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德学刊
向美而行——实现新时代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
2022 年 9 月 17 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由北京市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的“向美而行——实现新时代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美育学术论坛在海淀敬德书院召开。
一、向美而行,坚持立德树人
吴颖惠院长在致辞中讲到,美育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更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通道。本次论坛聚焦当前学校美育建设的热点问题,共同对中小学关注的美育理念、课程建设、师资培养、资源建设等开展多角度的深入交流和讨论。2021 年,海淀教科院成立美育研究中心,关注美术教育、音乐教育,更高层次地关注美育研究,协同海淀区优秀艺术教师,配合海淀教委美育科,共同开展美育研究工作,实现美育研究与教学实践的融合,探索美育新的发展路径。美育中心以群体课题的方式,深入到学校的美育建设工作中,探索学科美育、品德美育以及美育在各学科、各学段有效有机的融合。“十四五”期间,聚焦美育工作的内容、方法、队伍和评价问题,打通美育纵向衔接、横向协同。所谓纵向衔接,是指大中小幼打通中间壁垒,建立大中小幼协同一致的衔接体系,从艺术教育走向美育。所谓横向协同,是指联合多方面建立美育横向协同发展的工作体系。通过纵向衔接和横向协同的工作机制,海淀美育将会达到学科融合、学段衔接、多方面整合新资源的新局面。
海淀区美育中心将在海淀教委美育科的领导和统筹下,共同加强海淀教育美育工作的建设和推进工作,达成优势互补、协同人育人的美育新链条,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海淀学校美育新格局。我们也希望建立起高质量,与北京教育相适应的、相配合的一流的美育工作体系,为提高全市美育的质量和水平,贡献我们的思想和智慧。为形成全覆盖的、多样化的、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美育体系,让我们携起手来,以饱满的热情向美而行,共同迎接充满奋斗精神的美好的新时代 !
作为北京市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学术论坛的联合主办方,北京市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唐亦勤在致辞中指出,教育现代化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和造就全面的、完整的、现代化的人。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育人过程中,美育发挥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北京市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成立于 16 年前,开展了大量相关的专题研究,举办了多次美育区域分论坛等多种多样的学术活动。目前,全市各级学校及幼儿园全面贯彻国家和北京市美育文件精神,美育工作与研究不断深入,在弘扬中华美育各类学校精神的指引下,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方位、全阶段、全过程。全体学生正在美育的全方位实施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论坛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加深理论探讨,研究并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不断提高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自觉性。向美而行,实现新时代学校美育高质量的发展。
郑勤砚教授主旨报告的主题为《新时代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她从立德树人、学校美育课程建设、中华传统文化与美育、美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艺术素质测评体系、每个孩子享有美育的公平等五个方面概述当下校园美育发展的特点。
立德树人,是目前学校美育工作非常重要的核心所在。同时,学校美育的课程建设在提倡这种跨学科综合化,包括艺术学科的统整。强调中华传统文化与美育之间的密切联动,学校的美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也成为一个互动性的这样的一个联动的载体,同时,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艺术素质测评体系的构建。
主报告主要讲述城乡美育公平和学校美育这种跨学科美育课程构建两个问题。城乡美育公平中,讲到中央美院的新长征美育之路,对藏区、云南偏远山区美育的扶植。大学美育运用艺术手法,逆向从生活场景出发,建构乡村美育的课堂生成和教师养成的路径,在书法、绘画、剪纸等方面,深入当地新农村的风土人情,将灵活生动、就地取材的教学落地生花。
基于项目制和任务式形式,在美育教学中开展跨学科学习,构建平衡的艺术课程。跨学科教育要弘扬审美教育里面的创造性教育,需要更加注重美育课程科学性和跨学科意识。PBL 项目制是目前运用跨学科学习的方式之一,通过艺术和科技相结合的跨学科知识构建,用艺术的方式来创造出学生心中对科技的图景。我们做美育,要遵循艺术规律,给学生真正地营造一个更广阔的艺术空间。向美而行,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心怀感恩,要有初心,坚定使命,同时,我们还要面对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提出来的一系列的挑战、使命和未来的期许!
