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德学刊

太极拳运动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5-02-26 浏览:22

北京邮电大学附属小学 | 赵东云


一 、前言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瑰宝,是我国民族武术中一项别具风格的拳术,它具有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价值,对锻炼身心非常有益。它的特点在于意识、呼吸、动作三者密切结合,沉静缓慢、柔和圆活、匀速连贯,其演练过程细致而松静,舒展而严紧。太极拳作为武术的精华,一直是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在各大学校大力推广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很多学校为普及全民健身运动,都会把太极作为一项特色项目开展。作者所在的学校就已推广太极拳长达两年,并作为一项校园文化特色来建设。小学生阶段是人体生长发育非常中重要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人体在形态、机能等方面经历着很大的变化。因此,应重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诸多的有益于小学生成长的外界环境条件中,太极拳是“武术进校园”的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


1.png二、太极拳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一)增强体质,促进发育:


青少年儿童正处于发育的黄金时期,骨骼、肌肉、韧带的结构和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身体的各方面素质都需要锻炼,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刺激骨骼生长,不仅能锻炼少儿的肌肉、韧带的柔韧性,还能提高少儿的反应灵敏度,使身体各方面素质得到很好的提升,身体更加的健康,不容易生病。


(二)提高注意力和感知能力:


太极拳练习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并需要运用意念导引,少儿正处于活泼好动时期,常常是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锻炼孩子的感知能力,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和自控能力。通过长期的坚持练习,可以使孩子的感知能力、抽象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整合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


(三)陶冶情操,稳定性情:


少儿正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候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具有很好的帮助。太极拳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观赏性、趣味性,而且练习太极拳讲究静心、沉着、内省。少年儿童本身就对外在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所以少儿学习太极拳既可以陶冶孩子的艺术情操,还能在练习过程中使孩子的性情稳定,对改善孩子任性、急躁等不良习惯很有好处。


(四)缓解学习压力,激发学习兴趣:


现在的中小学生普遍面临着学习、升学压力大,练习太极拳可以让孩子在课余时间缓解一下学习的压力,培养孩子勤奋刻苦、虚心好学、认真细致、坚强耐心、自信独立的良好品质,使孩子主动自发的热爱学习。 少儿处于智力与身体发育时期,也是学习的最佳时期,所以少儿学习太极拳,不仅能促进孩子的身体健康,还有助于养成孩子的自律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思想品质。


三、太极拳运动在小学体育课堂实践性分析


(一)太极拳的练习特点


太极拳它是一项讲究心静体松、柔缓自然、连绵不断、动静结合、着重自我控制和意气诱导的武术项目,体育课堂的学习环境和练习环境,比较适合学生学习太极拳。但是太极拳的动作复杂,变幻莫测,小学生学习吃力,难以达到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状态,也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学生的特点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课堂上应适当加入游戏,通过游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完全靠让学生模仿练习。小学生情绪容易冲动,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破涕为笑”之类的表现时常见到。自我控制能力较之幼儿阶段虽有发展,但仍比较差,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与暗示,进而产生不自觉的模仿行为。高年级学生已能感受到生活新奇和美好,喜欢动脑筋,乐于提问题,但仍缺乏耐心和毅力,缺乏一贯性。


(三)教师在教授太极拳的教法


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单元教学设计划和课时教学设计,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应多采用学生分组教学法、游戏法、竞赛法和评价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把“学会、勤练、常赛”三个环节合理的运动到教学当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太极拳运动的爱好。


2.png四、太极拳运动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性方法


(一)利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合理使用视频、音频直观学习


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大屏幕观看太极拳影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直观的去感受太极拳的魅力。音乐的轻柔配合太极拳的柔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年长的学生学习太极,也深知太极拳对自己身体的重要性,而小学生的这种意识相对会弱些,如果用优美的动作在学生面前表演一次,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太极拳的欲望和兴趣。


(二)游戏穿插太极拳的基本功,让学生在玩中得到锻炼


练基本功是学习太极拳的第一步,只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更好的掌握太极拳。而往往练基本功是最枯燥最乏味的一个内容,面对低段的学生,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呢?作者结合小学低段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了解手型和步型,手型有拳掌勾,步型有弓步、马步、虚步、歇步、仆步等。在了解手型步型基础上,作者创编拳掌勾的游戏,学生两人一组,弓步冲拳打独立提勾,独立提勾打马步推掌,马步推掌打弓步冲拳,依次进行练习。在游戏过程中教师突出讲解太极拳主练“意”,用意不用力,在练中讲究“静”字,看似不动、简单、实则不然。因此我结合桩功,配合音乐组织学生游戏活动,使学生在静中感受太极的奥妙。


(三)太极上下动作的分解和完整的结合


小学低段的学生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所以在教学太极拳时,作者采用动作分解示范教学,这样学生容易接受。把动作分解成上肢与下肢动作的练习,一般先练下肢,以脚为主,等脚动作学会后再加手型,或者先练脚动作再练习手的动作,再手与脚的动作结合练习,将复杂的动作简单化,这样分解学生看的更清楚。在练习动作的同时还可配以歌诀,帮助学生记忆动作的顺序:卷肱搂膝野马云,金鸡蹬脚揽十字。


(四)强化动作质量,分组交流


通过多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把太极拳的动作基本上都已经掌握,但是还有多细节上的需要纠正与指导,这也是太极拳的教学重点所在。对小学生教授太极拳要做到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粗”后“细”,先“形”后“神”。先把动作教给学生然后再去抠细节,最后强调神态,引导学生尽量做到心、神合一,眼神与动作配合。还要注意教学生打太极拳的时候呼吸节奏与方法等。


(五)给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


当一整套动作学习完毕后,可以配合轻音乐练习,让学生体会到太极拳带来的乐趣。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分组进行比赛表演,看哪组的同学得分最高,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最大开发。


五、如何在小学校园中发展太极拳运动


(一)创造良好的校园练习氛围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首先在校园张贴太极拳运动海报,宣传教师及表现好的同学。老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号召全校老师学习太极拳,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给学生做好榜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课间操是孩子每天必修的课程,可以把太极拳融入到课间操中,不仅使孩子们每天都有机会练习太极拳,也能成为学校课间操改革的一大亮点。


(二)发展学校的太极拳学习兴趣社团


学校有很多课后活动社团,体育教师可以开展太极拳运动社团,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年训练计划和学期训练计划。在课后体育活动中教师组织对太极拳感兴趣的学生进行课后练习,系统的学习太极拳套路,例如:24 式太极拳、42 式太极拳和 32 式太极剑等套路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组织学生参加大型比赛或表演


现在各级武术比赛,武术表演中太极拳要占主要的项目,组织一批精英学生参加省市的武术比赛,不仅是对孩子的锻炼,也是对教师教导水平的一种检验。作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就曾多次参加市级的武术比赛,并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六、结束语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的完美结合,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此,我们在学校推广太极拳,既是孩子们德、智、体全面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因此,作者呼吁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太极拳走进校园,让太极拳在华夏土地上遍地开花,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尽一份微薄之力。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