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德学刊

地理核心素养中的传统文化

时间:2022-11-15 浏览:203

北大附中       ○  郑卫杰


地理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综合实践力,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人地协调观念,四大核心素养是相辅相承的。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的理念。如何将生活素材和情境应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已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来丰富地理课堂的情境,比如来源于实事热点、网络热词、手机功能等的情境。而在近期的教学中发现其实学科和教材更是学生天天接触的情境,而且此情境已经经过其他学科老师的深化引导,应用到地理课堂岂不是事半功倍?丰富人文底蕴,传统文化对于学科的影响更是不容小觑,将传统文化和地理互相呼应,互为情境,再通过课堂设计和活动应用到初中地理课堂。以期能够引导学生发散研究地理空间分布、培养地理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以及深厚的人文底蕴,家国情怀。


一、陆地和海洋 VS《观沧海》


地理教材第二章陆地海洋,要求学生能在地图上识别大陆、岛屿海、洋等地理事物;能在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并且本节内容是基础,在后续区域地理的学习中,描述区域的位置是必不可少的。而同时期七上语文第一单元《观沧海》一文即为很好的情境案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诗词首句点明了该地的海陆位置,东面濒临渤海,太平洋的边缘,背靠亚欧大陆。“山岛竦峙”建构了一幅岛屿的图像——海洋中的小块陆地,岛屿的概念跃入脑海。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居高临下,望着水天相连的苍茫大海和海中高耸的岛屿,想到中原地区已经平定,北伐乌桓也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北方统一即将实现,心情该是何等激奋!


同时,关于本区还有一种地质说,现在欣赏的沧海在汉代时还是陆地,六朝时由于地壳变动,沉于海中,用实例体现了海陆变迁的自然原因之一,由于地壳的变动,陆地变为海洋。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树木百草,生长十分繁茂,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海面上涌起滚滚的波涛。尽管萧瑟的秋风给人以悲凉萧杀之感,但是疾风劲草,方显其英雄本色;洪波汹涌,愈见其生命不息!这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绘,也是诗人主观感受的具体写照。


二、世界的气候 VS《凉州词》


凉州词二首·其一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写的《凉州词》,描绘了一幅动人的边塞画面:辽阔的高原上,黄河滚滚而来,往西望去黄河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一般;边塞上的一座孤城,巍然屹立在群山之中;忽然听到了羌笛之声,曲调恰巧是《折杨柳》,羌笛何须老是吹《折杨柳》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里有可以攀折的杨柳。


唐朝的凉州,又名武威郡,属于陇右道的范畴,唐朝陇右道包括现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东以及新疆东部的地区。唐朝的凉州,差不多是就是现在的甘肃武威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在古代,凉州是天下要冲,是唐朝西北地区的军政、经济、文化中心,是控制三大高原和西域的中心城市,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唐朝的边塞城市。玉门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北 90 公里处,是古代中原地区和西域地区交通的要道,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玉门关属于凉州地区。凉州地区的气候类型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 7.8℃,年降水量不足 400 毫米,而年蒸发量高达2000 毫米以上,属于半干旱和干旱地区,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通过对《凉州词》的分析,培养了学生地理区域认知的能力。


《凉州词》中描述的“春风”就是指东南季风,凡是东南季风能够影响到的区域称为季风区,凡是东南季风影响不到的区域就称为非季风区。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大致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段、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凉州地理位置位于宁夏贺兰山以西,属于非季风区,所以“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正处于祁连山东端一线以西地区,此诗准确的概括了夏季风的影响范围。“春风不度玉门关”,点出了影响到玉门关以西气候特征的主导因素——夏季风。对于本课教材的解析提高了学生对于地理要素间影响关系的认知,提高了地理综合实践力。


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季风是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也是组成我国气候特征的要素。影响我国的季风分冬季风和夏季风。夏季风对我国的降水影响最大,它的活动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夏季风呈跳跃性前进,恰如诗的韵律。春分后,太阳直射点移到了北半球,随太阳直射点的北移,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五月随太阳直射点的北移,夏季风的势力逐步增强,东南沿海的一些地区开始进入雨季。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描述的即时初春的雨景。之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夏季风影响的区域越来越大,势力越来越强。九月以秋分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至赤道附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的冬季风开始形成并南下。夏季风迅速难退,开始形成拉锯战。我国北方首当其冲,受冬季风影响最早。边塞诗人岑参描绘的“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几飞雪”。除此之外与季风相关的诗句还有“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述了冬季风的影响。


培养核心素养是一个艰巨的工程,也必定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可以达到不同的层级,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和程度来认识地理事物,从初级阶段对地理事物的识别与描述,到能够运用图文资料和现实情境对地理现象进行说明与归纳,进而实现对地理现象或实际地理区域的分析与应用,即解决实际问题。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上下数千年 , 历史悠悠不绝 , 不仅包含丰富的内容 , 覆盖了辽阔的国土 , 还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现实生活。现在 , 在整个世界连成一体、世界文化不断交融的新形势下 , 地理学科教学也要具有健康向上的、积淀深厚的精神文化做保证。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地理核心素养的意义 , 在于充分吸取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有价值思想 , 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 强化对文化环境的热爱和保护 , 在强调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 , 更要注重区域文化的建设与协调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这一特定的地理舞台 , 它已经而且必将在这一舞台上、甚至在整个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2.jpg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