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巧用传统励志经典 唤醒孩子自觉意识

时间:2016-05-06 浏览:6171

巧用传统励志经典   唤醒孩子自觉意识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袁聪


2001年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课程性质与地位的界定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笔者理解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呼吁,语文要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必须抓住人文教育的核心。人文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触动、震撼、塑造、升华人的灵魂为出发点和归宿,使人热爱自己,热爱父母,热爱家庭,热爱团队,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热爱人类,热爱生命,热爱自然,使人得到一种更加真实、全面、深刻、有力度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新课程基本理念的第四条的内容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其中的部分阐释是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而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第一条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第二条的部分内容是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我认为,我们也许可以加快生活的步伐,但似乎无法改变达到生活目的的必由之路。我相信,在历史的各个时代,人类的基本问题都是相同的。凡是读过中国传统经典著作的人,都不难发现,人们都在专心不懈地探索幸福和公正,美德和真理,甚至连其永恒性和变化性也在探索之中。每一个被这些经典作品滋养过身心的人都会相信,这些经典篇章的文字下面,是一座座宝藏,藏在其中的宝物——穿越时空的人类共同追求的普世文化内核——人的正确而美好的情思,隔了成百上千年的岁月,依旧熠熠闪光。因此,经典名著永远不会落后于时代。而我认为,经典名著是实现这一切的最佳媒介。


基于这样的课程理念和个人的思考,笔者于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根据本班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作了“在学科教学中教材的用例因时而异,因人而异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尝试并取得一些意外的效果。


笔者认为,教学是实现教育终极目标的核心环节关键手段和最重要的途径,而教育又是教学的出发点和终极归宿。也就是说优质的教学是为了造就身心健康、头脑强大充满智慧具有创造力的独立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教学都应服务于教育。那么,在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因出于教育的需要而使教学作出相应的调整也就是情理之中责无旁贷的事情了。根据这个原则,针对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期中考试之后,经得备课组长的同意我对教学内容和进度做了大胆的调整。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那是2010年4月期中考试家长会后第二天,是一个星期四,放学以后我要求卫生委员和值日小组长在下午五点之前完成教室保洁并关窗锁门。可当我五点二十分离校路过教室门口时,发现只剩下卫生委员杨菲和孟宇星还在做值日,于是就问这周值日的组长李秋旸哪里去了?杨菲回答说“李秋阳今天有点事,早走一会儿。”我也没多想,又嘱咐了一句尽快做完回家后,就离开了学校。当我走到理工附中大门外的胡同口时,却突然发现值日小组长李秋旸正在一家小吃店前买炸鸡腿。见此情景,一股无名怒火直冲顶门。我立刻走到她面前,压低声音问她:“你不是有事吗?怎么还有时间在这里‘修嘴’?”她顿时面红耳赤,无言以对。我接着严厉的问:“你知道老师多么信任你吗?你知道你今天的行为选择多么令老师失望吗?这就像部队首长命令你带领部下坚守一块阵地,而你没有接到上级命令就自己先逃跑了是一样的。如果你觉得做值日累,那以后就什么都别干了?”说完,我愤然转身离去。第二天午饭后,卫生委员孟宇星战战兢兢的跟我反映说:“老师,有同学写申请书联合全班同学签字要求学校换班主任。我听后大吃一惊,赶忙询问具体情况。孟宇星又对我说:“我是听李秋旸说的,她问我同不同意签字,我没表态。听她说差不多有一半同学要签字。您赶紧想想怎么办吧?”我顿时陷入沉默之中。孟宇星见状轻声对我说:“老师,其实您平时不用那么严厉对待我们。您那么大声儿,我们不爱听,有时候就故意不听!”我听完之后大为震动。当时就向他表示接受和感谢。


等孟宇星走后,我静下心来反复仔细地回想他反映的情况。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感受和初一阶段的孩子的身心特点来分析,确实是这样。如果简单地用急躁来对待的对待同学、解决问题的话,可能换来的是出人意料适得其反的巨大的抵触与逆反。那就和管理教育的初衷恰好背道而驰了。所以,这个矛盾必须及时妥当地加以化解,否则必然会成为师生交流的壁垒加剧教育教学效果的损耗。


接下来,我就想用什么方式才能把这个矛盾化解于无形之中呢?班里的同学处在这个特殊的成长期,自我和独立的意识逐渐形成并日益强化,所以面对劝告、教导的第一反应多数是“我怎么了?”“干吗这样说我?”;而缺乏冷静的、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因此,让他们感知劝导的善意和自以为是执迷不悟的危害,就成为他们听从教导接受管理的前提和必由之路。而我所知的具有这样的教育功效的文章,莫过于醒世经典《扁鹊见蔡桓公》。


想到这里,我立刻查找这篇文章。在第三节课前把原文和注释输入电脑印成文本,并赶制了配套的课件。上课时,我只是简单地说:“今天我们调整一下教学安排”就下发材料按设计好的方案开始上课。同学们都被文章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所吸引,一起感受、讨论、思考。等用了两课时把这篇文章学完让大家谈完从中受到的启发后,我才向同学们说明调整教学内容起因和目的。当时全班同学大受感动,并且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扁鹊见蔡桓公》学后收获

初一(3)班    李秋旸     2010、4、18、

说到蔡桓公的死因,那就是——不听扁鹊反复的善意忠告。

那我们呢?父母不让你乱玩手机,你听了吗?老师让你上课不要胡乱讲话,你听了吗?组长让你做好“课后准备”,你服从了吗?同学叫你捡起周围的垃圾,你照做了吗?……这些人都是你身边的扁鹊,你是蔡桓公?还是周处?相信自己心里都有数。

下面我决定在组里定一些规矩:

1. 当组长的话对时,一定要服从,因为组长不会像成心害你。

2. 组员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3. 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下课不会再讨论。

4. 写作业提高效率,更要保证质量。

5. 做值日时,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做不好也不要找借口。

6. 更不能不写作业或逃值日。

希望这6条能在组里“大显神威”,让我们在期末考试中,继续保持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给全体9组组员。

组长敬上


我一看比预期的效果还要好一些,就想何不顺水推舟用这种方式来解决同学们身上存在的其他问题!


