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著作详情

敬德行远一

时间:2024-12-31 浏览:4

书院,是一个古老而又遥远的梦,是中国文化人心中永远抹不去的记忆和美好的精神家园,它承载着读书人的精神寄托与理想大志。在华夏民族的文化基因里,从唐宋至明清历经千年,滔滔续写着中华民族的学术精神密码。

书院,也是中国历代教育体系中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著名教育学家邓洪波指出:“书院是新生于唐代的中国士人的文化教育组织,它源自民间和官府,是书籍大量流通于社会之后,数量不断增长的读书人围绕着书,开展包括藏书、校书、修书、著书、刻书、读书、教书等活动,进行文化积累、研究、创造、传播的必然结果。”古代书院以完善人伦道德教育为己任,探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武韬略。书院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修身、立志、报国”,以传道育人为己任;在教育理念上强调立德树人,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思想方法上注重博学、包容,注重质疑、反思,注重对话、辩难,注重落实、行动。书院教育中形成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的治学之道,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书院在我国教育发展历史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中华文化的赓续和传播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当前,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9年教育部印发《加强和改进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方案》,为新形势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明了方向,也为创办和建设当代书院提供了政策支持与遵循。另外我们也必须注意到,传统文化长期以来处于“魂飞魄散,气若游丝”的危险境地,近年又为资本所裹挟,形成一股国学“虚火”,着实令人心忧。如何从根本上涵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创办书院想要求解的核心问题。海淀区作为文化教育强区,必须肩负起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土壤和源泉。

敬德书院是继承古代书院传统、结合当代社会发展需要而建立的现代教育书院,是海淀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宽教育服务形态、开展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成立至今,书院始终致力于追求高品位的课程建构,通过与区域内高校教育资源交叉借力、互动发展、资源联动,凸显了海淀教育的品质和特色。

教师是教育的关键人物,决定了教育的品质。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书院长期坚持会讲研讨、学术交流、课程培训、课题研究的常态化,引导广大教师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将对中华文化的理解认知注入学科教学、注入课程改革,有效推动了海淀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创新,为海淀培养和造就了一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队伍。

兴国必先强师,强师首重师德。南宋著名儒者张栻有“传道而济斯民”之言,我们的教师“既要求学,更要求道”。作为一所现代教育书院,敬德书院特有的教师培训修养功能为师德养成提供了优质而高端的平台。作为海淀师德教育基地,敬德书院重视创新师德教育形式,积极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切实践行“四个统一”和“四个引路人”的要求。书院积极鼓励教师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习奠定文化底气、养育儒雅静气、传播浩然正气、弘扬探索勇气,从根本上培养师德、安顿师心,有效提升了广大中小学干部、教师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底蕴。

五年来,书院人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海淀两委(海淀教育工委、海淀教委)的领导下,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累计完成540余次培训活动,参与培训学习的干部教师接近3万人次,接待全国其他省、市、地区的教育同行数以千计。今天的敬德书院已经成为海淀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念和实践相结合的研发基地、创新基地和师资培训基地,为海淀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总结现代书院的办院理念与实践经验,书院干部、教师精心编写了此书,将书院的宗旨、理念、实践和成果加以系统梳理,总结举办现代书院的海淀经验,为各界同人创办现代书院提供参考。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敬德书院要继续充分发挥海淀的区位优势,整合高校及其他社会资源,彼此砥砺,相互扶持,立足海淀,辐射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海淀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