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

教师简介

获奖者: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西山学校 耿国华

        书法可以表现人内心的情感,书为心画、书如其人都说明了这一点。通过书法的学习,学生可以运用笔墨语言表现自己的情感,在现实生活中也能够运用书法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为生活和工作服务。书法学习除了培育学生对于汉字的热爱,书法的技能和素养还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情趣,相信这对于学生的一生都大有裨益。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西山学校书法教师,北京市书法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致力于通过书法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在书法中除了重视学生书写能力的提高之外,更加重视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以及审美能力的提高。曾参编北京市地方教材初中《书法练习指导》,2017 年出版《欧楷基础教程》一书。


结翰墨缘 育中国心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西山学校 耿国华


  2013年我从首师大书法院毕业成为人大附中西山学校的书法老师。人大附中西山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国际视野?中国心”,其中的中国心部分就是要求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培养和保持一颗“中国心”。书法课是人大附中西山学校中国心课程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学校专门建设了一间书法课教室,为书法课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对于书法课而言,初中书法学段比较短,学生其实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写成一笔好字,更重要的是兴趣的培养,在学生心底建立对书法的正向认识,通过书法美的教育影响他们的一生。我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书法的认识是非常单一的,往往认为书法仅仅就需要把字写好就可以,其实这是比较片面的。写字是书法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但不是全部。我认为,书法除了作为语文课中识字与写字的一部分外,更应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推广普及。因此应该进一步拓展书法课的内涵和外延,挖掘书法课的独特育人价值。

  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最凝练的物化形态,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得以传承和发扬的重要方式和途径。2013年教育部下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该《纲要》指出“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目的在于通过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鲁迅先生曾说“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苏士澍先生说“以汉字为载体的书法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学习书法艺术是进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门径。”这些都向我们传达了书法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因此,通过书法课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是书法课一个重要的着力点。


image.png

由我作为执行主编编写了一本《欧楷基础教程》,这本教材已于2017年5月在开明出版社出版,全书将上下两编合为一册。主要选取初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碑》作为学习的范本。上编为欧楷基本笔画与结构的学习,下编为偏旁部首的学习以及集字作品练习。该书建构了一条欧楷初学的新路径,更加系统化、科学化。课程内容安排循序渐进。另外书中除了统筹安排书写练习之外,更加重视学习者传统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书中对于书法与传统文化、汉字与书法、经典名家名作、书家逸闻、书法史论等基本知识进行选择梳理,并将这些内容放到了各个章节,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提高技法的同时掌握更多书法必备知识。另外书中有大量的古代经典名句、成语、对联的欧楷集字内容,为书法教学提供了大量的资源。

在《欧楷基础教程》这本书中,传统文化知识要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也成为指导的教学的非常重要的资料。我认为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可以通过一些与书法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来落实,例如汉字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汉字的起源、演变以及造字方法等都应该成为书法课学习的内容。有时候我们在分析《兰亭序》、《祭侄文稿》等作品时,除了分析书法带给我们的直观感受之外,还会进一步了解文词内容背后的文化历史背景,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体现。另外还有天干地支纪年法、二十四节气、诗词、对联、匾额等,这些内容都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在书法课中得到落实,使得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另外我自己在教学越来也越觉得书法在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哲学的终极目标是“美”,对于美的追求是人心所向,蔡元培先生就曾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观点。书法的美是与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相联系的,能够表现中国人独一无二的精神气质。李泽厚《美的历程》中说“书法之美是一种净化了的线条,不是一般的图案花纹的形式美,装饰美,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意味的形式”、“书法是把这种“线的艺术”高度集中化纯粹化的艺术,为中国所独有”。 唐太宗特别推崇王羲之的书法,还专门作《王羲之传论》(见《晋书》),评价王羲之的书法为“尽善尽美”,说“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可见书法能够给人以美的感受,给人带来美的愉悦。

  中小学书法教育离不开对于书法美的解读,中国历史上有代表性的书家、书作需要让学生了解。《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列出了临摹和欣赏的范本,这为中小学书法教育指明了方向。对于中小学的书法审美教育来说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书法审美的方法,通过经典作品的解读,让学生掌握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从笔画、结构、章法和内涵等方面来分享和表达书法的美。

  关于书法的美,梁启超先生归结为4个方面:线的美、光的美、力的美和个性的表现。郑晓华先生认为书法的美包含4个元素:点线、结字、笔墨韵致以及整体的布局、章法。因此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应该建立书法审美评价的语言体系,引导学生通过直面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以及文化背景,主动认识书法的美,培养高雅的艺术观。通过书法美育的加入,让书法学科在学生成长方面更加具有长远的价值,这应该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这几年的教学积累,我逐渐建立起了自己对于书法课的认识,非常重视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人文情怀指的是学生对书法有浓厚的兴趣,能够主动将书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会用书法的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拥有一颗发现美的眼睛和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内心,乐观、积极的思想和价值观。书法课应该对这一方面有足够的关注,才能显示书法学科的育人价值。

  唐代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说:“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草书焉发之。”通过书法可以表现人内心的情感。书为心画、书如其人都说明这一点。学生通过书法课的学习一方面能够运用笔墨语言表现自己的情感,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主动运用书法的知识和技能,更好的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服务,这应该也是学生在书法课应该获得的素养和能力。通过书法课让学生建立起对于汉字和书法的热爱,甚至使书法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情趣,相信这对于学生的终生都是有帮助的。

  中小学的书法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书法学习兴趣,建立对于书法的正向认识。相信基础教育阶段的书法将会培养一大批书法的群众基础,对于书法学科的繁荣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功德无量。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任重道远,这还需要更多的书法老师的不断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