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德学刊

生命教育与传统文化——郭振有 教育部原国家副总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敬德书院副院长

时间:2021-11-22 浏览:237

image.png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我们更加重视人的生命。现在很多地方都把生命教育和传统文化联系起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生命教育的思想和智慧。这样既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又可以加深对生命教育的理解。

顾明远先生说: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既是教育的本源和前提,又是教育的本质和全部。没有生命哪来的教育?不敬畏生命的教育,一定是最坏的教育。

说到底,生命教育就是如何做人的教育。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千言万语就是讲人是什么,人是从哪里来的,人为什么活着,应该怎样活着,怎样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这些,全都是生命教育的内容。

一、传统文化阐明了人在天地宇宙中的地位

人是什么?怎样认识人的地位?中西方不同。“中国人喜欢把‘天’‘人’配合着讲。”钱穆先生一生多次讲天人关系,但到晚年才悟到,“‘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季羡林说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含义异常深远的思想。用天人合一观点看待人的地位,比西方的天人对立观点,比各大宗教基本都是尊天抑人的观点,要高明得多,其意义要重大得多。在今天,科学愈发达,愈显出天人合一观对人类生存的深刻影响。

那么,人在天地宇宙,即大自然中占什么地位?

中国古人有很多论述,认为人为万物之灵,天地之性人最贵,“夫天生百物,人为贵”(《郭店竹简·语丛一》)。

“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礼记·礼运》)鬼神、五行,皆指阴阳运行。

“天之所生,地之所养,无人为大(无如人最大)。”(《礼记》)

《荀子》通过比较指出,“水火有气(活动,气息)而无生,草木有生(滋长)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道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邵雍说:“人之所以灵于万物者,谓其目能收万物之色,耳能收万物之声,鼻能收万物之气,口能收万物之味。……人乃是‘物之至者’。”

“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概念。” 道既生天、生地、又生人。老子认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天地之间人为贵,贵就贵在人有道德。“天地间,至尊者道,至贵者德而已矣,至难得者人。人而至难得者,道德有于身而已矣。”(周敦颐《通书》)天地宇宙给人创造了生存空间和条件,同时也赋予人类应有的道德。

天人合一观意义十分重大。它告诉我们,人是最伟大的,每个人都是天地之子。“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要敬畏、珍爱、发展自己的生命,展示生命的价值。同时,要有民胞物与的胸怀,天下为公,四海一家。像古人禹、稷那样“思天下有溺者犹己溺”、“思天下有饥者犹己饥”(《孟子·离娄下》)。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虽然孔夫子提出了一个“小人”的概念,但我们绝不能把人看成“小人”,要把每个人当人,让他们都能得到尊重、关心、爱护、教育、帮助,在学校尊师爱生,在社会尊老爱幼。

很多年来,由于人们对人对生命的认识肤浅,轻视生命、随意伤害生命的事情屡屡发生。一些令人痛心的案例特别提醒我们,一定要把生命和生命教育放在第一位。一切轻生和随意伤害他人生命的,都是没有道德的。

image.png二、传统文化论述了人如何应对社会中的机遇和挑战

我想以《周易》为例。在传统文化经典五经中,《周易》为其源头。熊十力先生明确提出,“《易》学不妨名之为生命哲学。”或曰“天道人伦之学”。《易》曰“生生之谓易”,生生就是尊重、敬畏、保护人生和生命,提升人的道德水平。

《周易》从第一第二乾坤两卦展开,乾坤分别指天地、阴阳,而乾坤之道最彰明的就是夫妇,夫妇是人伦社会之始。有天地然后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夫妇,然后有父子、兄弟、君臣、上下,礼义等等。乾卦启示人要效法天道,像天行健那样自强不息。“朝乾夕惕”,白天勤奋工作而不懈怠,晚上也谨慎小心。坤卦讲“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启示人要加强道德修养,像大地那样生长和容载庶物。这两卦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人的生命价值,也集中体现了伟大的抗疫精神。我们这个民族就是靠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战胜各种艰难曲折走过来的。

