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德学刊

吟诗赏画传承文化 动脑动手共品金秋— 《金秋时节》跨学科主题活动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4-11-18 浏览:29

海淀区实验小学 | 凃红梅


一、研究与实践过程


(一)实践构想


最新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提升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目标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语文教师应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积极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利用多种途径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综合素养。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开展了吟诗赏画传承文化 动脑动手共品金秋——《金秋时节》跨学科主题活动。活动以语文学科为主,融合美术、道法学科。以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秋时节”为依托,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通过朗读回顾本单元课文,在交流分享中了解关于秋的古诗词,积累优美词句。结合美术学科,书写、互赠小书签的活动,练习抄写句子,运用优美词句,增进同学情谊。再融合道法学科,交流汇报寻秋的收获,学会观察身边生活,接着安排小练笔,提升言语表达能力,激发爱国和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1.png(二)活动重点:


1. 课内外结合,在活动中品读诗词,欣赏绘画,培养文学情怀,提升审美情趣,激发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 通过书写、制作并互赠小书签的活动,练习抄写句子,运用优美词句,增进同学情谊。


3. 通过小练笔活动,提升言语表达能力,激发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情感。


(三)活动流程:


1. 由汉字说起,重温文字之秋。


(1)了解秋字的变迁,激发探究的兴趣。


同学们,咱们中国最早的汉字叫什么吗?对,就是甲骨文。今天我就带来了一个甲骨文的字,你们一起来猜猜,这是个什么字?出示课件。


对,这是个秋字。你们看看,它像什么?


生:像一只蟋蟀。


的确像一只蟋蟀。蟋蟀在八月成虫鸣叫,是秋天的代表性昆虫,所以古人用它来表示秋。后来慢慢演化,下面加了一个图形。你们看像什么?是,像一团火。古代有用火烧田、烧秋虫的习惯,所以就用火烧秋虫来表示秋天。再后来经过简化,变成了左边是禾,代表庄稼,右边是火,代表庄稼成熟之后的颜色。一个简简单单的秋字,就有这么悠久的历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这金秋时节,奔赴一场和秋天的约会吧。


人们喜欢用优美的词汇来形容秋天,书上日积月累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日积月累图片。厚积薄发,丰厚的积累能够让我们的表达更加生动更加有表现力。你们看,我们班的一位同学就写下了这样的一幅书法作品——一叶知秋。厉害吧?我们来听听他为什么要写这个词语。


学生说原因:一叶知秋的意思是从一片叶子凋落能够知道秋天的到来,它象征着从一片叶子中能够推测到整个秋天在韵味和气息。这是大自然神秘的语言,也是我们对于世界的感知。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一个词语,也是一种智慧呢。


师:多么善于学习的孩子,原来一个简简单单的词语,当它和我们的生活、感受发生关联时,也蕴含着这么丰富的滋味。


(2)朗读优美词句,体会文字之秋


我们这一单元的主题是金秋时节,已经学完了四篇关于秋天的诗文,从秋色、秋叶、秋雨、秋声等不同角度描绘了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现在请你们自己读一读,然后挑选最想读的那一段或者那一首和同学分享。


自由读,指名读。教师相机评价。


评点:读的多么入情入境,好的朗读是会让我们看到画面的。你通过朗读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秋景,激发我们热爱秋天的感情。


2. 链接诗与画,品味文化之秋


秋天,向来是历代文人墨客歌咏感慨最多的季节。有人会有“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忧伤之感,也有人会有“秋是第二个春,每一片叶子都是一朵鲜花”的乐观精神。秋天激起了无穷的想象,我们不妨一起在诗画的世界里,慢慢品味。


(1)四人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收获感受。


小组交流例举①:我们小组分享的内容是王维和王勃的诗句,分别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及: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前者描绘了秋夜明月相照,汩汩清泉流淌。后者表现了晚霞映照江面,孤鹭翩翩飞翔的场景。美丽的秋景真是让人陶醉啊!


小组交流例举②:我们小组分享的是毛主席的诗词——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诗人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教师相机评价提升,引导他们发现诗词中秋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感受诗词中的秋之美。秋高气爽,适合登高望远,适合思念友人,适合吃月饼,赏月亮。苏东坡就曾在中秋节的夜晚,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词,表达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


(2)欣赏名家画作,体会艺术之秋


教师出示画作《万山红遍》。


引导讲述:很多的画家也用手中的画笔描绘了自己心中的秋天。你们看,这是一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秋景图。看到这样的画作,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很热烈,像火一样红。


教师提升:的确是这样,画家心中充满着火一样的热情,他想通过这漫山遍野的红叶为祖国河山树碑立传。你们看,这样的满幅构图,让我们欣赏者的视线集中于山体,产生了如同仰视纪念碑一般的震撼感。你们喜欢吗?这幅画现在就珍藏在中国美术馆,节假日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好好欣赏。


过度:孩子们,刚才我们一起在诗词 ,在绘画中寻找秋天,感受到秋意满满。中国的诗画文化源远流长,在这些诗句画作中,秋天不再仅仅是一个季节,更多的是一种情思,一种寄托,一种胸怀。有些含义,我们也许现在还不太理解,但随着我们年岁的增长,我们会慢慢体会到它的内涵。


教师补充诗配图,和学生一起诵读名诗名句,在诵读中加深感悟。


优美的词句,我们不仅要积累,还要学会运用它。现在,就让我们选取一些词语或者句子,将它写在小书签上,赠送给我们的小伙伴,作为一份珍贵的金秋礼物,好吗?


