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德学刊

《黄帝内经》与校园美育实施

时间:2024-07-04 浏览:22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 | 李增君


一、认知《内经》的基础理论,形成整体观念的思维品质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最早保存下来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是最早的系统性的生命学经典,是祖国文化遗产珍贵的一部分。它不但是古代祖先们与大自然灾难、疾病作斗争的记实,同时还证实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在实践中逐渐掌握自然界的规律并不断提升总结出的经验。由此,我们便能通过它更好地掌握人体的生理病理,提高与疾病作斗争的能力。《内经》全面论述了中医学的思维方法,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防治等,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就中医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被历代医家称为“医学之宗”。


《黄帝内经》分作《素问》《灵枢》两部分,其核心就是阴阳和合和五行生克的理论体系,向上传承 1 万年前左右的伏羲,向下一直到今天。《素问》侧重于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它不仅是生命学的真谛,更包含了宇宙的真谛。


生命,是宇宙的根源,是最神奇伟大的,生命学,是一切学问的本质。一切事物,都可以从生命学的角度去认识,都有生命的特征,都有开阖升降、生长收藏、春夏秋冬的过程。


未标题-1.png整体观,即认为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事物与事物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把人体内脏和体表各部组织、器官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互相为用,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


二、感知《内经》的天人合一,共鸣中华艺术的精神核心


“天人合一”理念是中华传统哲学的核心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和主要基调,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一理念认为,人体小宇宙,宇宙大人生,小宇宙中藏大宇宙。正所谓“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人类作为天地万物中的一部分,与天地万物息息相通、同体同构;人与天地和谐统一,主观与客观浑然一体。


根据天人合一,大道归一的理念,从自性本源的认识出发,去发现生命契机与外界的感应和现象,从而认识生命,保护生命,恢复健康。而且人体与自然界也是密不可分的,自然界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人体的生理状态,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统一性的思想即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


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中国艺术的影响同样也是深远的。它使得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不只在客体,更将美学指向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一代又一代的古代艺术家们,将自己的生命与宇宙大化生命悠然结合,在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作品中展现其广大和谐的生命精神,给予身处现代的我们以无限的启迪。天人合一便是中国艺术精神之核心。无论是建筑、诗词或是绘画,艺术家们总是在处理自身与万物关系时呈现出一种交融与共享的状态。或许正是因为天人合一思想如此 地根深蒂固,中国的山水诗、山水画乃至于园林艺术才会如此发达。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尤其重视追求天地之大美与生命的气韵生动,这与“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中国山水画意不在山水,重视的是灵性之气,这其实就是生命力的集中体现。也就是说,山水画其实将人的生命意识在画面形式构成中体现出来。就如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的那样:“以山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可见,山水画既是画家的生命之气与山水 融合的产物,更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


赏中国传统园林之美,同样如此。园林中的景物常以时间来命名,如“写秋轩”、“知春亭”, 又如圆明园里“四宜书屋”得名即包含了四季之宜:春宜花、夏宜风、秋宜月、冬宜雪,提醒赏园之人在不同时间赏不同景色,而赏园之人也常常在时间的变幻之中感受生命。


三、感悟《内经》的字理药理,探索美术教学的美美与共


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社会,有生命力则兴盛,无生命力则灭亡——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亦是如此。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为学生创造具有生命力的综合性的艺术课堂。美术思想与中医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处,其呈现的过程与结果都是与生命的对话,是心神交感的产物。


研修了本次的《黄帝内经》后,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美术教育教学,更加为学生创设适宜他们生长的美术课堂。以天人合一的整体理论看,每一位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春季,以生发的观念设置课程,应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他们自主地、欢快地、悦动地去探索课程。将课程项目化、综合化,顺应学生的天性创设课程,这才是课程育人的天道。


(一)认识中草药的升降浮沉,融进美术植物写生创作中


以美术学科教学为主线,将中医药文化巧妙地渗透在美术教学之中。在小学国家美术教材中有《我们身边的植物》《植物写生》等教学内容。


(二)理解“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反观美术教学之成


2023 年 3 月至 5 月,在三年级的美术教学中我成功为学生创设了项目式学习课程《走进颐和园》。本课不仅深受学生喜爱,更是让学生通过课程的探索培养了多元的综合素养。本课程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学生自主结合成小组(家人和伙伴),利用课余时间前往颐和园进行园林的实地考察,形成自主的调研报告。


第二部分:课上学生自主分享自己的实践研学园林报告,图片和文字进行小组汇报。


第三部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我心中的山水园林”的设计与创作,发挥小组力量群策群力。


没学习《黄帝内经》之前,我只是从教育教学策略方面反思本课的成功,但现在反观课程实施的时节更让我从天人合一、春生夏长的角度来思考课程的成功。


“天人合一”就是人与天地相应、顺应自然,人与自然界具有相通、相应的关系,不论四时气候、昼夜晨昏,还是日月运行、地理环境,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另外,在课程结构的设置上符合中医理论的君臣佐使。所有的契合,才有了孩子学得带劲、学得开心、创作得热火朝天的场景。


将中医理论融进我的美术教育教学,思前行后,学而复思,有效切合,唯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教师在不断地学习反思中精进。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