种社会的担当,担当匡复社会教育社会风气的责任,要有儒者的勇气。
六、追思历史,砥砺奋进
这次活动,与会者还近距离接触了记录海淀教育的历史实物。在书院以礼厅、会友厅,陈列着记载过去教育教学历史的老旧电教设备:收音机、播放机、投影仪等等。在书院的其他功能室里,多媒体技术下的《斯文在兹》纪录片正在播放,时光的穿梭中,我们看到一代代人在为海淀教育探索、付出、奉献。古代的书院即现代的大学。今天,敬德书院希望以厚重的人文底蕴及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为当代社会当代教育打造一块师者静心研习、安之乐之的教育圣地。
傅首清先生对敬德书院寄予厚望。他说,“书院发扬光大了传统书院的读书、讲书、藏书、著书等功能,尽管创办之路困难重重,但海淀总算迈开了文化建设的重要一步。我们希望依托海淀的区位优势,整合高校、社会、民间各种国学资源,相互扶持,建立一个立足海淀,辐射北京乃至京津冀地区的国学教育共同体。如果今后能够融入海淀大西山传统文化建设中,与海淀北部地区的文化建设相融合,教育书院发展将会有另一番天地。”
总而言之,此次论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通过丰富的形式、丰实的内涵以及丰厚的情谊,传达了海淀教育人对未来传承传统文化事业的信心和决心,勇气和力量,努力与期盼!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