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德学刊

“乐”声无形,《乐》教传承 — 谈“乐”的价值

时间:2024-07-04 浏览:30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 | 武钰涵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时常会疑问,面对一篇篇经典文本为什么要用配乐、吟诵等来体验,直到学了“乐”和《乐》教便明白了。“乐”能包含中国传统文化中美的语言、美的建构、美的思想,内容深意的传达、语言韵味的雕琢、情感内涵的激发都可以用“乐”,我在读到儒家经典中“乐”的文字时,深深感受到了“乐”的情感价值,“乐”的情感何尝不能用《乐》教的方式抒发,感受美妙和谐的人文关怀与精神内核。


总之,接受“乐”,是接受情感的传递方式,接受“乐”可以通过《乐》教去寻求一种内心的安慰,寻求心灵的滋润。


一、“乐”的情感价值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情感是快乐却不放纵,哀愁却不痛苦,是最美好、舒服的一种感觉,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发乎情,止乎礼。”“乐”是一种合乎度的自然状态,情感不偏不倚刚刚好。


子语鲁太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徼如也,绎如也。以成。”不只是音调而是领悟了这首曲子的内在思想才能成,学习经典文本不可以以“乐”的形式感悟情感价值吗?让学生感受“乐”的温度,不论是揣摩字词、吟诵文本的学习活动,还是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鉴赏活动,都是让学生通过咀嚼涵咏回味旋律获得对经典文本的认知。要实现学生对经典文本的美的转化和认同,“乐”可以通过文化体验式的学习活动呈现经典文本的鲜活样态,学生在体会“乐”的活动中真切地触摸到传统文化的温度,如戏剧表演、文本吟诵、配乐朗读等,学生扮演文本中人物或角色沉浸于乐,会让文本更有“乐”的活力。孔子还认为“乐”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 , 良好的乐可以启发人向善的心理,在音乐中追求完美的人格,既是孔子学乐的目的 , 也是孔子乐教思想的出发点,正如《礼记·乐记·乐情》中所歌:“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


二、六艺中《乐》的精神坐标


遵循“乐”的艺术教,可以陶冶情操,修身立性,从而“心平德和”,在心性修炼中才可以更好的感受《乐》的精神坐标。


《乐记》说:“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人们对于外在的客观事物产生了某种触动,而从内心发出由衷的感喟。它是人类抒发内心情感的重要方式,在人类不断地完善中逐渐成为一种艺术。而古人不单纯把音乐当作一种艺术,而是把它上升到思想修养层面,当今找准文学文本的情感坐标,发现其中的思想艺术价值,则更能对经典文本产生触动。


如《回忆我的母亲》传统女性的温柔敦厚,《藤野先生》恩师对鲁迅的严格要求儒家传统的教育,《背影》中最明显的尊儒之道的父子关系。再如藤野先生有教无类,弃医从文道家不通则变,《愚公移山》中道家不投机不取巧的顺应自然、坚定信念、内心平静等“无为”精神。儒家思想仁人尊礼,道家思想调和内心,儒道结合和谐相生。


2.jpg


当我们将语文教科书中的文本视为《乐》教的文本时,就“享受”作家及其作品给我们带来的内在精神修养。作品中的言语、形象、情节等无不是作家乐教的精妙展现。因此,我们需要在虚心涵泳、切己体察中走近和触摸作者的情思,体察作者的精神坐标。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将每一篇文学文本的形式和内容构建成艺术传达的形式,不断完善和扩充学生的情感体验,如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体裁,享受文本释放出的美的力量,在《与朱元思书》中观美景悟情思,用短视频拍摄脚本的艺术形式构建学生的文学审美,用朗读配乐的方式体会文人雅士们互相交流,互相切磋的文化氛围,以赠乐的形式形成的浓郁的文化氛围,在古代“乐”可以实现情感交流的双向传递,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体验文化传承的方式、结交深厚的友谊,在无形中让学生体验乐曲传递文化交流情感的意义。


三、“乐”的永恒魅力


“乐”精神,是对人性、人生的基本关怀,“乐”精神传达人生基本苦乐,关照的是人的主体情感的表达,再高的境界就是:“行之,修身,向善而乐”经典文本不仅指引我们接受“乐”的价值观念,在思想价值方面也具有永恒的魅力。《富贵不能淫》以严密的论证、雄辩有力的言辞提出了大丈夫的标准。《愚公移山》中矢志不渝的精神也都成了中华民族文化坐标中的重要维度。这些作品在漫长的岁月中激励着中华民族成员攻坚克难、砥砺前行,若是再配“乐”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形成文化认同,成为学生的精神引领。


又如子贡问歌,师乙答:宽而静、柔而正者宜歌“颂”,广大而静、疏达而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正直而静、廉而谦者宜歌“风”,肆直而慈爱者宜歌“商”,温良而能断歌者宜歌“齐”。在乐中学又何尝不能引导学生成为宽宏而安静、柔和而正直的人;志意阔大而沉静、开朗通达而诚信的人;恭敬谨慎而喜好礼仪的人;正直而宁静、清廉而谦和的人;直率而慈爱的人;温和善良而能决断的人呢?


“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乐歌昂扬时如同高举,低沉时如同坠落,婉转时如同折断,静止时如同枯木,曲折变化合乎规矩,连绵不绝如同贯串在一起的珠子,通过对音乐形态美的加深丰富的情感体验是《乐》教的永恒魅力。同时乐歌是言语表达的延续,心中愉悦,悦之以歌,歌唱不足以表达,要感叹,感叹不足以表达,就能情不自禁手舞足蹈起来了,《乐》的永恒魅力还在于能彰显富有表现力的情感表达,再配以与“礼”“仁”等情感之善融为一体的音乐,更能培养学生高尚的精神品质,达到育人于无形的目的。


“乐”的情感价值在于内心的体验,《乐》教是表现“乐”情感形式的精神内核,换种方式进行情感抒发,既是一种新颖的形式,也是精神的熏陶。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