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德学刊

学科融合视角下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 与实践路径 — 以“大觉寺课程体系”为例

时间:2024-11-18 浏览:42

北京市海淀区教科院和平未来实验小学 | 王 佳


2019 年 3 月,习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提出:“要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明确指出了“非思政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方向。教师的教学目的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肩负起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社会培养出既有知识,兼有品德的优秀人才。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将人生价值观的培育巧妙地融入课程之中。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育人平台,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紧密配合,共同致力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png中小学阶段 , 在思政课程之外的学科课程中落实课程思政的理念 , 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中小学学科课程应多维度发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 从价值导向、文化传承、品德养成及科学精神培育等方面 , 实现学科课程的思政功能和育人价值 [1]。不同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讲求的是渗透性和融合性,要把思政元素渗透和融合在课程教学中,达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2]。因此,我们要善于挖掘课堂中的思政元素,将其有机融合在课程教学中,对学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学校将思政教育与综合实践课程相融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着眼点,系统化融合日常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且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一、研发“大觉寺课程体系”的背景


西山作为北京西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良好,历史底蕴绵长,伴随北京城的历史命运一路浮沉,北京城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借景西山”“借势西山”“借水西山”。北京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着重提出,制定实施北部长城文化带、东部运河文化带、西部西山文化带保护利用规划。西山是多元文化形态的精品展示区,这里的文化资源层级高,意蕴深,类型多,发展潜力大,多种文化类型相互交叉,互为依托,构建了西山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


位于西山北部阳台山麓的大觉寺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千年古刹,它地处群山环抱之中,林茂泉清,景色幽美,早在辽金时就是有名的古迹。这里古柏参天,翠竹葱郁,其中又以三百年玉兰和千年银杏名冠京华。这里的历史、建筑、植物、古迹保护等都值得学生深入学习,帮助提升学生文化自信。


二、 “3+X 大觉寺课程体系”具体内容


我校自 2018 年起与大觉寺签订共建协议,并开设了《走进大觉寺》课程,先后两千余人次走进大觉寺,同学们这里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学校创建了“3+X大觉寺课程体系”,“3”代表基础课程的三个阶段,即第一课阶段:“初识大觉寺”,语文、科学以及美术老师给同学共上一节导引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记录前置问题;第二阶段“探秘大觉寺”,开展实践之旅,带着问题走进大觉寺;第三课阶段“大觉寺后记”,不同学科教师组织学生分享交流,引导学生了解家乡,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X”是针对第二、三阶段的主题实践课程,在学校进行大觉寺的通识学习后,学生可以按自己的特长和喜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并进行实地学习,主题包括“我来丈量殿宇” “我眼中的玉兰花” “我是小小讲解员”“我来秀美图”等子主题。


例 如,“ 我 眼 中 的 玉 兰 花”, 喜爱绘画的学生在美术老师的引导下开启自然写生之旅,他们围坐三百年树龄的玉兰树下,手持画夹,沐浴着温暖的阳光,闻着阵阵花香,感受生态自然之美 ...... 他们使用取景构图的方法、入画的基本技巧,及渐变色来表现玉兰花。在现场,同学们兴奋地去“采”景,以局部的构图方法进行表现,灵巧的画笔像优美的旋律一样活跃在画纸上,没多会儿就完成一幅精美的写生画,参观的游客连连称赞,孩子们从此次写生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3+X 大觉寺课程体系”的特色


(一)爱表达 会表达 优秀学生讲解员进驻大觉寺


“我是小小讲解员”是项目式学习的案例之一,教师设计安排了三个子任务,进一步巩固学生会用方位词描述路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收集数据、动手实践、交流反思和统筹规划、按方案实际操作的综合实践能力。


任务一:绘制大觉寺平面图。活动目的:经历绘制平面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建筑之间的位置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任务二:我来介绍大觉寺。活动目的:根据平面图介绍校园的过程中,会用方位词等语言准确地描述建筑之间的位置关系,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任务三:我来当小小讲解员。活动目的:锻炼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初步形成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


授课老师以《优秀小讲解员》为主题组织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汇报学习内容,首先分享大觉寺路线图,接着围绕小小讲解员员的话题,先设计讲解词,再借助自己的手抄报和搜索到的资料,形成自己的讲解词;随后根据小组的集体智慧设计讲解员词;最后教师对讲解员进行培训,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再次走进大大觉寺,为游客进行讲解。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在实践和欣赏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和组织能力,初步形成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创建“大觉寺”评价体系 实现评价育人


在大觉寺课程体系落地实施过程中,学校结合育人目标,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制定“大觉寺三星未来章”来呼应“3+X”课程设计,以成果为导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每一次实践活动,通过三次活动分别活动一星、二星、三星奖章,最后的成果奖“未来奖”重在鼓励学生不断突破自我,勇于创新。从课内、课外、小组合作、个人成果等多角度进行评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学生智力、人文情感、家国情怀等多方面的健康发展。


(三)通过“大觉寺课程” 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


2.png小白同学就是我校优秀小小讲解员,给大觉寺的游客讲解经历让她终身难忘。她说:“我的家乡历史悠久,要讲解给别人,自己就要先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我越来越喜欢这里的古建和植物;越学习,就越热爱。开始我也害怕表现不好,但老师的指导让我紧张的情绪缓解了很多。老师为我们进行了礼仪规范与表达技巧指导,从自身讲解经验出发给我传授了经验,我也规范了站姿,学会了情绪调整,语音语调控制,最终我以最好的状态圆满地完成了一次次讲解任务,每次在场的游客都为我鼓掌,他们都为我点赞,现在我已经是“大觉寺”金牌小小讲解员。”


小小讲解员活动还邀请家长共同参与,与孩子们相伴走进大觉寺,增进家长与孩子间的感情。通过活动的开展,增进了亲子关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家长也从活动中看到了孩子的闪光点,使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大觉寺》课程建立了校内外协同育人格局,搭建起助力学生全面而多元成长的舞台,让学生成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综上所述,小学教师可以致力于探索地域文化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使地域文化成为推动“课程思政”理念下语文教学改革的有力支撑。通过构建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实现从单纯知识体系向文化体系、再向价值体系的深层次转变,最终培养出既具备扎实知识,又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正确价值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