此后各卦依次告诫人们,在生命进程中,一定会遇到险难,这时要发挥自己的生命能量,去创造新的生活:就像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一样(屯卦第三);人的幼稚蒙昧时期,生命走向有不确定性,要“蒙以养德”,引导幼童走正确的道路(蒙卦第四);人类活着就需要衣食供应,为此要注重生产,开发物资,使人类相生相养(需卦第五);因为生活资源不足,就可能发生争端、争斗,要及早预防(讼卦第六);争端、竞争发展严重,就会引发群众运动,要谨慎解决,防止小人乱邦(师卦第七);人不能独立生存,只有互相关心、支持、辅助,而后可以共存共荣。就像这次抗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比卦第八);为了人类社会发展,要蓄养力量,增进社会文明进步(小畜卦第九);要区别上下尊卑,履行礼义道德(履卦第十)。领导与群众要上下相交,气息沟通,保证社会安泰(泰卦第十一);等等。

《周易》共64卦,以后每一卦也都从阴阳两个方面,讲做人应该有什么道德和不应该有什么行为。比如,要抑恶扬善,至诚谦逊,振济民众,育民道德,坚守道义,慎重断案,不可循私枉法,要谨言语,节饮食,惩忿窒欲,非礼勿履,自昭明德,和而不同,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以及家庭大义要男女正使家道正天下正等等。

《周易》对人生对生命做了非常全面但又特别简洁、精辟、深刻、透彻的论述,其他典籍中也有很多相似的论述。这些都为今天的生命教育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思想资料。

image.png三、传统文化阐述了人在天地之间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生命教育,就是要让人们知道,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古人反复讲,人生活在天地宇宙之中,就要承担宇宙赋予人的责任。张载讲:“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为”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熏陶的士君子的社会理想和人生责任。

尹和靖说:“人本与天地一般大,只是人自小了,若能自处以天地之心为心,便是与天地同体。”

怎样做到与天地同体?陆象山讲:“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内事是己分内事,己分内事是宇宙内事。”“人与天地并立而为三级,安得自私而不顺此理哉!”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是根本违背传统文化的。

道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生命本质和价值的具体体现,也是国家存在的精神支撑。人的生命不应是盲目的本能冲动,而应有高尚的价值观,并努力去实现,以提高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国家的存在要依赖于国民有道德。

管子最早提出国家要“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国家以人为本的关键是人民要有道德。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人要效法天地日月,与天地合德,与四时合序,与日月合明,顶天立地,堂堂正正做人。

《左传》讲:“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无不以此为务)乎!有德则乐(人民安居乐业),乐则能久。”(《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有德不可敌。” (《左传》鲁僖公二十八年)

董仲舒说:“国之所以为国者,德也。”(《保位权》)

《淮南子》说:“国之所以存者,道德也。”

《盐铁论·国疾》说:“崇文修德,天下义安。”

“道德者,匡邪以为正,振乱以为治,化淫败(荒淫腐败)以为朴(质朴、朴实),淳(敦厚纯朴)德复生,天下安宁。”(《文子·道德》)

人的道德,首先最基本的就是爱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慷慨以赴,临危不惧,奉献自己的一切。任何情况下,不背弃自己的祖国。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讲人的价值,生命的价值,做人的道德。仁义礼智信也好,德智体美劳也好,归纳起来,都是生命教育的内容。

现在我们的教育中,有很多不珍视、不敬畏生命的现象,导致学生身体、心理负担过重,损害健康,乃至轻生,抑郁症增加等。有一位小学校长说,什么是好教育?一句话,就是睡好觉,不跳楼。这可能不算是好教育,但做不到这一点,肯定不是好教育。在学校乃至全社会,加强生命教育是一项至为紧迫的永久的任务。

生命教育,实际上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这场伟大的抗疫斗争中,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把人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举全部力量战胜疫病,这本身就是一场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生命教育。同时,中华文化几千年形成的的五常道德——仁、义、礼、智、信,在抗疫中得到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仁者爱人;义不容辞,见义勇为;举国一心,严守纪律;依靠科学,精准施策;诚敬信实,笃诚笃行等等。全国的白衣战士、广大民众,崇尚天下为公,克己奉公,和衷共济,风雨同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爱无疆,英勇无畏。这其中涌现出一大批抗疫英雄,可歌可泣,树立了生命教育的最鲜活的榜样,开展了一场让人刻骨铭心的生命教育,它比办一千所大学的教育效果要大得多。学习、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伟大的抗疫精神,对我们整个教育工作,对提高全民族素质,都将产生重大的深远的影响。

供稿:敬德书院