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者:京石油学院附属中学 李 淼
在国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将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已经不仅是应试之举。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不仅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继续,更能培养学生兼容并包的态度,正确看待西方文化并理解中西文化冲突的本质。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中学历史教师,海淀区学科带头人。从教以来一直进行传统文化与中学历史教学相融合的研究。2008 年参加徐勇教授主编、齐鲁书社出版的山东省地方必修教材《中国传统文化》教材编写组,参与编写三年级、七年级教科书及教师用书。2015 年参与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徐勇教授主编的国家纲要课程教材《中华传统文化》,并担任八年级分册主编。撰写的文章《优秀传统文化点亮历史课程》刊登在 2017 年 7 月12 日《现代教育报·首都教育周刊》管理智慧版。
用优秀传统文化点亮课堂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中学 李 淼
文化点亮心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学校传道授业、立德树人的重要出发点。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我深感作为文化传播者的责任重大。在研究传统文化与历史课堂教学相融合的过程中,我发现高中历史教学中涉及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几乎囊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各个环节。从历史学科课程的设置目标来看,高中历史课标要求“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渐形成对祖国、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可见,历史教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
在日常教学中,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课堂的点睛之笔,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借助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树立对中华文明的敬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将传统文化作为知识点的补充
针对课堂教学中的核心知识点,我在讲授与提问过程中,融合了传统文化内容,并将其作为重要知识点的补充。借助传统文化,既补充了知识内容,也补充了文化理解。
在介绍必修一政治史模块“中国古代政治”部分中,我在介绍分封制时,加入了周代“巡狩与述职”的内容。通过介绍“巡狩”、“述职”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封建”的原始含义。
同时,中央巡视地方的制度,从周代开始,被历朝政府得以保留和发展,直至今日。
一个知识点的补充,丰富了课堂内容,我也清楚,遥远的周代政治智慧已经被学生理解并实现了认同。
让传统文化生动起来
传统文化不是故纸堆中的过时品,要引导学生更加愉快地接受传统的东西,首先要做的就是将传统的东西变得生动起来。学生最擅长的永远是最喜欢的,发自内心地热爱才能激发他们学习与思考的动力。
在介绍必修二经济史模块“中国古代经济”部分中,我这样对比唐、宋城市。首先提供唐代坊市布局图,引导学生观察市在城中的布局,学生能够发现唐代的经济生活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到了宋代,除了提供开封城市布局图外,我另外补充了一段文字资料:
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至朱雀门街西过桥,即投西大街……街南遇仙正店……此一店最是酒店上户,银饼酒七十二文一角,羊羔酒八十一文一角。街北薛家分茶,羊饭,熟羊内铺。(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这则材料生动地展现了宋代城市开封繁华的街景,能够作为介绍宋代经济的重要补充材料。而在课堂上,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读过此则材料后便开始心不在焉,目光频频往窗外看去。问后学生告诉我,读着材料好像闻到了梅花包子和曹婆婆肉饼的香味,很想尝尝羊羔酒的烈性,再加上接近饭点,非常想冲到食堂一饱口福。
一则材料点亮了课堂活跃的气氛,但我知道,宋代城市经济的繁荣景象已经借助孟元老的妙笔深深植入了孩子们的心间。
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如何正确提取优秀文化并加以继承,是我在课堂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内容。都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正确方法不仅能够事半功倍,更能有效地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重要目标。
在介绍必修三文化史模块“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中的新文化运动”部分,我在介绍新文化运动意义的时候,增加了思考题:你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为了更加深刻地揭示中国近代思想的变迁,我增加了《东方杂志》与《新青年》论争的内容。学生通过对材料进行分析,能够清楚地看到,新文化运动对于传统文化确实存在着绝对否定的做法,而《东方杂志》在论争中也没有正确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他的对于传统文化的肯定也是不全面的。
“继承还是批判?”一则从传统文化引发的思考问题,将课堂研讨带入了高潮。我明白,通过这个问题,学生不仅得出了认识,更获得了学习与思考的方法,树立了正确的文化观念。
在体验中感受,在实践中认同
“传承古今、经略华夏”,体验与实践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我们在游学中走进历史,在研学中探究历史,在舞台上展演历史。同样,历史的舞台有多大,传统文化的魅力就有多强。西安游学,学生徜徉在碑林中,欣赏书法艺术,感受文字魅力;研学课题,学生漫步在园林与胡同,记录老北京的历史,感受建筑的恢宏与精巧;历史剧汇演,学生尽情演绎,挥洒自如,用心去和经典对话。我发现,传统文化教育已经从教师教,转变为学生主动去理解,去思考,去演绎。
在国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将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已经不仅仅是应试之举。学习文化,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不仅有利于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更能在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理解中西文化冲突的现象,兼容并包,用正确的态度看待西方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用心去传承,也需要用心去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