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德学刊

中华传统体育舞龙运动的文化内涵及教学实践

时间:2025-02-26 浏览:32

海淀实验二小 | 闫晓朋


1.png一、舞龙运动的文化内涵


(一)舞龙运动的“意韵深”


龙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从皇权到国家,从祭祀祈雨到吉祥寓意,从宫墙内到民间,龙对于中国人是独特的精神图腾。龙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发展息息相关,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有着共同的心理情感和意识形态。舞龙是一项兼具历史性和传统性的民族民间体育,是有广泛的群众性、观赏性,能够发挥凝聚民族意识、弘扬传统文化等多重价值。


舞龙运动是人们在祈福或庆典等重大日子和关键时期才会进行,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寄托和情感表达,体现着追求“幸福美好、拼搏向上”的生命状态。舞龙运动过程中需要参与者紧密配合、通力合作,九龙一心、首尾相应,完成相应的动作组合或定势造型并展现其中无限内涵。不论是给练习者本身还是观赏者群体传达着“团结统一、戮力同心”的精神内核。舞龙运动作为行动载体,彰显自强不息和齐心协力等价值观念和深厚意韵。


舞龙运动不仅是身体技能的展现,而隐藏在其内部的时代精神、文化蕴意更是值得探究的。绵之飞舞、游之精魂、圆之意境、情之所感、象之所致以体现‘道’之玄冥的舞龙运动之精神[1]值得在校园传承。


(二)舞龙运动的“形态美”


舞龙运动不仅有内涵丰富的“意韵深”更有变化多样的“形态美”。其技术体系中有形(姿势)、技(配合)、法(方法)、情(神韵)四大要素。且“形”包含圆、连、顺、灵四种形态。


2.png1、“圆流回转”之美


圆作为视觉艺术的基本元素之一,在视觉艺术领域的运用范围极其广泛。“圆”所展现出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圆”是完整、均衡、对称,有丰富的形式美感;“圆”作为技巧的展示、审美的坐标,在视觉艺术创作中具有特殊的构成意蕴;“圆”有中心且对称,有极强的规范性,优美的外观下蕴藏着科学理性的态度,决定了“圆”在视觉艺术创作中的不可替代性[2] 。所以舞龙运动形态中强调的“圆流回转”展现流畅美。


2、“连顺起伏”之美


从艺术形态学看来点与点之间产生着相互的“吸引力”,舞龙运动中的“个体”主要是指龙珠和龙身的九个把位,其中龙珠、龙头、龙尾是最重要的“点”。龙珠在套路进行过程中始终是引人注目的,整条龙的运动都是在龙珠的引领下运动的。龙头和龙尾连顺起伏整条龙的空间位置。队员与队员身体之间虽然没有形成连线,但存在于九个把位的运动员以及龙珠运动员之间的“消极的线”,从而产生龙珠、龙头、龙尾等各点之间相互呼应、相互吸引的“整体感”,这种“整体感”也正是舞龙运动带给人们的一种视觉美的享受[3]


3.png4.png舞龙运动在视觉上给人最突出的感受也就是“连顺”的流动,龙身时而直时而曲时而折,给人极强的线条流动美感也就是说有一种视觉起伏感。舞龙运动中,运动员曲线轨迹上将龙体在身体左右两侧交替做“8”字形环绕的舞龙动作。要求龙体运动轨迹圆顺、流畅,各把位速度统一。“8”字舞龙类动作能够很好的反映舞龙的速度美、流动美、奔放美。


3、“形神灵动”之美


形神融合体现灵动传神美,代表着舞龙运动展现出的至高境界。舞龙运动演练者形神合一、劲律和谐的美学观,“形态”与“神韵”的融合表现了舞龙运动的旨趣。舞龙运动在表现外在形象特征时同时必须注意内在情感与精神的传达。形神兼备在舞龙运动中的表现上是非常重要的,形与神的融合强调真实与自然,体现形神融合的灵动之美。


二、小学舞龙社团课的教学实践


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舞龙俗称舞龙灯,是一种祈求平安和庆贺丰收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舞龙运动是指舞龙者在龙珠的引导下,手持龙具,随鼓乐伴奏,通过人体的运动和姿势变化完成龙的游、穿、腾、跃、翻、滚、戏、缠,组图造型等动作和套路,充分展示龙的“精、气、神、韵”等内容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