二、以美育人,探寻美育途径区域美育建设交流
赵方军主任以美育政策、美育规划、科研课题、课程活动、资源整合等五个方面进行交流。2021 年 1 月,“海淀区教科院美育研究中心” 成立。以科研课题引领,落实学校规划。启动海淀区教育科研“十四五”规划群体课题《中小学美育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学校美育体系从立德树人、美育课程、美育环境、美育文化、美育活动、美育管理等方面做层级建构。“美育研究共同体”团队有力推进区域美育发展。在拓展课程建设中,包括“镜像艺博”博物馆课程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系列公开课、“致敬经典”美育云端系列课程等,极大丰富了美育课程资源建设。美育活动方面,打造“致美行历”系列活动品牌项目,在重大事件、写生、研讨会交流、教师音乐会、师生画展等项目上广泛普及美育理念和实践。美育师资培养是美育实施的关键,提出四种培养的方式。在整合校社资源,一体化促发展中提出“构建新时代大中小幼美育一体化”的建设项目,同时加强中外美育的学术交流。
东城区坚持协调构建美育工作体系,从学校文化建设、学生人格培养、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学科课程建设、特色社团建设方向开展工作。创建《美育东城》,中小学美育研究公众号,宣传区域美育;坚持协调推进美育特色实践,聚焦戏剧教育,聚焦美育教师队伍建设,整合社会资源,设立“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秘书处、国际戏剧教育大会秘书处、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戏剧教研室。坚持协调开展美育品牌活动,“校园金话筒”中小学主持人大赛十年。坚持协同构建美育有机生态,东城区美育研究会鼓励教师、研究者美育论文写作,并带领教师和干部进行美育论文课题研究。东城区美育研究会成立至今 , 以问题为导向搭建了多元化美育展示平台。
三、中学美育交流
在校园做美育比较有难度的,一个是理念,另一个是纠偏。清华附中的美育理念是为学生的优雅人生奠基。美育是靠教育的良知来做,美育是人的素养教育。家长、教师和学生要接受这个观念:美育对孩子成长是有益处的。
有艺术的人生是彩色的人生 , 没有艺术的人生是黑白的人生。
清华附中构建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美育必须惠及每一个学生,清华附中的美育实践,需要时间和空间、资源做美育。落实艺术教育的关键是组织保障落实、师资团队要强、课程丰富多彩、活动时间充足和经费保障到位。艺术教育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有兴趣、有特长的学生,面向部分、有天赋或潜能的学生,实现艺术教育的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培养社会主义价值观,发展学生的核心艺术素养。音乐剧选修课程。活动面向全体,社团面向特长。音乐以活动为主,美术以创新为主。科学与艺术是人才培养的两个方面,想象和创造是相辅相成的。清华附中的艺术定位,让每一位同学都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成长。
在《以美育人 向美而行》报告中提到在实践中如何加强美育与美育的育人功能,如何能潜移默化的塑造学生的心灵世界,让美深入青少年心灵深处。我们深知美育不能等同于艺术教育,高超的技艺并不能和美的心灵、正确的价值观直接划上等号。在探索实践中,我们认为艺术是美的集中的体现,是审美活动的主要形式。在课程中融入美,在活动中展示美,在实践中创造美,在文化中传承美,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和理解。
学校建构了艺术四修课程体系,包括基础通修课程、专业精修课程、兴趣选修课程和自主研修课程。基础通修课程主要是为了夯实学科基础;兴趣选修课程为的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志趣;专业精修课程主要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自主研修课程想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课程以美术、书法、音乐、舞蹈四个学科为主,融通语文、历史、地理、道法等多个学科,通过课程来推进美育实践,最终通过五育融合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以《画和美之风 书育德之梦》为题,讲述十二年一体化建设。因地制宜,营造“和美”育人氛围。构建“和合”六质课程体系。组织小初高三学段“和美”育人课题研究 探讨十二年一体化的“和美”教育,开展跨学科研讨,研发跨学科课程。营造“和美”育人氛围,多措并举,畅通渠道,创建“和美”育人平台,创新活动,构建特色,提升“和美”育人内涵。
四、小学和幼儿园美育交流
以《让生命之花自由绽放——元培美育整体育人的体系建构与实践创新》为题,讲述北大附小“玩、创、融”三位一体的美育教学体系,艺术选修课多达几十门,形成元培美育课程群,开创以美研学的美育教学范式,创建以美潜玩的美育资源库,倡导人人出彩的美育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多角度、饱含深情、有血有肉的评价,激发每一个孩子的内驱力。具体实施过程中遵循两大原则:过程性与表现性相结合、述评性与增值性相结合。
