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

教师简介

获奖者:北太平庄学区管理中心书记、主任,高级教师 赵会淑

北太平庄学区管理中心书记、主任,高级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专业”本科学历。主编出版了《阅读策略指导文集》; 组织完成了 3 个年级《古诗词诵读本》学区校本教材。先后获得:海淀区区级教学管理带头人;海淀区教育系统“三个信服”展评中被评为群众信服的好干部;获重视民主建设的好书记、好校长奖;海淀区教育系统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党建“直通车”,首选身边事》获区教育系统党建研究案例征文三等奖;重视民主建设的好书记、好校长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奖”等荣誉。


“经典诵读”,为学生固本铸魂打底色


当今社会,阅读素养的重要性已日益凸显。《全民阅读“十三五”规划》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发育、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义教语文课标(2011年版)》明确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即将颁布的高中语文课标中,“整本书阅读”作为任务群之一,成为语文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改意见》指出:扩大学生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要注重阅读方式和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提升阅读品位,增加文化积淀,丰富精神世界。我学区内学校在阅读方面都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可喜成绩。

在日益重要的整本书阅读方面,优质的课程和教学资源在单一学校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亟须学区管理中心进行统筹协调。于是,北太平庄学区成立不久(即2016年10月),就决定发挥学区资源统筹作用,减轻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探索的压力,将“经典诵读”作为学区的一项特色工作进行大力推广。制定了学区经典诵读项目三年发展规划,成立了领导小组,聘请了北师大国学推广中心张燕玲副教授作为指导专家,稳步推进。项目推进基本思路为:学区主抓,学校配合;开发读本,固化资源;诵读为主,写悟结合;线下为主,线上辅助;规定篇目与挑战篇目相结合;学生为主、鼓励教师和家长共读;过程性评价与集中展示交流相结合等。目前,已经开展了《论语》和《中华诗词》的诵读活动。

5.png


一、教师研修为先

项目启动之初,我们就组织学区内27名教师组成了整本书阅读教师研修班。研修聚焦整本书阅读全过程指导方案设计。7次研修活动,学员教师系统了解了在选书、预读、通读、讨论和展示等五个环节如何为学生提供指导,并通过案例学习项目第二阶段是课堂教学研讨。学员们开展“混合式学习背景下的整本书阅读”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意在探究如何利用优质线上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提高阅读品质。每次研讨活动遵循“集体备课”“专家指导”“课堂展示”“反思研讨”的形式,形成了8个成熟课例,供学区内教师资源共享。我们还申报了海淀区十三五重点课题,意在更为科学严谨地探索整本书阅读通读任务设计策略、建构通读作品评价方法,丰富小学整本书阅读全过程指导理论。“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研修在先、实践跟进;科学规范、追求更高”。北太平庄学区打造的这样一个“跨校学习共同体”、共创共享“学习资源库”,让经典诵读项目的实施有了坚实的基础。


二、精心编写诵读本

在《论语》诵读活动中。开发了《论语》诵读读本和导读读本,两个读本均分为三级,满足不同学段的学生需求。同时还开发了抄写本、背诵考级护照等辅助材料。在《古诗词》诵读活动活动中。组织编写《古诗词诵读本》,读本选取了诗歌266首,14个专题15个单元(其中 “写景记游”因作品较多,分为两个单元)。每个单元下面有14-23首作品,按照难易程度进行编排。读本分为一级读本(对象为1-2年级学生)、二级读本(对象为3-4年级学生)和三级读本(对象为5年级及以上学生)。每级读本均分上中下三册,共7册。诵读读本深受学校欢迎,参与人数共计8320人次。读本严谨选文,按主题单元编排(共14个专题,赠友·送别、乡愁·羁旅、隐逸·哲理、边塞·从军、浮沉·抒怀、励志·劝学、写景记游、四时节候、市井·童趣、爱情·闺怨、家国·民生、山水·田园、咏史·怀古),每个单元都有单元导读、注释及赏析。


三、多方参与,线上线下相结合

《论语》诵读活动有7所中小学、1290名学生、48名老师、40个班级参与。古诗词诵读活动有7所中小学、实验教师80余名、学生3292名。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生利用经典导读平台收看诵读计划及课程,提交诵读语音与抄写作品;在班主任组织下、在家长督促下,利用零碎时间诵读学区自编读本,并手抄《论语》。三级线上课程,一百多句经典。专家引导,日日诵读,感受经典之美;周周抄写,用心感悟,日积月累,渐入佳境;线上线下结合,读写相互促进,师生家长参与,共建共享共读。


四、重视成果的展示

召开《论语》共读总结展示活动:开展“我与《论语》的故事”征集活动,即向学生、家长及教师征集“我(我们家、我们班)与《论语》的故事”, 收到作品189篇;进行“我写《论语》”书法比赛,收到1367幅书法作品;开展《论语》背诵考级活动,评出“论语背诵考级达人”402名;150名学生获“《论语》共读线上活跃之星”称号。我们还特别组织召开了主题为“少年追梦正扬帆 明志笃行能致远”的经典共读表彰暨传统文化展示活动。对参与诵读活动的先进单位、优秀师生个人进行了表彰,学区内各学校也分别进行了优秀传统文化展示。

2018年秋季组织第一届“经典古诗词诵读”展示交流活动。在“诗海拾贝”的古诗词背诵活动中,346名学生获得“登顶达人”称号,能准确背诵90首以上古诗。814名学生获“背诵达人”称号。在“诗情画意”的诗配画创作活动中,266名学生获奖。在“诗意童心”的古诗词原创活动中,283名学生获奖。

2019年第二届“经典古诗词诵读”展示交流活动。在“诗海拾贝”的古诗词背诵活动中,57名学生获得“登顶达人”称号,382人获背诵达人;“我爱中华古诗词”主题征文199篇获奖;“诗情画意”诗配画创作活动170人获奖。

“经典诵读”项目自推广以来,深受学校师生、家长的欢迎和社会好评。学校借助学区的诵读手册及各种展示交流活动的契机,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创造性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诗词大赛、诗词讲坛和书法比赛等。教师们在诵读活动中,既是组织者,也是学习者,也引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家长陪伴孩子诵读,增加了亲子关系,也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在诵读经典、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培养了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提升语文素养、陶冶性情、增长智慧、提高了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