小学舞龙社团课的教学是文化传承与体育教育的结合。通过舞龙学习提升学生运动能力、健康水平和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能力,是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着力点,在“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4]


(一)小学舞龙社团课的教学实施


1、教学的实践过程


2023 年春季学期开学初到期末,该学年度共计 22 个教学周,我对实验班级开展了为期 18 周,每周 2 次课,每课时40 分钟,共 36 课 1440 学时的教学过程。其中,技能教学 15 周 30 课时,知识教学 2 周 4 课时,考核评价 1 周 2 课时。


5.png2、教学的内容方案


参照新课标“专项运动技能”水平二的目标要求,依据授课年级学生特点,制定了年度大单元教学设计和课时教案。课堂教学过程严格按照学期计划和课时基本要素环节组织实施。


3、教学的方法策略


6.png舞龙社团课堂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有单人技术练习:单人空把、单人把杆、单人跑位。多人及团体技术练习:双人空把配合练习、小组把杆原地练习、小组把杆跑位练习、小组舞龙原地练习、小组舞龙跑位练习。技术分类及难度递进教学如下表所示:


(二)小学舞龙社团课的综合评价


在学习运动技能和体育知识过程中,学生还需要进一步对技能和知识进行加工转化,具备完成舞龙表演展示和欣赏评价的能力。表演鉴赏评价的一个重点对象是对创作过程中学生所变现出来的与人协作的能力与态度的评价。从选定主题、搜集资料、确定分工和角色,到表演内容和动作的创造及编排,整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的与同伴和队友进行沟通与合作。因此,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过程的追踪,能够很好的反映出学生与人合作的情况和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同伴之间的评价结果及时的了解到不同组员之间协作的状况和关系。


7.png1、舞龙课的学生展示与评价


表现艺术性是指表演所变现出来的造型之美、力量之美和合作之美等美的创造和表达,主要考察学生是否充分的利用了舞龙的空间位置以及对配乐节奏时间的把握等。表演的成绩主要表现在每个成员的投入程度、真情实感的表达、动作的质量、不同成员之间的配合、对表演节奏的把握等方面。


从图上所示,男、女生舞龙技能考核在动作质量、演练水平和总分三个方面成绩均值的对比,均显示女生成绩高于男生的结果。其中动作质量的女生平均成绩 4.51,男生平均成绩 4.36。演练水平女生平均分 4.47,男生 4.36。总分女生均8.png值 8.89,男生 8.72。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和男女生间的差异性,包括运动素质发展和运动技能的学习运用等方面,都存在女生较男生“早和快”的普遍现象。因此,舞龙技能水平表现出女生优于男生的趋势。


从舞龙技能展示小组自评评分等级统计图上可以看出,全班学生舞龙运动能力在“10—8.6 分”达到,“优秀等级”有 31 人,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到舞龙运动中运用发挥已经学习掌握的专项技能和小组战术配合。对广大学生而言,舞龙运动是一种充满了挑战和新奇的项目,感兴趣想参加是一种基本心态。其次,舞龙需要小组集体形式进行,能够在合作交往中收获认同感和成就感。最后,舞龙运动是对技术、心理、智能的综合考验,往往有更多技术储备、更好心理状态和应变能力地培育。


通过舞龙社团课中男女生表演的展示与评价,能够让学生在自评与互评过程中,客观认识自己及小组的技能水平,学会发现并赞美他人或同伴的运动表现。


2、舞龙课的学生核心素养表现


新课标核心是培育学生养成正确价值观,具备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在教授运动技能同时,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知识。


9.png小学舞龙社团课程是以舞龙运动为行动载体,以学生学习舞龙运动技能及文化内涵,掌握传统体育的运动形式和锻炼方法,培养拼搏向上、团结合作的体育品德,实现课程育体育心、育智育美的育人价值。最终形成终生学习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学生核心素养。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中华传统体育类舞龙运动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美育价值和体育功能,能够锻炼学生运动能力、提高健康水平和增强体育品德。小学舞龙社团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能够锻炼学生体能、学习运动技能,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建议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舞龙社团课程开发需充分挖掘专项运动技能的核心素养理论,发挥学科育人功能。同时,建议增加运动技能的专项体能练习方法、运动素质的量化评价,通过表演展示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和欣赏鉴别能力。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