秉承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之办学理念,坚持五育并举的育人方针,实施学校的大美育工程。未来时代是 5G 时代,建设智能化美育、网络化美育势在必行。建设美育教研室,引领学生参与艺术相关比赛、展览,教师带学生参与实战,带着问题去创作,提高美育的实践动手能力。强化家长美育意识,实现家校美育协同。树立以美树德、以美体制、以美强体、以美筑牢的大美观。有序推进五一美育建设。
学校身为满族乡,结合深厚的地域特色,形成当地学校的文化,为山区教师成长发展服务,为满乡学生幸福人生奠基。为彰显民族特色魅力,传承民间艺术,凸显满族特色,打造山区品牌的特色发展理念。我们以传承满族剪纸艺术为突破,彰显满族特色的共识。建构民族花美育课程体系,一百多学生开设 14 项非遗项目课程。
学校秉承绿色成长教育的办学理念,关注环境文化的浸润,现有艺术教室是27 间,乐器教室 36 间,乐器 680 余件,演出服装近两千余套,体育馆多功能厅,配备专业灯光音响设备,建构了三层次领域的绿色成长课程体系。稻草人儿艺术课程自下而上,整个水平由低到高,在普及的基础上,下有保底,上有出口,致力于让每个孩子都有一张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的课程表,基础类课程,推行一体多为的实施思路,以艺术课程的音、美、书法等国家课程作为主体,每名学生都要进行系统学习,凸显其基础性,同时以拓展类和特色类课程作为补充提升,注重课程的融合。
秉承“艺术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艺术化”建园理念,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节庆活动,养成一颗中国心,一个中国胃。农耕为基,感受劳作喜悦,注重激发孩子参与劳动实践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汲取了传统的耕作文化,真实模拟了耕作场所。让身边的奥运文化成为办园特色,注重多领域教育的整合。
五、以美培元,美育培根铸魂专家沙龙论坛
在清华教育理念里边又加了一句话:无体育不清华,有美育更清华。科学与艺术是硬币的一面,五育并举不是并列,是贯通。一百年前是美育代宗教,一百年后是美育落地。现在有两门课, 一个就是一门艺术的启示,从实践到理论两方面去体会、感受、认知,引导全校的这个非艺术类专业的同学们怎么去理解艺术。还涉及到一个课程跨学科探索,有一门课叫艺术哲学,探讨科学艺术,哲学之间的交叉点。
北航的第一门比较完善的音乐基础学课,是由发动机专家赵元修教授设置的。新世纪,北航响应国家号召,成立了美育中心,另设有新媒体艺术设计学院,将艺术和科学相融合。现在有 93 门,面向整个北航开放的这个美育通识类的课程,这些课程具有北航特色的就是空间产品设计,组织材料美学,数理之美,包括我们现在正在组织建设的课程,是有一个数字化舞台艺术的这个展演,还有数字化博物馆,包括线上非遗博物馆,给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供更多种可能。
中央美术学院有非常雄厚的造型传统,依托于各院系的这种全方位的设计、建筑摄影、媒体等,重新思考视觉艺术的意义。作为全民的美术普及,它和专业的美术成长还很不一样。教育部首届全国中小学美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中央美术学院,在做全国中小学美育中考的美育调研,学科构建更加关注大中小一体学术框架。
在优雅的敬德书院,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美的歌声中,在美的氛围中享受美、感悟美、体会美。本次论坛凝聚了全市各区,各会员校的思想精华,内容丰富,横向涉及到了全市各个区县,纵向从幼儿园,小学,中学,教科院到大学教授的沙龙、论坛及大中小幼美育一体化的探索。内容非常充实,具有理论的前瞻性,实践的借鉴性,也体现了落实中办、国办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具体举措,体现了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16 年前,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教育学会立足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成立了美育专业委员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美育人,以美化人 , 以美培元,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在学校和课堂的实验田里,让美育之花开在每个孩子的心中,让美育为孩子们的生命成长铺垫底色。期待全市美育同仁共同努力,与美育人,向美而行,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为实践新时代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出力奋发,砥砺前行。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