于是,我就针对同学们学习上的“畏难”情绪讲授了《为学》,使之明白了“天下之事为之则易”的道理;针对部分智商高脑体懒常耍“小聪明”自欺欺人的同学讲授了《伤仲永》,使之明白“后天的惰怠荒废能够扼杀天赋的灵性。”的道理;针对初一孩子自以为是不能辨析主次对错的状况,学习了《周处》使之明白了“应当正视过错,闻过则喜,从善如流,改过自新。”的道理;针对部分学生与家长关系紧张、相处困难、互不理解的现状学习了《理解,应该是双向的》,使之明白了“与人共处时的平等、理解是建立在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的基础之上。”的道理。


《周处》读后感

初一(3)班    李秋旸     2010、4、22、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但重要的是如何对待错误:是逃避?坚持?固执?悔恨?改过自新?

我认为首先要找出原因。当别人指出你的问题时你应该高兴,并积极去面对。人心中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现在很多同学都迷恋网游,无法自拔。我曾经看过一段评论:“网友就像路边的泥坑,有人绕了过去;有人跳进去又跳了出来;有些人则蹲在里面不出来了。”这三种人最大的敌人都是自己。每个人一定要有一个端正的态度和清醒的头脑。“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不要再自以为是执迷不悟浪费我们的青春年华了,不要等到两鬓斑白再后悔莫及!


与此同时,还基本上每天配发一篇诸如《用知识和美德浇灌我们的心灵》、《青春期偏激心理》、《才能来自勤奋学习》、《以苦为乐的巴尔扎克》、《做最好的自己》、《两条路》、《再小的行动也要参照一个目标》、《生命因学习而美丽》、《要想到别人》、《借口是拖延的温床》、《学与问》之类激发感悟启迪心灵彰显人情、人性之美和阐释人生哲理具有“道德叙事”功能的短小精致的美文。


实际效果正如我预想的一样,绝大多数同学写出了理解深刻、感情真挚、思想觉醒、彻底自省的读后感。


《文言专题》学后收获

初一(3)班  邬旭阳     2010、4、25、

最近几周,我们连续学了四则经典的文言小故事。这四则故事看似是没有什么关系,但其实是环环相扣。让我们通过这些典型事例来反省自己,从而提高自己。让我们一层层探索出对待错误的态度和对待自己的态度。

人难免都会犯错,但逃避解决不了问题。不要在乎别人的嘲讽和异样的眼光,只有勇敢地战胜了心魔,才能战胜错误。我们应该感谢错误,因为我们只有在错误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缺点,才能找方法去弥补,摔倒能为下次站起来而积蓄力量。我们不能盲目自信,凡事要防微杜浙,要正视自己的错误。不能像蔡桓公那样不听好人劝,最后病发身亡,而要学习周处,闻过则喜,勇敢面对错误,从善如流,最后改过自新,获得功名。我们也要学习那位富和尚,他在听到贫僧由南海回来之后,脸上显出了惭色,说明他有了悔意,在认识到错误后能够虚心改正。不要害怕改错,改错是一个完善自己的最好机会。在改错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品质修养。它包括学习上的和生活上的,不管是什么错误都是一样的道理:正视它,再想方设法解决它。这是你面对错误的唯一途径。只要超越了自己的内心,就能把错误消灭。还记得一位名人曾说过:“真正思考的人,从自己错误中吸取的知识要比从自己的成就中吸取的知识更多。”可见错误的真正价值是多么宝贵,我们要懂得珍惜每一次改错的机会,利用好它。

对待自己的态度应该是怎样的呢?是放纵还是负责?先问自己:我是谁的?我为谁而活?得出的答案当然是“自己”。放纵自己,糟蹋自己天赋,偷工减料耍小聪明的人,现在是轻松、快乐了,但却毁了自己美好的未来!为自己做事还要找借口吗?我们现在学生的本职工作就是学习。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学好,不努力?你怎样对待自己,生活就会怎样对待你。当然不是指轻松快乐就是对自己好,真正对自己好是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负责。任何事的关键都在于你的态度和你主观的努力。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都力求做到最好。要对自己“狠心”一点,勤奋是成功路上必不可少的,只有付出了血汗与泪水,才能有丰收的果实。对待自己应该是最真诚的,要听从内心正义的声音,为了自己的未来,为了远大的目标,你该做的是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奋斗。你的命运掌握在你自己手中!现在对自己残忍,将来会获得轻松快乐;相反,现在对自己放纵,那将来生活会残忍地对待你。不要到那时才去后悔。

勇敢面对错误,负责对待自己,脚踏实地走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就这样,我借助这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在悄无声息中化解了这次激烈的矛盾冲突,而且还收到了“教育不留痕迹”和“栽花、插柳”一举多得的效果。当然,我深知实际的作用距离这种理想状态还差之千里;但我将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不断思考、践行如何恰当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使它的现实价值日渐趋于最大化。


这就是笔者用两周时间适当进行的“巧用传统励志经典,唤醒孩子自觉意识”的实践过程,以及从中获得的一些粗浅心得体会。望请专家和同仁批评指教。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