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德学刊

国学诵读与文明礼仪促学生素质提升

时间:2022-05-27 浏览:874

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            王 骥



未标题-5.png“国学”泛指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礼乐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礼乐文化”奠定了中国成为“礼乐邦”,也称“礼仪之邦”。“礼乐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创造了人类的辉煌。早在夏商周时期,古代先贤就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礼乐文明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有其强大的生命力。传统的“礼乐文化”在物质生活充斥社会的今天,更是能起到提升人类道德,使人们达到自我完善的作用。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始终认为,小学阶段的文明礼仪教育是奠定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关键阶段。因此,这一阶段的文明礼仪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以上认识,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带领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并在诵读的同时学习古代文明礼仪,在此期间,学校德育校本教材《国学启蒙与习惯养成》的编写和出版,无疑给了我更大的鼓舞。经过近五年的国学熏陶与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尝试,我在学生学习国学影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得出如下认识:


一、国学诵读陶冶学生性情

从一年级起,我带领学生充分利用每一个午餐后休息的间隙以及学校周五下午的阅读课时间,从简单的描写四季景色的古诗背起。在四年多的时间里,先后背诵了百余首四季古诗,积累了常见的边塞诗、送别诗、田园诗、汉乐府。上学期起,学生又开始诵读《礼记》和《论语》中的部分篇章。

国学诵读对于孩子们的内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培养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了理解能力;另一方面陶冶了孩子们的性情。当我们背诵过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以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等等描写夏天的古诗之后,学生课下跟我聊天的时候说:“老师,我觉得古诗里边一提到夏天,经常有池塘,还有荷花;春天经常有桃花和杏花;秋天有菊花和枫叶,冬天有雪花和梅花……”那时,我的学生刚二年级,听到他们的总结,我的心里很感动,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他们在这样小的年纪已经能够总结出这样的规律,说明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积淀。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孩子们在背诵过多首古诗词之后,内心少了很多浮躁,绝大部分的孩子比较内敛,不会特别冲动和张扬。举一个例子:四年多以来我没有处理过因为学生打架找家长的事件,班级没有哪个孩子会被科任老师列入让老师头疼的“黑名单”,孩子们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整个班级的气氛始终非常融洽。


二、国学礼仪提升学生修养

每一个孩子在入学之初的文明礼仪教育非常重要,这关系到他们今后的习惯养成与个人品德修养。所以,在最开始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我们的班级最重点强调的就是坐、立、行的礼仪规范。一年级的时候学校统一背诵《弟子规》,班级按照《弟子规 • 谨》中:“步从容,立端正,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来要求,利用两个月的时间来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以符合礼仪的站立姿势为例,每天上课老师喊过“上课”的口令之后,学生要集体起立,立正站姿后向老师鞠躬问好。在比较狭窄的教室中,立正这一站姿外显又张力十足。当全班起立之后,这种张力相互碰撞,不仅会让桌椅叮当作响,学生自己也很难站标准。而《礼记》当中,古人对符合礼仪的站立姿势早已给出了明确的要求:“固颐正视 , 平肩正背 , 臂如抱鼓。足间二寸 , 端面摄缨,端股整足 , 体不摇肘 , 曰经立。”具体到适合学生的站立姿势,就引导学生将“臂如抱鼓”这一动作进行了简化,改为两手自然下垂或者两手自然交叉放在身体前侧。放在身体前侧时男生的左手在上,女生右手在上。用这一礼仪规范要求学生之后,学生起立后内敛从容了很多。人一旦从容就很容易平静,平静了就更加理性,这样下来对于课堂的教学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了好的站立姿势更要帮助学生养成习惯,内化为自身的修养。在开学初的两个月中,我用了很多方法。比如最开始老师时刻抽查、提醒,有了一定的规矩后评选出做得好的学生,帮助老师时刻检查提醒,接着相互检查提醒,后来选派优秀同学成立“一带一”小组帮助习惯养成较慢的孩子,最后全班挑错……两个月过去了,学校领导不时莅临一年级所在的走廊抽查疯狂奔跑在走廊里的小豆丁,我的小豆丁们从未被领导面批或者被值周生送到我的面前。

有了扎实的习惯养成基础,后面的其他习惯就容易培养了。比如上课认真听讲、课间不随意打闹、见到老师鞠躬问好……这些良好的习惯一经养成就一直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所以,班级自一年级起连续四个学年八次被学校评为行为习惯优秀班级体;每一位任课教师都非常乐意走入我们的班级授课,因为在这里,他们从不用花心思组织课堂秩序,反复提醒个别学生认真听讲;良好的学习习惯还保证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截至目前,所有学生都能达到成绩优良。


三、礼仪教育让家校合作更加融洽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让我得到了家长在班级工作的更多支持。一年级的寒假回来,一位家长跟我说,假期跟单位同事出去玩儿,大家都带着孩子,当吃饭的时候,其他的孩子都是蜂拥而至,只有他的孩子是家长让坐才上的餐桌。吃饭的时候其他孩子杯盘叮当响,伸着筷子满桌子夹菜掉菜,只有他的孩子是稳稳当当坐在座位上吃饭;外出活动中,他的孩子也能够与其他孩子友好相处,谦让有礼。整个行程他因为孩子的优秀表现被同事羡慕了无数次,他自己心里特别高兴,认为孩子在上学后养成了良好的规矩。从那儿之后这位家长对班级各项工作都特别支持,元旦学校文艺汇演,家长主动要求来帮孩子们化妆,运动会积极帮班级设计班牌,俨然成为班级的一份子。


四、国学教育有了良好的外延拓展

随着学校校本课程学习的不断深入,我将《礼记》、《论语》等经典篇章更多地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同时以典籍中所言重新规范自己的文明礼仪。经过尝试之后,我发现孩子们不仅热爱而且乐于学习,每课之后都积极讲给自己的家长,家长对这样的礼仪培养非常认可,因此对班级的各项工作较从前更加支持。

未标题-6.png除此之外,我觉得更大的收获是带动了家长对古代文明礼仪的关注和学习。以一位家长为例:我的一个学生从入学起非常喜欢抖腿,无论站着的时候还是坐着的时候,一度让我以为他多动。后来家长会的时候他爸爸来参加,我发现原来他的爸爸就特别喜欢抖腿。家长自己也知道这个习惯不好,但就是克服不掉,要求起儿子更显得苍白无力。孩子在班级中经过四年多的攻坚克难,这个习惯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根治。孩子在克服的过程中不断地要求爸爸与他一同进步,但是家长始终不以为然。当我们讲过了“坐以经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之后,孩子回家对爸爸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讲解,并对爸爸提出了很诚恳的建议:“古人尚且如此,爸爸,你要努力啊!”事后,孩子的爸爸跟我提起这件事,觉得心里很受触动,父子间能够这样深入的交流,并且是这样中肯的提议,自己暗暗下定决心,改掉了自己多年的问题。一次聊起这件事儿,他诚恳地对我说:“孩子放您这儿,我真放心!”那次对话之后,我再一次深受鼓舞,更加坚定了自己深入建设国学礼乐班级文化的决心。

礼乐于小处看,在于“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陶冶人的境界、情操,使人眼界豁达、心胸开朗,同时也知道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恭近于礼,远耻辱也”,知道什么该作,什么不该作。“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因此,我们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小学的文明礼仪教育不仅能够规范学生的言行,更有助于学生将文明礼仪内化为自身的道德情操和内在修养,让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尊重,为社会和谐贡献一份力量。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