出示词语与诗句,供学生挑选学生写书签,教师行间巡视指导。提示竖版的文字,从左往右写。


写完了,就互赠小书签,别忘了送上自己美好的祝福哟。请两位同学上台来互相读读书签上

的话,再说说自己的祝福。


生一:小红,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我送你这个小书签,让我们一起领略秋天的美好。


生二: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北京的秋天真是太美了,可惜的是,北京的秋天也最短。往往还没来得及欣赏,一夜风起落叶飘零,紧跟着就跨入了萧索的初冬。让我们用多彩的落叶做一枚书签吧,把秋天封在书里,把美景留在心底。


小结:多美好的一件事啊,同学们之间真挚的友谊,祝福的话语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相信这枚小小的金秋书签会带给你无限温暖和动力。


3. 倾听你我他,交流身边之秋。


同学们,秋不仅藏在文字、诗词、绘画中,而且就在我们的身边。很多同学都走出了家们,走出了校园,踏上了寻秋的旅途。你们看,有两位同学给大家发来了他们的寻秋视频。观看视频。


他们有发现,也有感悟。看来,都是收获满满啊,现在,就让我们交流一下自己寻秋的收获吧。小组交流自己的收获。


教师相机评价提升,鼓励同学们用心观察善于发现,或者巧手绘画,不仅发现身边美丽的秋天,而且也用作品记录下了这美好的季节。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央视的摄影师叔叔们也通过航拍记录下了丰收中国的景象,让我们一起随着镜头去看一看。播放视频。


看完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太美了。丰收的景象让人兴奋。祖国地大物博,繁荣昌盛,感到自豪。


师:是啊,祖国的河山如此壮美,祖国的秋天更是美不胜收。怎能不让我们发自内心的呼唤——我爱你,金秋中国。


4. 我手写我心,表达心中之秋。


孩子们,此时此刻,对于秋天,你的认识和理解一定更加丰富更加全面了。那么,你心中最美的秋是什么呢?快快拿起笔,写几句秋的小日记吧,用文字抒发你心中最美的秋景最美的情感,写下你心中的秋之歌。


学生练笔,教师指导。


教师评价。评价可以从善于积累、语言生动、情感真挚、朗读效果等方面进行。


小结:金秋时节,我们奔赴了一场与秋天的约会。秋景秋情,秋诗秋思,秋获秋歌,就是我们所感悟和所创造出来的——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用心感受,真诚表达。金秋时节,如诗如画如歌如阳光,如此丰厚美好,令人陶醉又向往。

就像我们的单元导语所说的,齐读——

金秋的阳光,

洒在树叶上,

洒在花瓣上,

也洒在我们的心上。


二、研究和实践反思


(一):基于学生需求,让文化之魂深植内心


新课标中积极倡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结合教材的内容,以及金秋时节学生外出赏秋的强烈兴趣,同时联系十一国庆节,融合美术、道法学科,在丰富的活动中感受到季节之美、诗词绘画之美,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祖国的深厚感情。这样的跨学科主题活动,来源于学生需求,贴近学生生活,可有助于实现多学科融合下学生积极主动的活动,感悟涵咏,体验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深深吸引着幼小的心灵,文化之魂深植内心,切实实现活动有效性。


(二)基于学科本位,让传统情感浸润心灵


金秋时节主题活动,以语文学科为主,融合其他学科。教师就需要深度挖掘教材资源,处理好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力求做到学科间深度融合,发挥学科间的协同育人价值。金秋时节跨学科活动中,链接诗词、绘画,开展赏秋活动,带动课文学习,融合了美术、科学、道法等多学科联动,由课文延伸至生活,通过学习、观察秋季的美丽,激发了同学们探究的兴趣。诗词诵读、制作书签和叶画,书写心中之秋,环节设计一环扣一环,引导学生步步紧随,深思践悟。整个活动设计始终不忘语文本位,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锻炼了观察能力,在资料的收集中丰富了知识和认识,从讨论中感悟季节的美好,诗词绘画的魅力,以及金秋中国带给大家的震撼,从中受到情感熏陶。“金秋时节”这个主题,直接指向单元语文核心概念。丰富多彩的多学科融合活动,使得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融合学习得到实现,学生的阅读鉴赏可视化、表达交流生活化、梳理探究个性化,让学习真实发生。通过以上途径,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厚民族情感,实现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领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德育、智育和美育等方面互相促进,同步提高。


(三)基于活动实效,让文化传承不断创新


主题活动不仅可以让各科教师之间进行知识共享与交流,从而完善每个教师知识的认知体系,还可以激发师生的创新思维,拓宽学术视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作能力,原本枯燥的教学过程,在新学科的融入下,产生新视觉,创造新观点,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新鲜、有趣、精彩,从而让学生从精彩的课程迈向精彩的人生。在活动中,不仅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我自身也需要加强和美术老师的沟通交流,多次请教如何设计书签、制作叶画,还邀请美术老师对同学们多作品进行专业评价和指导。这样的合作交流,让老师和学生都很受益,实现了共同进步,协作双赢。新的活动形式,新的呈现方式,新的融会贯通,使得活动更有时效,也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充满乐趣的体验交流中传承、创新,更加富有生命力。


3.jpg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